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成果导向教育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能有效解决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本文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判法确定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成果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王喜.成果导向教育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3):197-198+209.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则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鞭策学生自我成长,便于用人单位选拔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各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一,大多围绕德智体三方面评价,评价内容比较全面,但较少结合社会、高校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没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指挥棒的作用。
成果导向教育是被世界普遍认同的教育理念之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核心思想是强调教学实施的目标不是学校、教师教了什么,而是通过学校教育,学生毕业后能带走的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它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作为目标,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反向设计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等,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有效解决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定毕业生核心能力》正式成员国,成果导向教育在工程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始了实践探索。因此,本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调整评价内容,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塑造学生行为,养成优良素质习惯起重要作用,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需要关注结果,而且要重视过程;不仅需要保证评价指标系统性,更要兼顾评价指标可操作性;不仅要考虑评价指标的普适性,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不同;既要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又要关注持续发展。
(一)结果导向反向设计原则
以社会需求结果作为设计出发点,进行反向推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麦可思公司参考美国SCANS标准,将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归结为35项,并对基本工作能力满意度、重要度、工作要求水平和毕业生掌握水平等进行分类。因此,需要结合上述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反向设计。
(二)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
综合评价可分为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种类型。结果导向教育强调个人的不断发展成功和终身学习,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总结性评价,更侧重形成性评价。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一种手段和工具,将评价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优良政治品德、学习知识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等素质提高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及时得到反馈指导,有效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更大的持续学习热情。
(三)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融合原则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除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不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发展素养评价,还需要进行人文艺术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评价,进行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
(四)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被测试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公平性。结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每个人都能成功,其成功既有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成功,也有超越个人原有水平的成功,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所以评价指标需要兼容学生个性的不同。
(五)自评与他评结合原则
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为尽量减少主观性,可按照谁了解谁参评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内容,除个人评价外,在他评环节中邀请熟悉情况的老师、同学、社团等人员参与到特定的评价环节,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性。
二 成果导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成果教育理论的研究文献梳理基础上,利用专家评判法确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一)评价因素的确定
测评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是决定一个测评方法是否成功的关键。为建立科学严谨、全面细致、完善有序的评判指标体系,根据成果导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运用专家评判法,邀请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资深辅导员和资深班主任等专家共15人对文献梳理出来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目标层)共6个,二级指标(准则层)共有25个指标,三级指标(方案层)共有45个具体评价指标,其中一、二级指标表1所示。
各层次因素指标集:F={F1,F2,F3,F4,F5,F6},其中F 1={F11,F12,F13,F14,F15},F 2={F21,F22,F23,F24,F25},
F 3={F 31,F 32,F 33,F 34,F 35},F 4={F 41,F 42,F 43},F5={F51,F52,F53,F54},F6={F61,F62,F63}
评语集合确定
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构成评语集V={V1,V2,V3,V4,V5}。
(一)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综合评价指标体现不同的评价目的和导向,权重反映不同的评价偏好。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因素,继而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的层次,使之条理化。
首先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需要满足2条件)。邀请15名专家根据每一层各个因素的作用和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一个因素赋以相应的权重,对判断矩阵作归一化处理,计算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aii=1,aji=1/aij,aij>0(i,j=1,2,…n) (2)一级指标权重:W={w1,w2,w3,w4,w5,w6},(3)二级指标权重:Wi={wi1,wi2,wi3,wi4,wi5,wi6},(4)具体权重计算结果如下:
一级指标权重:W={0.1987,0.3021,0.2012,0.1015,0.0 903,0.1062},且C.I=0.019,R.I=0.58,C.R=0.02917<0.1。
为方便实际操作计算,四舍五入后结果为:
W={0.2,0.3,0.2,0.1,0.1,0.1}。
同理取得二级指标权重:W1={0.2,0.2,0.2,0.2,0.2},W2={0.3,0.2,0.2,0.1,0.2},W3={0.2,0.1,0.2,0.3,0.2},
W4={0.3,0.3,0.4},W5={0.2,0.3,0.3,0.2},W6={0.4,0.4,0.2}。因此,汇总如表2所示。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成果导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社会需求作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评价,同时将学生持续发展因素纳入指标体系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利于缩短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距离,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符合国家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申天恩,申丽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学习成果界定、测量与评估——美国的探索和实践[J].高教探索,2018(12):49-54.
[2]王喆,李红梅.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学校三级核心能力的建置与实现[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4):252-254.
[3]赵冲,贺春林.基于AHP优化算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38-41.
[4]陈向平,袁洪志.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27-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