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沂蒙精神育人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基于沂蒙山区红军小学育人实践的研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6 11:43: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沂蒙山区七所红军小学丰富的红色育人实践,沂蒙精神育人可以从认知理解、浸润感悟和内化反思三个维度构建其实现路径,促进对沂蒙精神的有效理解和传承。其中在认知理解维度,把沂蒙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渗透到课程内容之中;在浸润感悟维度,把沂蒙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理念和校园的一草一木中;在内化反思维度,把沂蒙精神与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沂蒙精神;沂蒙山区;育人;有效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赵春凤.沂蒙精神育人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基于沂蒙山区红军小学育人实践的研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2):306-308.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对少年儿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领作用,对建立科学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具有主导作用,对健全儿童的精神世界、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陶冶作用,对他们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具有拓展和提升作用。因此,研究探讨沂蒙精神育人价值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探索少年儿童如何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解决当前少年儿童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薄、道德意识缺失、功利意识日盛等现象,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面对的重大课题,事关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

由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后代组织发起的“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在全国建设了数百所红军小学,覆盖我国29个省市革命老区,其中在沂蒙山区就有孟良崮战役红军小学、“沂蒙六姐妹”红军小学等7所。他们把革命精神教育作为突出的教育特色,依托当地丰富的沂蒙精神革命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沂蒙精神等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丰富的革命文化传承经验。这对我们探讨革命文化育人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模式,深化新形势下学校德育规律研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鲜活生动的实践资源。

概括他们的成功实践能够发现,沂蒙精神育人可以从认知理解、浸润感悟和实践内化三个维度构建其实现路径,通过“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行为实践”的反复循环使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沂蒙精神的传承和育人价值地实现。

一整合课程内容,让沂蒙精神为人所知

找准沂蒙精神育人的切入点,把“精神认知”与课程内容优化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落实”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之中,是各红军小学普遍的做法和经验。

\

 
(一)学科教学渗透沂蒙精神

各红军小学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规划和实施具有革命精神基调的学科课程。学科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挖掘沂蒙精神、革命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各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充分挖掘的沂蒙精神的育人底蕴,鼓励学生向课本中的英模人物学习,实现课程实施与沂蒙精神育人的统一。在形象感染、榜样示范和潜移默化中陶冶、内化学生品格,塑造健康人格。

如在语文课上,读到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课文时,老师挖掘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意义和时代价值,可以拓展讲讲家乡的解英雄故事,采访家乡的英雄人物,感受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数学课上,案例、练习可以融入沂蒙人民支援前线的数据,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沂蒙劳动人民淳朴善良与奉献精神;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等人文知识,了解发生在革命老区的战斗故事、战斗英雄;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挑扁担、推小车比赛、扔“手雷”比赛等,唤起学生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音乐课中融入《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沂蒙山》《沂蒙颂》《攻打蒙阴城小调》《游击队歌》等沂蒙革命歌曲;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到孟良崮、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实地写生,学生可以在具体感知、直接观察领会革命传统精神和沂蒙精神的实质。

(二)校本课程强化沂蒙精神

把沂蒙精神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各学校开展沂蒙精神教育的基本举措,为沂蒙精神教育顺利有效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沂南换于红军小学编写了《沂蒙颂歌》校本课程,沂南双语红军小学编写了沂蒙精神教育读本《这方热土》《成长在队旗下》,罗荣桓红军小学编写了红色教育读本《不能忘却的历史》《风雨沂蒙》《远山的红叶》《英雄沂蒙山》等校本课程。

这些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家乡历史”“当年战争”“红色遗址”“家乡英雄”“红色故事”等,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沂蒙山区这块热土上曾经发生的革命故事,热情讴歌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沂蒙人民,成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沂蒙革命精神教育入课本、入课堂、入头脑,有效地强化了革命精神教育的效果。

二 优化校园环境,让沂蒙精神浸润于心

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育人价值,只靠课堂还不够。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沂蒙精神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沂蒙精神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深入人心,沁入心脾。他们找准沂蒙精神育人的落脚点,把“精神体验”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沂蒙精神嵌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中,促进沂蒙精神“落脚”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一)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环境

植根于沂蒙山区这片红色沃土,让沂蒙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总基调,用沂蒙精神打亮学生的生命底色,创办沂蒙精神教育特色学校,既是红军小学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提出了“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的办学理念和“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培养目标,制定“红色教育实施规划”,并通过反复宣讲、广泛宣传,深入开展讨论和交流,促进师生认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让“红色文化教育”在明确的思想和目标引领下顺利实施。

