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基于校企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需求下,创新素质的内涵,创新人才的特征,阐述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自动化人才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庞学亮,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2):16-17.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elf-innovation Talent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NG Xue-liang,HONG Han-yu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and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qu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ve talent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xpounds the objective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ve talent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puts forward a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ve talent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utomation talents provides useful explora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dependent innov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一 引言
创新素质的概念简单来讲包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统一体。具备创新素质也就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一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由表达的思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质疑的精神,对于不确定的事情要有辩论的激情,同时要尊重师长、坚持真理,热爱科学。二是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源泉,它比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更加重要,基础知识是一定的,然而想象力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想象力让知识得以升华。三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人类学习方式的进步、学习能力的提升,让科技有了更大程度的进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新的方法去认知已有的知识,通过现有知识的运用,掌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各个学科知识的互相交融,通过某种排列组合会碰撞出新思想、新思路。
校企联合办学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和企业双向参与和互动的教育形式。我国在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改革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在诸多的改革措施中,校企联合办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机制,解决了我国在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缺乏因材施教等许多问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这赋予了校企联合办学要更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建立了高校、企业“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但是其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学生从精神理念上、思维模式上、创造实践上等方面距离创新型人才还具有很大的差距。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要打破单一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突出创新意识和思维模式的新型培养模式,建立客观、高效,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目标:研究逐渐形成突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突破以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变以往高校重知识灌输传授的教学方式,增强高校课堂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塑造和锻炼,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实现企业培养与高校培养深度融合,改变以往走马观花式的企业实践环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达到企业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服务企业的互利互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要解决问题:解决现行教学模式与新型的创新式、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矛盾冲突;解决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问题;解决高校和企业培养指标评价统一问题。
三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新型校企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只要学校和企业之间有密切关联的均可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同时企业也参与制定学校的教学规划,从企业中抽调善于讲解的资深技术骨干或优秀管理者,到学校中去任教。学校的教师也发挥自身的特长去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通过这样校企双方的互相帮助,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还获得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期间为企业产品的生产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训材料及场地紧缺的问题,实现了学校育人和企业生产的双赢。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企业得到了更加对口的人才,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让学校专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做到了资源共享,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合作共赢。
(二)新型全周期企业协同培养的立体培养模式
“全周期”是指时间轴上,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均参与在内,从学生大一的培养计划、学生大二大三的课堂学习、到学生大四的校内外实训实习、直至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等。企业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在企业中实训、大创和毕设相关表现,讨论现有方案可以改进的环节,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产业界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从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到评价标准和形式讨论需要改进的内容。通过与本行业顶级企业建立企业级的校企联合实验室,给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工程训练。联合实验室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受过专门的培训,由他们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级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并提供专业理论的保障,为学生下一步进入企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促进工学相结合的成果,我们必须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学校占主体作用,校企合作相结合、彼此共同参与到这一体系中来,建立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统一起来。教育评价涉及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的内容。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效果的价值,通过教育评价,促进教育向理想教育目标逼近。政府、企业和学生三者是质量评价的主体,那么,兼顾这三者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也是建立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颖,邵桂芳,陶继平,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校企联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03):8-11+25.
[2]李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电子科技,2010,23(06):97-98+102.
[3]林银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以软件人才培养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42-243.
[4]谢伟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45-48.
[5]庚建设.建立建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J].大学教育科学,2003(2):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