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3 10:00: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开放性与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如何能够在有效课堂视域下体现出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有效性确实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知,《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笔者从思政课与案例教学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优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有效课堂视域下保障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优势途径,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教学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任重威.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232-233.

一 思政课与案例教学相关概念解析

(一)思政课相关概念解析


思政课,又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指思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行为活动。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帮助他们健全心智、使得他们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生活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努力学习,从而塑造一个更为健全的人格。

(二)案例教学相关概念解析

案例教学(case-based teaching)主要指的是一种以案例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法,其本质上是基于现实生活设计特定教学情境,没有确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有别于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角色的传统教学方法。

二 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优势

传统的思政教育基本上都流于形式,教师不善于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氛围语言等活跃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得不到保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更强大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高校必须做好“育人”工作,将“育人”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思政教育是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某种程度上,思政教育就是高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外在表现,也是深化高校教育意义的有效方式。如果想要做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过去,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比较空泛、枯燥,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而且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距离他们比较选,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是那些科学家的事情,自己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并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这些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实际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过于依赖于教材,并没有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入手,难以引起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鸣,那么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很难得到保证。可以说,只有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那么其功能才能体现出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很轻松地获取信息,而其中有很多的事例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将这些网络报道作为教学案例,那么必然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并且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最终使得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从价值旨归上看,教师应该突出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获得感、成长度的辩证统一。而从实现路径上看,倡导互动论、生态论、系统论的有机融入与应用是优化思政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

\

 
三 有效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未保障话语有效性


教育内容过为抽象,在反映时代、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方面尚有不足。从表面上来看,思政教育是一种理论教育,学生并不能从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到具有实用性的知识。但事实上,思政教育的价值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微不足道,相反,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专业课程教育。思想高度决定行为高度,经过有效地思政课堂教育,学生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让他们能够具备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政治意识以及看齐意识,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由于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只选择一些“大道理”,未能反映出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且并没有以学生为核心,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会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就是一种形式,就是学校为了满足教育部门的要求而被迫开展的教学工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话语选择上弥补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缺陷。

(二)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教育形式仍以教师“独白”为主,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仍然较为欠缺。在思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适当地进行互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有帮助。但是,高校思政教师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根本就没有几个老师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以实际案例为基准,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这部分内容,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帮助学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但是,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随意挑选几个案例就行了,其往往需要教师精挑细选,不仅要考虑这些案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将这些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的可行性、有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四 有效课堂视域下发挥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话语优势的途径

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去发挥案例教学话语优势,保证话语规范性。思政教育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让他们坚定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远离反华势力,正确使用网络。如前所述,实现思政案例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做好很多准备,同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而学校也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教师开展思政案例教学,摒弃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使思政课案例教学朝着有效课堂方向发展。

(一)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为规范话语范式奠定基础

思政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要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思政课话语范式从“文本”(理念世界)向“人本”(现实世界)的回归,让教育内容更容易获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为规范话语范式奠定基础。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讨论的环节,所以教师要保证案例的深度,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群体间进行调研,考察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有哪些,而后从这些热点话题中选择能够用于思政教学的内容,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另一方面,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利用网络技术查找教学资源,使思政教育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

(二)改革教学方式,实现从“独白”向“对话”话语范式转变目标

实现“主体性”话语范式向“交往性”话语范式的转变,促使教育方式从“独白”走向“对话”。新媒体技术是教学领域正在兴起的教学新技术,在很多科目教学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被很多教师和学生所青睐。将案例教学法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教学的实现需要师生能进行有效互动,而翻转课堂对于增强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其相当于是将课堂教学转移到了课下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利。当然,教师还应该实现话语范式从“提供答案”到“启发思考”的转变,彰显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

\

 
参考文献

[1]赵丽端.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有效性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105-109.
[2]吴延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以“教师走进镜头”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2):125-128+103.
[3]班瑞钧,左倩雅,原小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21):157-159.
[4]王瑞芳.基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94-195.
[5]冯秀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与创新[J].智库时代,2019(19):86+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