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绿色城镇化、人文城镇化的约束下,披露城镇化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绩效是利益相关者的必然诉求。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需要强化其执行力,并与文化、观念、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加入融合,才能更加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信息披露;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本文引用格式:孙志梅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3):323-324.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UN Zhi-mei,LI Xiu-lian,GAO Qiang
(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
Abstract:As for the requirement of green urbanization and humanities urbanization,disclosing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request of stakeholders.As a formal institution,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ly works by enhancing its enforcement and combing with informal institution such as culture,concept and custom.
Key words:Urbanization;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Formal institution;Informal institution
一城镇化的特征分析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显示,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
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辅相成。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的特征:
(1)绿色城镇化。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城镇化建设中,就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
(2)人文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具有人文精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环境等的城乡一体化,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让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化的进程,共享城镇化带来的成果。
二 城镇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为了治理环境问题而发生的环保投资,资源消耗、三废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空气质量状况等,都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作为一种信息,同样具有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绿色城镇化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因此,城镇化的建设中应主动提供、公开环境相关信息,以反映城镇化建设的环境绩效。人文城镇化要求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公众的利益,关注其环境诉求。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内在产生了环境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并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平衡。
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利益相关者具有知情权,因此需要出现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加以规范。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实施。非正式制度往往体现为思想意识、观念文化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往往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机制共同决定制度的效果。
就环境信息披露而言,我国已出台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其他法规中涉及环境信息的规定等都是正式制度。新环保法中单设“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一章,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环境信息既包括政府环境信息,也包括企业环境信息。具体而言,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一方面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环境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也为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践产生了引导和约束作用,为解决城镇化中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基础性的信息,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当然,环境信息的供给中,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环境信息的提供者,也是环境信息的使用者。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环境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农民、投资者、信贷者、社会公众等。其中,政府、农民、投资者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政府需要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农民的利益需要得到保护,投资者和信贷者在城镇化建设中提供资金。
三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
要保证实现绿色城镇化、人文城镇化,需要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制度的执行比制度的建立更加重要。王灿发(2014)提出我国可以通过四个途径健全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①实施污染源监管和排放信息的系统、完整、及时和用户友好的公开;②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平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文件全本公开;③提供便捷、有效的依申请公开渠道,细化政府环境信息豁免公开的范围;④激活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1]。
舆论监督、利益相关者压力也有助于城镇化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城镇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与环境信息的提供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充满博弈。以社会公众这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为例,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行为、政府的环境决策会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企业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对环境治理投资的忽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会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与政府的环境决策产生压力,并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政府环境政策的出台等。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利用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政府主要关注企业环境法规的遵守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倾向于绿色信贷,而消费者更加青睐于绿色产品等等。并且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过程中仍然是被动的接受,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获得是间接的、相对滞后的,无法及时全面地得到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有效的需求、合理的压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与利益相关者的内在机理,为治理城镇化产生的环境问题提供一种制度引导,为协调城镇化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提供一种有效机制,对实现绿色城镇化、人文城镇化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四非正式制度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需要与非正式制度加以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非正式制度既可以表现为文化、观念、习俗等。郑思齐(2013)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的确能够有效推动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改善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2]。毕茜(2015)认为传统文化在非正式制度安排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并与环境制度有互补效应[3]。
在全国总体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各地城镇化水平不尽相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余江,2018)[4],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识、社会观念等有较大关系,较强的环保意识、环境维护感,对保持城镇化建设成果和提升城镇化水平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等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尤其在小城镇发展中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究其原因,城镇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固然与城镇规划不当、产业布局不合理、环保投入较少等有关,但是企业作为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主体,其环保意识淡薄、环境管理的缺失、环境责任的忽视、对环境绩效认识不到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大原因。胡珺(2017)研究发现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于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家乡认同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有助于促成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维护感,实现绿色城镇化。
正式制度具有较高的约束力,但是非正式制度也不能被忽视。及时公布环境信息,提高环境意识和观念,加强社会监督,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协调,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绿色城镇化、人文城镇化。
参考文献
[1]王灿发,林燕梅.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与完善[J].行政管理改革,2014(06):27-32.
[2]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等.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3(6):72-84.
[3]毕茜,顾立盟,张济建.传统文化、环境制度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5(03):12-19+94.
[4]余江,叶林.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02):145-156.
[5]胡珺,宋献中,王红建.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7(03):76-94+187-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