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电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0 14:5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电磁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以电磁学为例探讨了过程化考核以及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利用雨课堂等信息化技术结合线上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过程化考核的权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磁学;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李道勇等.基于过程化考核的《电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83):105-106+116.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LI Dao-yong,SHI Shao-hua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Linyi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Abstract:Electromagnetics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This paper takes electromagnetic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process evalu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form.It us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rain classroom and other online resources,and uses the mix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flipping classroom to improve the weight 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It'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electromagnetics;process assessment;teaching mode;flip classroom

《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电学、磁学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对通信技术、电力系统、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学工程等有重要影响[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目前电磁学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虽然也有平时成绩如考勤和期中测验成绩,但平时成绩占比偏小,并且比较单一,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因此,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真正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素质水平的考核方式,并充分体现本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一 电磁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电磁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从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向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重转变,从单纯注重理论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转变的原则,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程度以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当前新技术、新成果的了解程度。课程考核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重点突出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三方面的评定。考试改革思路要体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转变。结果性评价的本质是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过程性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过程考核过程中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各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是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考核方式从单纯地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向考核学生的能力转变,比如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几种重要方法:微元积分法、高斯定理以及利用电势和电场的关系求电场强度,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数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能力[4]。对于此类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采用限制性开卷考试的形式,即学生只带课堂笔记和答题纸,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题目,并将每个题目所用知识点附在答案后面,这种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和运用能力。

\

 
三是从注重理论知识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转变。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及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都可以用本课程所学进行解释,如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现象的应用、微波炉是用到分子极化理论、电磁炉利用的是电磁感应中的涡流等。许多科学前沿的研究也与本课程紧密相关,鼓励学生查阅研究论文,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动向。此外,科技创新中的许多实验都可以利用到电磁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考核中将课程报告、科技制作纳入考核体系。

二 过程化考核和评价的原则及方案

学习评价改革涉及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了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原则,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积极推行“N+1+1”综合考试改革。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评价目标的多样化,考核方案中既要体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情况,更要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电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因此考核过程中,除了考核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还要考核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其次是评价项目的多样化,“N+1+1”综合考试改革中的N就是评价项目的数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程笔记、单元测验、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N”代表了平时成绩;第一个“1”主要是期中测验,考试方式同期末类似;第二个“1”主要是期末成绩,期末试卷要体现授课内容的全面性,突出重点,尤其是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能力测试为主。

再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电磁学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有4人,课程根据知识模块采用学段授课的方式,如电场部分一位老师主讲,磁场部分由另一位老师主讲,整个课程由两位主讲教师完成,学习评价将综合两位老师的评价结果。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评价的项目和指标都是相同的。

最后,确定成绩构成方案,平时成绩中的课堂讨论部分主要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重点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学业成绩平时部分占比为10%,主要以考勤为主,本次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平时成绩体现过程化考核,并且占比提到40%,成绩构成方案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采用了多样化的来源,如课堂讨论、课程笔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课程论文等,每部分成绩各占20%。课堂讨论部分主要依据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下的课堂表现;课程笔记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或者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体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由于电磁学对高等数学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多做题,因此加大了作业的比重,基本上每次上课都布置作业,作业成绩主要根据正确率、书写认真程度等给予等级认定,等级对应分数:A+(100)、A(95)、A-(90)、B+(85)、B(80)等以此类推,最后求平均,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课堂给予纠正和讲解;单元测验主要根据知识模块分为四部分: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每部分采取期中测验的模式;课程论文要求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进行论文写作,既可以是理论性的内容,也可以是实验性的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其中大赛获奖和论文发表的学生,本项成绩给予满分。期中考试内容主要针对上半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的闭卷考试,主要包含电场和电路两部分,考核方式采取和期末考试同样的形式,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不积极的同学也起到学业预警的作用。

三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做好考试改革的前提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学习资源,我们借助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发布该课程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教案、课外练习题、课外辅导资料、微视频、实验相关知识点、电子产品的应用等,为课堂讨论提供相关话题和素材。此外,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在线课程资源,对课程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前1天利用雨课堂发布带有习题训练的PPT课件、微视频等上课相关资源,并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这既保证了学习资源的针对性、丰富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

 
(二)课堂实施

上课时,学生利用扫码功能进入课堂,相对于点名方式既高效、准确,又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藏听不懂的页面,以备课后复习,教师也可以打开弹幕功能,学生进行意见反馈,实现互动教学。弹幕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在测验环节,老师实施发布测验题目,学生做完提交后,能及时地统计出正确率,教师根据正确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出错率高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指导讲解。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且根据章节难易程度,选取部分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授课。利用雨课堂的分组功能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讨论。在分组讨论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将上面的分组划分成A、B两个阵营。讨论时,A阵营中每个小组代表先后发言、B阵营每个小组代表进行点评,下次讨论时进行身份互换,B阵营各小组发言、A阵营各小组点评。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每个小组的平均分就是该组成员得分,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规定小组发言人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再加5分。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打分。本次改进的亮点是加入了点评环节,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课后跟踪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回看课件加强复习,对于遇难问题可以及时咨询。对于发布的线上作业,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的授课提供参考。
此种教学模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互动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据监测和统计功能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实现了过程性评价考核。

四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针对电磁学该门课程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多元化成绩的构成方案和措施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评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也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琳,李勇,欧永康,等.电磁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4):47-49+53.
[2]于立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03):110-112.
[3]孟旭东.电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9(05):19-20+23.
[4]王宝元.微积分思想在电磁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03):14-16+43.
[5]邓敏.“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09):100-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