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土地通才”特色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0 10:52: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InformationScience,GIS)专业培养方案并未得到同步更新,培养的GIS人才不能较好地满足行业需求。笔者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分析该校GIS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在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土地通才”的人才培养特色,从构建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增加相关课程、设立独立实验课程、凝聚生产实习方向、加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监督以及构建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GIS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土地通才;培养方案;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郭晓楠等.基于“土地通才”特色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3):267-269.

Reform Exploit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me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Land Generalist”

GUO Xiao-nan,SHANG Guo-fei,LI Zhen,XIE Bao-ni,ZHAO Zhan-qing

(School of Land Resources and Rural-Urban Planning,Hebei GEO University,Shijiazhuang,China)

Abstract:At present,although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training programme has not been updated synchronously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geograph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programme of GIS in Heibei GEO university.Then based on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rural-urban planning)of“land generalist”,it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reform meas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ng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adding the course content,setting up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courses,summarizing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raduation practiceand building a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land generalist;Training programme;reform

一概述

(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自1980年以来,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information Science,GIS)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培养体系完善的独立学科[1]。早期的学科名称叫做“地理信息系统”,培养重点偏重技术实现;之后学科名称改为“地理信息科学”,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更加侧重于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等一系列基本问题[2-5]。

GIS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地理应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6-7]。随着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高校对GIS人才的培养与GIS产业发展步伐并未保持同步,一度出现GIS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窘迫局面[8-10]。

(二)“土地通才”的办学特色

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于2003年9月开始本科招生,经过十年发展,2012年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组建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该学院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增加土地整治工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现已形成“国土管理与空间规划”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打造“土地通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土地通才”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土地工程技术、土地勘察测绘、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信息化等的基本技能,其中要求GIS专业学生要重点掌握土地资源信息化、遥感测绘信息处理、环境与城乡规划信息化的技能。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总结2013年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在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期使学生更好掌握GIS知识与技能,实现“土地通才”的办学目标。

\

 
二 旧版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特色不鲜明


2013年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并没有体现“土地通才”的办学特色。如何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突出GIS专业在国土资源与空间规划行业的应用,是笔者所在学校GIS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验室硬件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与提升,但是由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大欠缺。具体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下:

1.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演练是我校GIS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学生思考少、动手尝试少、缺乏主动性。实验项目以结合教材的专业知识为主,操作简单且过多强调操作过程训练,与实际应用及学生个性化需要联系不紧密。

2.实验课考核方式不合理

实践课程往往与理论课程放在一起考核,最终给出一个综合成绩,这种做法导致实验课的学习流于形式,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高。

3.生产实习内容不集中

2013年版培养方案中GIS专业将在大三下学期开展为期7周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一般是将时间分配给教研室教师,尽管每个老师设置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有些练习的重点却很相似,导致专业实习时间很长,但内容却不集中,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实习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毕业实习集中在大四下学期开学后的6周时间内,为校外实习。要求学生在从事GIS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并获得实习单位鉴定书。有些学生为了考研或考公务员,毕业实习敷衍了事,要么找个相关单位获取实习接收函,并没有真正实习,要么虽去单位实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究其以上原因是该校GIS毕业实习缺乏必要的限制、监督和管理,使之流于形式,不能实现毕业实习的目的。

三 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一)构建新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新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由课内教学、集中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三大类(见图1)。旧版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公共教育课程平台改为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

\


(二)增设课程,打造“土地通才”

旧版GIS课程体系中未体现“土地通才”的办学特点,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土地通才”的目标为指导,将数学类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从2013版课程体系中的公共教育课程平台调整到学科基础课程中,原公共教育课程学时由61.5学分压缩到现在的通识教育课程的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除了增加数学类基础课程,还将增加《计算机辅助制图》、《虚拟仿真设计》等设计类软件操作课程,此外还增加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原理》《国土资源管理学》等具有国土资源管理的课程。2013版的《GIS程序设计基础》《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结构》《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等具有很强专业性质的课程则从学科基础课程调整到专业课程中。



(三)增加独立实验课程

新版教学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许多独立实验课程,将实验课时大于16课时的课程设为独立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对独立实验课程制定独立考核方式,不再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放在一起考核。独立实验课程的设立将避免实验课考核流于形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凝聚生产实习方向

通过分析本专业特色,结合GIS行业发展方向,重新修订专业生产实习大纲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1.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2.地理数据空间分析应用;3.自然资源遥感监测;4.专题图制图。依据这四个方面内容,将地信教研室教师分成四个组,每组承担其中一个方面的实习内容。各组制定具体实习内容和实习任务。

(五)改革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

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全部环节负责。第7学期末进入选导师环节,学生进行指导教师选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反选。师生双选确定之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学生进行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查文献、收集数据,撰写开题报告等)。第8学期全面进入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学校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论文督导组,对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时对毕业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增设实习周志、实习过程检查表、实习总结等环节,由指导教师定期收集并检查实习周志、实习过程检查表等文件,切实起到监督作用,提高实习质量。

(六)科学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包括理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涵盖学生学习态度、出勤率、课下作业评分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实践课程评价体系除了实习态度,出勤率外,还增加专业技能、实习结果、企事业单位反馈意见和实习报告等多方面,最终分别给出理论和实践课的综合成绩。[11]

四 结论

本文通过总结2013版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我们取得了以下认知与结论。第一,课程内容和重点要适应专业背景和所在学院办学特色,新版GIS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增加了体现“土地通才”办学目标的课程。

第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开设独立实践课程,加强考核,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第三,整合专业研究方向和监控评价体系,提高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高质量、综合能力高的GIS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燕林,刘学锋,何贞铭,等.地理信息科学学科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改[J].计算机时代,2015(1):48-49.
[2]柯长青,李满春,王结臣.与时俱进培养地理信息科学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3(7):30-32.
[3]程朋根,夏元平,聂运菊,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需求与能力期望调查结果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472-476.
[4]邬伦,刘瑜,毛善君.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北京大学教学实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27-30.
[5]颜秋宇.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2):157-159.
[6]谢绍锋,杨志高,赵春燕,等.林业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99.
[7]王琤,常庆瑞,田霄鸿,等.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设计[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5):103-104.
[8]薛云,张维,刘凤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47-148.
[9]徐丰,牛继强,陈飞燕,等.高师地理专业《GIS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2):13-15.
[10]张兵,韦锐,查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6(4):133-137.
[11]张胜前.构建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群推动专业综合改革的实施——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01):97-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