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7 13:4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旨在强调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努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因此中职教育中开设了语文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就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开端。

关键词:就业导向;加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刘霞.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81):89-90.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将教学与职业对接,培养职业发展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择业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未来劳动者的激情与动力、压力与能力,创造力与持久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提出全新的要求[1]。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势在必行。

一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背景

2001年,在全国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再从能力到应用”的实践能力。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运用有关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 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实施了这么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问题如下:

(一)活动准备不足,教师主导地位缺失,活动过程缺乏有序组织

1.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准备、计划的重要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活动有序进行,有效的保证活动质量,顺利完成活动的目标。例如在“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布置活动需要准备的内容:①收集资料;②以“自我认识”为主题制作卡片;③拟写“自我介绍”的提纲;④设计个人名片。如果没有这样充足细致的准备为前提,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就无话可说,沉默冷场或者是七嘴八舌的乱说,这样小组表达交流活动就会变成漫无目的的“侃大山”活动,长此以往,学生表达交流的积极性就会受挫。

2.语文实践活动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实践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活动过程缺乏有序的组织,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要干啥,成了冷漠的看客,活动课程空洞无趣。老师站在台下看学生表演,完全置身事外,主导地位缺失。而且老师对活动未做出及时评价,及时引导,及时改变活动要求,及时调整活动进度,导致活动表面热闹而缺乏实质内容,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了花拳绣腿,学生各项实践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

(二)活动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基础模块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是“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但现实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一些老师不以大纲为依据,没有深入理解活动的内涵,盲目开展教学;有些老师设计的活动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调查研究等耗费了大量时间,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活动究竟训练了哪些语文知识或者能力,老师一脸茫然,活动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这样脱离大纲主题要求的语文实践活动肯定不利于学生就业。

\

 
(三)过度注重学科本位,脱离职业导向,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反对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和系统的完整性,要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语文应用能力。一些老师过度注重学科本位,过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忽视活动的本质在于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综合素质[2]。还有一些老师嫌上实践课太麻烦,活动目标难把握,活动过程实施难操作,活动氛围难控制,活动效果难评价,所以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甚至弄虚作假应付学校检查。最终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得不到锻炼与提升,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能力及未来的职业成长。

三 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明确的活动主题


2017年,美国《人力资源杂志》发表的一项国际研究显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早期就业不错,但后劲不足,当经济发生大的变革时,职校毕业生因缺乏可用于不同工作领域的通用性知识而导致应变能力不足。因此,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提升学生自主择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例如用人单位看重的团队合作、敢于创新、能用普通话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写作简单的公文等职业能力。老师就可以设计“认识自我”“产品推介”“专业认识”,等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实践”的锻炼目标,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以就业为导向,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普通的语文课堂中,目标的设定、过程的实施、氛围的控制、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比较容易驾驭,而这些在实践教学中就比较难于操作,特别考验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活动的把控能力。例如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这一实践活动中,老师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提前布置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①确定谈话是对象及调研行业;②拟写活动访谈提纲;③编制问卷调查表;④确定访谈主持人及问卷调查组组长,只有老师给出清晰的指令,学生才不会无所事事。只有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所以老师可以创设更多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开放式问题讨论、课堂小游戏、网络互动、社会调查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5]。

例如在“我的职业设计”这一实践活动中,老师就可以设计情境“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应聘者、公司人事主管等不同的角色,通过自我展示、评委提问、评委点评、主持人总结等活动流程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积极活动交流,体验求职的氛围,增强对专业的认识,锻炼自我推销能力,提高就业意识并结合自身实际尽早规划就业方向[6]。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建学生展示自我,积极交流的平台

语文实践活动要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创新,老师要努力创建学生展示自我,积极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展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成蜕变和成长。

例如在活动中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给学生创建走出课堂,实践锻炼的平台。另外在网上创建“班级优秀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园地”展示学生创作的调查报告、职业小论文、活动小结、学习体会等优秀活动成果。拓宽实践渠道,提升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效果[7]。

四 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科学合理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所锻炼的技能就能与岗位实现无缝链接,就业效果,职业发展空间必定得到提升。

\

 
参考文献

[1]杨庚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31.
[2]王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6(9):5-6.
[3]曹霜秋.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1):144-145.
[4]张莉.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以“我的亲人们”活动为例[J].职教通讯,2015(12):70-74.
[5]王勇权.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0):263-264+267.
[6]柳艳鸿.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93-95.
[7]韦芳.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整合初探——以就业为导向语文课程改革的尝试[J].轻工科技,2010,26(10):197-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