罗荣桓红军小学的办学思想是“以红色教育铸魂”,全力打造的“红小精神”、“红小品质”、“红小书韵”、“红小气度”等一系列的“红色文化”品牌,为学校的“立德树人,红色育人,创新发展”工程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立德成才激发出生命力,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积累了经验,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路。

(二)建立红色宣教阵地,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展现当地不同时期和沂蒙精神相关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学校的教学楼、宣传栏、走廊、绿地、雕塑等也透视出沂蒙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彰显学校立德树人过程和成果。围绕身边的、家乡的、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开辟宣传窗专栏、楼道文化展、班级板报展,让师生亲自动手制作抄报和宣传橱窗展示“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祖国在我心中”“知我沂蒙,爱我家乡”“我身边的革命英雄”,学生在充分了解革命历史文化中学习革命英雄的可贵品质,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建设革命文化场馆,汇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一些红军小学在学校建设了革命文化场馆,归类展示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素材。如有的学校建立场馆展示沂蒙六姐妹、沂蒙红搜、沂蒙母亲、人民子弟兵、拥军识字班、支前妇救会、战地救护、火线桥、小推车等战争年代的英模人物和体现战争年代的遗存物品,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直接感受、体验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身边、家乡的“红色文化”,激发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缅怀过去,了解革命历史,更能思考现在、展望未来,肩负起建设美好祖国的重任。

\

 
三 强化实践体验,让沂蒙精神外化于行

找准着力点,把“精神实践”与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贯穿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亲身感受,因为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沂蒙精神育人实践。为此,各红军小学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的经历中,把沂蒙精神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能逐步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

(一)红色研学,实地寻访

各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沂蒙精神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孟良崮战役遗址、大青山战斗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嫂故里寻访红嫂事迹等。在广泛参观和深入接触的基础上,再组织老革命军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的亲人深入到学校和学生中间,讲述英雄亲历的革命故事。

同时,各红军小学身处沂蒙精神故里,学生身边经常会接触革命老军人、红嫂亲人、退伍军人,组织学生走进他们家中,听他们讲述革命事件,发动学生去走访调查、观看影片、阅读报刊等形式,收集红色故事,自己讲述革命事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参观活动,革命的事件、故事和人物,真切地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强烈地震撼着学生,从沂蒙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和使命,构筑时代担当。

(二)红色活动,实践体验

各个红军小学定期举办红色歌曲演唱会,通过欣赏红歌、演唱沂蒙红歌的过程,学生们在沂蒙革命精神的洗礼下,这些英雄这些事迹很容易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生们不会忘记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传统精神旋律中,一同品味那段峥嵘岁月和一个个鲜活的红色传奇,坚定了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克服困难保家卫国、树立甘愿在平凡岗位奉献青春的志向。

每所红军小学每年都会举行红色运动会,把抢丰收、炸碉堡、送军粮、火线桥、担架运伤员等沂蒙革命故事,设计成一个个红色运动比赛项目:火线鸡毛信、巧儿担架队救伤员、南泥湾丰收、红军的扁担、艰苦长征路、工兵摸地雷、英雄炸碉堡、独轮车支前送军粮,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红色小导游”、“我是红色接班人”等演讲、征文、手抄报、黑板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精心设计并实施的“沂蒙精神红色教育”活动,使“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学生心里扎根发芽。

(三)交流讨论,深化感悟

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家乡英雄的大讨论,孩子们通过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家乡英雄深化对沂蒙革命精神的理解感悟。每一个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最崇拜的英雄人物,说出为什么崇拜他,学习英雄人物的哪些品格。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英雄的认识也会逐渐深化,对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有了更深的感知、对革命故事和革命英雄背后的精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都会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指引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科学传承沂蒙精神,对少年儿童砥砺人生方向、涵养精神品质、充盈人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守峰,高明,刘玉军.基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农村小学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7(11):27-29.
[2]赵万奎.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J].中国德育,2018(05):62-65.
[3]赵万奎,董付进.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实践——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02):19-21.
[4]贾凌昌,张成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传播——以嵌入生活世界为角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5):41-46.
[5]李晓玲,刘学民.以三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89-90.
[6]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7]简臻锐.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89-92.
[8]吴翠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37-40.
[9]张宗峰,焦娅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认同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57-62.
[10]徐东升,李纪岩.基于沂蒙精神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