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教协同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8 09:3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意在了解“医教协同”模式下,现阶段临床医学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最后为医学院校提供科学性的培养依据,确保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医教协同;临床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质量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杨芳,等.医教协同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225-227,257.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for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YANG Fang1,2,WANG Wei1,3,MENG Qiang2,LI Yun-peng2,WANG Hong2,BI Yu-xin2,LI Yu-han2

(1.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uhehaote,Inner Mongolia;2.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Huhehaote,Inner Mongolia;3.The Third Hospital of Ulanqab City,Ulanqab,Inner Mongoli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under the mode of“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Finally,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training basis fo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nsure the output of high-quality medic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Psychiatry synergy;Clinical degree;Cultivation mode;quality control

一 研究背景

伴随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当代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科研创新能力[1]。自2015年以来,新招收的所有临床专硕,必须接受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依据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一要求接受临床实践的培养[2]。“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无缝对接[4],也意味着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二十多年漫长的医疗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揭开新篇章,面临着众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探索现有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国家卫生部门、培养单位、医学院校所面临的新挑战。

\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立足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选取临床专硕研究生315名,其中2016级150人,2017级165人。发放问卷315份,回收问卷315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03人,占32.7%,女生212人,占67.3%。选取导师45名,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88%。按性别角度分析,其中男导师23名,占57.5%,女导师17人,占42.5%;按学科角度分析,外科学导师11人,占27.5%,内科导师9人,占22.5%,其他学科导师20人,占总数的50%。选取研究生院管理人员10名,发放问卷10份,回收问卷10份,回收率100%。从性别来看,男性4人,女性6人;从职称来看,副教授职称(包括副教授)以上3人,副教授职称以下的7人。

三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后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医教协同”培养的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数据经双人录入EpiData 3.1软件,再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一步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形式记录,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检验水准为α=0.05。

四结果

(一)学生对“医教协同”的满意度情况


1.315名临床专硕研究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评价分析

本研究中评分均使用李克特五点法,就“315名临床专硕研究生对培养各环节满意度”相关因子以及题项展开描述性分析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师生互动和科研情况四个层面相关因子中,学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师生互动、科研情况。如表1所示。


\


2.315名临床专硕研究生对“医教协同”模式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了解对于“医教协同”这一模式学生所持态度,2016、2017级临床专硕大多数专硕研究生支持“医教协同”,他们多认为“医教协同”模式不仅能提高学历,毕业还能“四证合一”,一举两得。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但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导师对“医教协同”持有的态度

45名专硕研究生导师对“医教协同”模式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了解对于“医教协同”这一模式导师所持态度,多数导师持赞同态度,但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占导师总数的75%,导师多认为“医教协同”模式目标明确,能够促进医师团队的执业素质以及实际诊断和治疗能力的提高,从而培育“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的高素质医疗复合型人才,侧重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然而该模式具体实施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少部分导师持反对态度,占导师总数的20%,导师认为专硕研究生刚入门本科室的学习就轮转进入其他科室学习可导致学习不够充分,技能尚不扎实,对于每个科室的知识都只是一知半解,未能真正提高诊疗水平。如下图1所示。



\


(三)研究生院管理人员对“医教协同”持有的态度

通过问卷了解研究生院管理人员对“医教协同”的态度,大多数管理者对新模式抱有乐观态度,占总数的60%,并认为新模式更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少部分管理者持有观望态度,占总数的30%,他们认为新模式实行时间尚短,暂时不能评价新模式的好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模式尚需要检验;只有一位管理者不支持新模式,他认为新模式尚不成熟,需要解决问题诸多。如下图2所示。



\
 

五 讨论与建议

(一)“医教协同”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1.住培体系不完善


2015年我国全面推行“医教协同”,住培体系刚刚进入试行阶段,所以住培系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研究发现,执业医师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着相背离的一面,从而导致住院医师在规培过程中进行的各项临床技能操作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而且全国各地的住培体系不能够统一,导致住培资格证的认证上存在着一些麻烦,这将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今后的就业和职业规划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高校利用周末或晚上开展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白天要在临床实践,晚上还要上课,精力很难做到充沛,导致学生出现学不勤、学不精、学不深、学不透等情况。还有一些在其他培养基地的学生不能够上大课,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授课,虽然网络授课灵活性很大,学习时间和地点较为灵活,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但网络授课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学生自制力薄弱,难以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工程巨大,需要前期录制,后期剪辑制作,完善周期长,难以保证与在校学生同步学习,往往是在校学生以经学习过半,外校学生才开始进行网络学习,导致学生理论学习效果不佳。

3.临床出科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医教协同”这一模式仍处于探究摸索阶段,未建立系统的出科考核制度,导致大多科室出科考流于形式,各个科室普遍存在对临床轮转出科考核缺乏重视的问题,考核内容单一,考核形式随意,通常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间隙进行考核,较为匆忙,甚至个别科室有的直接按平时印象打分,并未安排出科考环节,无法客观反映出学生真实临床水平。

4.奖助体系尚需完善

奖助体系长期作为对研究生培养教育和满足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存在于各个高校,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原有奖助学金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根据研究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除了学校规定的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外,培养单位不会给予任何额外的经济补助,将近80%的临床研究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奖助学金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建议

1.政府主导,完善相关体系


政府作为国家的掌舵者,应做好各项政策改革后过渡的工作,完善政策保障,同时也要对重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制定合理合法的临床实践操作范围并有明确的法律说明。同时,政府还应统一推进全国各地区之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以免对学生就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真正成为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5]。

2.合理安排课程,提高理论知识学习效果

设置课程方面应尽量突出不同专业学位的教育特色,实施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6]。在保证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的基础上,同时丰富课堂授课模式,科学规划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灵活的教学时间、丰富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内容建立网络精品课程,以确保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

3.增加临床技能培训,完善出科考核体系

随着社会医疗迅猛发展,对当代医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以迫在眉睫,而提高诊疗水平需长期临床实践。评价专硕研究生培养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即在于临床技能操作[7]。出科考核则是对临床研究生现阶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各科室导师及专家应严格把控出科考核,建立相关考核体系,规范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指标等。

4.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相关待遇

目前,我国财政及省财政尚未对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提供相对应的经费保障,研究生仅享受研究生的相关奖助金,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花销,应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医院应合理设置夜班补贴、加班补贴、节日补贴外出学术交流补贴等项目,以保障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开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1):133-134.
[2]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2014.
[3]曾凌琳.“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4]苏剑一.医教协同突破临床医生培养困局[J].中国卫生人才,2015,1:12-13.
[5]黄子杰,吴胤歆.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573-575.
[6]向征,康清杰.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16.
[7]谢晓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教协同”培养模式现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