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模具专业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2 13:50: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塑料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教授高职学生这门课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合理选择、确定课程标准,在课程定位上要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为课程的出发点,对于模具设计能力只要求部分同学能够基本掌握;在教学方法上,要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通过一步一步的绘制装配图,讲解模具各部分的组成极其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同时以作图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内容上做好难易取舍,在学生识图能力有一定提高后再讲解设计,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专业;塑料模具;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杨远平.高职模具专业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3):152-153.

我院自2007年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高职层次每年招收2个班级,一个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班,一个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专业规模基本稳定。我院自专业开设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改进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及知名度取得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也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行探讨与实践,本文就《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方法和同行交流如下。

一 课程标准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们在上一门课程时,首先要明白和探讨的是我所上的这门课程要给学生传授的主要知识和技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必须掌握那些基本理论和技能,达到哪一级水平,既必须要有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来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课程标准也应随之做出必要的改进。

通过查阅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和我院一样,培养目标的比较笼统,几乎涵盖了本专业的所有岗位,如模具设计员、绘图员、数控编程员、机械加工工艺员、模具制造工、模具装配与维修工等等,课程设置多,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多而杂,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需要企业进行上岗培训,进企业后需要有师傅带很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是一段艰难而难熬的时间,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了。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首先必须明确目标定位,五年制初中起点的高职模具班以培养模具制造工、模具维护维修工作为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向上拓展至数控编程员;三年制高中起点高职模具班以数控编程员、模具制造工为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向上拓展至绘图员、模具设计员。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与选择

教学内容的规划与选择主要是要规划好教材,塑料成型的方法有很多,如注射成型、压缩成型、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等,因此《塑料模具设计》这门课程的教材,各种版本的规划教材均比较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各种成型如压缩模、压铸模、中空吹塑等模具的原理、结构、工艺等都有所涉及,而这门课程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讲注塑成型模具的设计。通过对十多年的教学情况总结与反思,拟定将本门课程的内容限定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其他成型方法与模具简单带过。

仅注塑成型模具这一部分,通过查阅对比几个流行版本教材,各种结构的模具也有几十种,要将这些模具的结构及原理讲解清楚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部分比较典型、且不太复杂的结构类型进行讲解,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理解。不能讲授太多,切忌贪大求全。

\

 
(三)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目标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方法与过程。对于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能够看懂模具的装配图,分析模具的工作原理,理解模具的结构与装配关系,理解模具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对于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本课程的基本目标除了五年制的基本目标外,增加一项基本要求,即能够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能够绘制模具的装配图以及零件图。

二 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在教授《塑料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时,不论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班还是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班,一个无法逾越的困难就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不论是模具总装配图还是局部装配图,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基本上都看不懂,而教材的编写、课程教学都是以图形为基础,默认学生能够看得懂,这在课程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矛盾。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这门课程最直接的基础课就是《机械制图》,五年制学生开课时间三个学期,总课时约为200个课时,三年制学生开课时间两个学期,总课时约为140课时。《机械制图》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讲本门课程的难度大,学生学起来很困难,教学进度缓慢,在没有讲授装配图内容时,课程就结束了,因此在讲授《塑料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时,询问学生装配图的有关知识时,多数同学都没有接触过,而所有的教材均采用装配图等来讲解模具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如完全按照教材来讲解,课程讲授的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

(一)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对注塑模具的直观认识,先从网上下载各种注塑模具的实物图、标准件实物图,放映一套注塑模具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对于模具的形状、结构以及各种标准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利用Flash动画来展示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这一阶段的教学,要让学生熟悉模具各组成零件的名称、作用、基本形状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模具零件视图表达方式

以前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对一个零件学生习惯用三视图来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一个视图是不能表达清楚零件的结构和形状的。而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材装配图等图形上,由于现在模具的各组成零件大多都已标准化,形状基本固定,因此在教材上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只绘制一个视图,甚至一个不完整的识图来代表一个零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首先要将这点讲解清楚,并要求学生能够模具各组成零件与其代表的视图对应起来,达到看见一个视图就能知道是模具的那一个零件。

(三)模具装配图的教学方法

识读模具的装配图,是《塑料模具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本门课程难点。虽然现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广泛使用,但如果仅仅采用PPT课件将一副装配图进行展示与讲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开始阶段行不通,学生不具备相应基础,不能够将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大多数同学根本听不懂。对于像我院五年制初中起点及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就不太好,一旦听不懂他不会去努力钻研,而是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老师再怎么严格要求等都不大起作用,这种情况下上课除了几个认真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再听课,授课也很难再进行下去。

以大多数教材中所列举的单分型面注射模为例,如只讲解模具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计划2个课时,但是学生对装配图根本看不懂。为了让大多数同学能够听懂,必须放慢教学速度,按照装配图的绘制顺序,一步一步的绘制、讲解,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图形。大致步骤如下:(1)绘制成型部分,以分型面为界,先画凹模板,长方体投影图,在凹模板内加工型腔,其投影图的变化,再绘制凸模板极其变化,本部分完成后得到凸凹模板及其围成的型腔图形,讲解每一块板的基本形状,对应的图形,加工变化后的形状,对应的图形;(2)绘制凹模固定板,同时讲解其形状及图形;(3)绘制浇口套及定位圈,浇口套的形状及图形,定位圈的形状及图形,装配浇口套和定位圈后,凹模板和凹模固定板的图形,(4)绘制导向机构,等等。边绘制边讲解,直到最后得到教材上所示图形。

按照这种方法讲解,进度较慢,一幅图刚开始需要8-10个课时,后来需要4-6个课时,但是效果比较好,讲解教材上10幅左右的装配图后,大多数同学基本具备了识读装配图的能力,基本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

 
三体会

对于像《塑料模具设计》这类专业课程,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时,课程内容的选定不能太广,要精,课程目标及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切忌贪大求全,对学生估计过高;课程教学要从最基础的绘图讲起,由易到难,以绘图来教授学生识图、绘图,以达到使学生能够识读装配图及绘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迎春.基于模具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中高职衔接的探讨和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2):221-222+235.
[2]吴京涛.关于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5(11):224-2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