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化时代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8 10:12: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城乡规划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城乡规划领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完善教育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城乡规划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城乡建设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活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忽视学生主体身份、过度依赖于教师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城乡规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

本文引用格式:董晶.信息化时代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295-296.

一 城乡规划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工作等环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还让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产生了生动的变革,让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向城镇地区生活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乡规划教育工作,为城乡规划领域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城乡规划也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继承并创新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和对生活满意度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乡规划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性等,都对当前的城乡规划教育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教学内容老套

与过去不同,当前的城乡规模、城乡居民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城乡规划领域的发展需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有所改变。教学内容老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提高城乡规划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而很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并没有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为原则,过度依赖于教学大纲,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知道,城乡规划教育主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使他们不仅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开发管理、研究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未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而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当代大学生接触的高科技产品非常多,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这种司空见惯的科技产品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无论哪个领域都应该遵循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像教育教学领域则更是如此。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还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教学内容选择上,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货真价实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基本上已经成为城乡规划教育教学方式的主流,学生早就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睡觉、打游戏、聊天的现象就极其普遍。在传统的城乡规划教育活动中,整个教育活动一般都是以教师为核心,他们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控制权,而学生的地位就不值一提。教师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受打击,同时还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抵触的心理,对整个教育活动所带来的破坏性可想而知。

\

 
(三)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性

实践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当前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未来发展竞争力明显不足。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城乡规划教育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没有高质量人才作为支撑,一切发展目标都将是空谈。鉴于此,我们必须保证教育质量,以高的标准要求教育,用教育来改变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 信息化时代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路径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特点应该有所改变,并要符合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完成教育主体的转化,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路径,为推动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健康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对后续教学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就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现城乡规划教育主体转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教师要融入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切切实实地为学生谋求利益,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城乡规划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其不仅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阔,同时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域风俗习惯、地理条件的差异性,并按照这些条件来对城乡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提高城乡居民对规划结果的满意度。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城乡规划教育优化教学方式奠定了基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教学方式各具特色,但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从而促进我国城乡规划教育的发展。例如,在前期教育过程中,借鉴别人的城乡规划经验是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用真实而经典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汲取营养,学习别人作品的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让学生产生很多创新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育主体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出来。

(三)完善实践教学

在开展城乡规划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保证其有效性,确保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同时要意识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利用在校期间提升能力,为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教师要以引导式教育为主,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学生课堂主体的尊重。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向教师请教,把教师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不断地提升自我,消除知识漏洞。

三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过程中,提高城乡规划教育效率和质量,让教育主体进行转化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优化城乡规划教育结构的主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使他们可以为提高自身创新创造能力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当前城乡规划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所培养出的人才才能为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李鸿飞,缑艺轩.“互联网+”背景下城乡规划村镇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5):216-218.
[2]陈金泉.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40+256.
[3]庞瑞秋,吕扬,秦梓桐.新时期城乡规划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44-145.
[4]王骏飞,李璐,曾嵘,等.新形势下高校多样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46-47.
[5]李振,杨超,周安宁,等.基于工科应用型专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