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航天文化是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包含了爱国、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等思政元素。新媒体时代航天文化案例融入思政课符合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思政课教学案例的原则。把航天文化案例运用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通过探求航天文化与“概论课”理论的契合点、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航天文化案例;思政课
本文引用格式:王萱.新媒体时代航天文化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1):51-52.
思政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概论》课主要靠理论政策的灌输完成其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难于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航天科技领域在最近几年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把航天文化案例借助新媒体技术融入《概论》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1]。
一航天文化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航天文化内涵丰富,其包含的思政元素有:1.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2.奉献敬业的精神。3.求真务实的作风。4.自主创新的意识。爱国、奉献、敬业、求实、创新是航天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的重要目标。航天文化不仅仅是航天领域的行业文化了,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上。充分挖掘航天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引入到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
二新媒体时代航天文化案例对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一)适应新时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探索新媒体在思政课的运用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问题。目前,许多高校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把新媒体的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增强教学实效性。要把航天文化特色案例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也需要新媒体技术的支撑,对航天文化案例进行整合,进行线上线下交叉学习,课堂面对面教学在适当的地方讲解案例时,需要有图片、音频、视频的资料辅助,在线学习的航天文化资料可以是课前预习导入的学习,也可以是课后作为相应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这样,航天文化的案例既能有效嵌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又符合新的教学模式[2]。
(二)符合思政课案例教学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思政课的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时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讲解时平铺直叙,学生提不起兴趣,更不能产生共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引入一些典型案例有适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观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用讲故事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相案例中,学生就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产生认同感,从而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思政课的教学案例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真实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客观真实,可信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案例;②导向性。应着重选择正面案例,力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案例。③时效性。除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应尽可能选择新鲜的案例及新闻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分析。④针对性。选择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案例。⑤多样化。航天文化的案例符合思政课案例选择的原则。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可以一直沿用,如钱学森可以放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航天科技取得的成就可以放在自主创新这个内容;“航天精神”放在弘扬中国精神这个内容。
三 新媒体时代航天文化案例在《概论》课中的运用
(一)探求航天文化与“概论课”理论的契合点,丰富教学资源
《概论》课涵盖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军事,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深刻领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深入浅出在课堂上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实不容易,需要相关的案例作为辅助来支撑这些理论。航天文化的内容就包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尤其是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概论》课程内容能找到多处契合点。以2018年新修订的马工程《概论》教材为例,在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当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就包含了对航天工业伟大科学事业的战略部署,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当中就讲到:“今后我们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紧接着就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所,研制火箭导弹,可以说,“两弹一星”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亲自决策和领导的。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个”,成为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说明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一重大理论。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历史性的成就,在进行案例列举时,就有航天科技的中国重要成就:“天眼”、“天宫号”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墨子号”、“量子号”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支撑依据之一。在第九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小节当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航天精神的爱国奉献、自主创新的核心高度契合,航天文化的航天人的爱国故事、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的成就,让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更具体化。第十二章当中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的卫星应用就是航天领域军民融合的重要表现。当然,航天文化的案例不仅仅这些章节的内容契合,还需要不断挖掘,丰富教学资源[3]。
(二)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课上课下全过程学习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政课的效果,航天文化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样需要新技术的植入,灵活运用案例。课堂上,案例教学不宜有太多的讲述和展开,抓住重点难点,适当呈现,如展示一些图片插在PPT课件当中,资源的呈现要适度。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的资源中,就可以自作或剪辑一些视频给学生自主学习,布置相应的讨论主题,学生在详细了解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留下感想和体会。
(三)开展课堂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思政课除了有理论学时外,还需要实践教学,《概论》的实践课是《概论》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内进行嵌入案例外,组织实践教学也可以开展航天文化相关活动,如进行航天英雄和航天故事的演讲比赛、航天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寻找航天文化案例的积极性,如果说课堂上的案例是教师选定、学生被动接受的化,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需要和感兴趣的案例,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
四 结语
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相关的案例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更新,在引入思政课教学时需要继承并创新。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把新时期航天文化更深入的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当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航天文化的最新成果,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尽可能引入航天文化最新案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血虚积极性,实现航天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思政课实效性[5]。
参考文献
[1]王崑声.先进文化与航天创新发展[J].航天工业管理,2007(4):4-9.
[2]李洪侠,刘爱华,季洪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06):133-137.
[3]覃磊.论案例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8(11):95-97.
[4]刘家林.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反思[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30.
[5]唐淼,陈咱民.“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25):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