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18 14:41: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调查对象,进行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了SPSS软件和AMOS软件处理和分析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指出影响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的因素。从主体的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任课老师、学习、实践与职场的模型,并且进行了统计性检验。检验表明: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的任课老师、学习、实践与职场对学生的满意度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最后进行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分项分析,提出问题,得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马爱艳等.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3):53-55.

一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会计学原理》是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大类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可以从任课老师、学习方法、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实践职场的岗位真实度和实用性进行研究探讨和分析。实践教学效果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内容,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企业等就业组织的反馈与评价。

二 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的理论与研究假设

从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角度出发,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体系上看,理论知识、实践、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归纳了实践教学的主要教育形式,并从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结果分析上论述了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将问卷的满意度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任课老师、学习、实践与职场。

\
 
(一)任课教师与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

实践教学中教师具有引导的作用,是具体设计、指导与掌握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满意度过程中是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在任课教师维度得到了以下假设:

假设H1:任课教师个人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假设H2:任课教师上课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二)学习与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

本文将学习又划分为学习的方法方式、小组交流、合作交流以及掌握视角教学的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学习方法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假设H4:小组合作交流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假设H5:学习过程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三)实践与职场与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

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作为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职场中得到的反馈。这种反馈的关键,让工作场所成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要提升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的参与度,将职场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参与主体中,进行合理设计与组织安排。由此得到假设:

假设H6:真实度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假设H7:实用性正向影响实践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三 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与收集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塔里木大学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从1—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问卷分成个人、上课、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学习过程、岗位真实度和实用性7个方面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主要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主。选取了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到大四(除法学专业、农林经济专业外)的学生。研究对象中汉族310人,少数民族学生170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数量共4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二)实证分析结果

1.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的Cron-bach’α和C.R.都是在0.7—0.99之间的,那么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聚合效度用AVE值测量;区分效度可用Fornell-Larcker criterion方法来测度,AVE值是在0.7—0.87之间的,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本文的结果显示问卷的区分效度良好。


\
\
 

2.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AMOS软件对所做的假设模型路径系数及显著性进行检验,假设检验如图3所示,总体来看,任课教师、学习、实践与职场的检验结果均支持假设模型,说明在个人、上课、学习方法、交流合作、学习过程、岗位真实度和实用性,都对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产生显著地正向影响。对于任课老师来看,个人的路径系数0.227***,说明任课老师的个人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显著影响学生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的过程感知。任课老师的上课的路径系数为0.123***;从学习的维度来看,学习方法、交流合作、学习过程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362***、0.073*、0.467***,学生对于会计学原理的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具有显著性的正向作用;从实践与职场维度,岗位的真实度和实用性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366***、0.266***,说明要多参与实践,多去与职场打交道,企业、单位多去接纳实习生,去感受岗位的真实感与岗位的实用性。对于岗位的真实度和实用性对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满意度具有正向的显著性作用。


 
\
 

四 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任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忽略了在实践课堂中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会计学原理上过于的强调基本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企业发生的业务进行了解。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小组效率低

学生缺乏实践课程的学习动力,耐力较差,实践的主动性不高。在实践教学中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参与性、沟通性、互动性低。缺乏浓厚的学习气氛,实践成果缺乏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能力较弱。缺乏激发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缺乏与业务流程的结合

传统会计侧重于会计分录的编制,但企业更多的需要将信息资金相联系。这些需要学生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融入信息资金流中较弱,对企业业务缺乏了解。只是简单会计核算。学生对于业务的流程、资金运动、业务案例的分析、信息数据库的开发等工作不了解。

(四)缺乏真实实践环境,理论联系实践不紧密

对真实的企业的实践操作认知少、大部分用仿真模拟形式,企业业务认知抽象,业务联系会计学原理处理的能力弱,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实性实践环境。与企业沟通不畅,缺乏建设学生实习的岗位需求与企业实习岗位供给相连接的网络平台。

五 建议

(一)运用混合教学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首先,授课教师去探索混合教学在实践教学的适用,以学生为中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线上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分析分享的资料,最后做总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引入重点案例讨论,平台案例、决策案例小组综合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案例,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实践与知识整合相结合,将会计学原理实践与其他知识有机整合。

(二)以赛促学,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尝试运用以赛促学的模式,去研究和实践,然后挖掘人才、完善人才、改善实践课程的体系。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一个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专业过硬,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实践内容与相关理论有机融合

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将会计学原理运用到业务、与资金运动中。实现了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采用业财合一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对已经学过的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与会计学原理实践能力上升。

(四)多参与真实实践环境,建立实践基地与网络平台

基于现有仿真实习,增强对业务认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工作岗位能力的意识,提高团队运作和效率。建立电子实践基地,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实践操作。

\

 
参考文献

[1]周海银.普通高校课程建设的向度——基于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5,36(10):37-46.
[2]初铭畅,熊晓路,冯静.学生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1):68-70.
[3]李芝倩,崔到陵.经管专业研究生实验课程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审计大学的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37-42.
[4]陈明,桑小双.高校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知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5):57-64.
[5]马爱艳,蒋志辉,张苗.会计学原理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J].北方经贸,2019(03):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