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为珠三角地区涉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这种机遇背后是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流。本文结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座谈交流会等方式对珠三角地区八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约500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与该地区涉外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口语要求进行对比,了解其中的差距。探讨造成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以达到用人单位期望标准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珠三角地区;口语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桑田,等.珠三角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口语能力调研[J].教育现代化,2019,6(77):269-274.
一 引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用,并且提出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的阶段性发展目标。[1]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基于此,珠三角地区涉外企业在为商务人才提供了更大就业市场的同时,也对其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语口语作为衡量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将口语能力列入衡量英语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2]此外,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3]但英语的各项技能中,口语能力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能力短板之一。[4]许多中国学生表示,尽管熟练掌握了读写技能,他们还是很难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探究珠三角地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能否达到该区域用人单位的标准,分析总结造成差距的影响因素,并就影响因素为未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提供指导性建议。
二 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以电话访谈和实地访谈为辅。调查对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肇庆学院,惠州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五邑大学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教师以及珠三角地区涉外企业。调查工作从2018年6月开始,参与学生人数为508人,回收有效问卷508份;参与访谈教师人数为10人;参与访谈企业数量为20所,符合预期要求。
本次问卷访谈调查的问题设计以《量表》—口头表达能力总表为参考标准,结合了国内外专著,权威调查报告、论文等文献中提出的口语能力影响因素,以期能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现状;了解其与用人单位期待水平的差距。从而为未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提供指导性建议。
《量表》—口头表达能力总表从三个维度评估口语能力,即口头交际活动(口语表达、口头交流)、口头交际策略(规划策略、执行策略、评估和补救策略)和口语文本特征(语言特征、语篇特征、语用特征)。其中,口头交际活动包括口头叙述(如个人经历、历史事件)、口头描述(如自然场景、人物心理)、口头说明(如报告)、口头论述(如演讲)、口头指示(如指令、程序)、事务性交谈(如谈判)和非事务性交谈(如聊天);[4]口头交际策略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交际策略一般指交际者为了取得最佳交际效果而使用的各种技巧;狭义的交际策略则指在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交际者为弥补自己外语语言知识的不足而使用的特定交际手段,如放弃信息、话题回避、迂回、母语直译、新造词等;[5]口语文本特征则指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广度、流利度、连贯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得体性等。[4]
三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企业访谈的方式,笔者得出以下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1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口头表达(包括口头叙述、描述、说明、论述、指示)、评估和补救策略(求助、回应对方求助等)的评价较高,分别有69.29%、67.71%的学生自评良好及以上,其中,分别有37.01%、32.28%的学生自评优秀及以上。在各项能力中,学生对自身语言特征(准确性、广度、流利度)、语篇特征(连贯性)、语用特征(灵活性、互动性、得体性)的评价处于一般及以下的占比最大,分别是40.94%、36.22%、36.22%。仅有少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自评中处于非常优秀的水平,各项能力自评非常优秀占比仅在3.15%—7.09%,多数学生英语口语各项能力自评分布于优秀、良好、一般之间,各项的占比在22.05%—37.01%。
表2表明在珠三角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仅有10.82%的学生对自身英语口语总体能力自评达到六级及以上。多数学生英语口语总体能力自评分布于一级到五级之间,各项的占比在14.17%-20.47%。
表3调查结果显示,100%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口头表达、口头交流(包括事务性及非事务性交谈)、语言特征方面至少达到良好,其中45%的企业要求口头交流能力达到非常优秀。企业对规划策略(对表达内容的组织规划)、语篇特征方面的要求相比较低,分别有55%、45%的企业要求达到良好即可。有关评估和补救策略(求助、回应对方求助等),企业的要求出现分化,30%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达到非常优秀,15%的企业要求达到一般,说明小部分企业不太看重该项能力。
表4表明100%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的口语总体能力达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口语量表的五级及以上,其中25%的企业要求达到五级,40%的企业要求达到六级,30%的企业要求达到七级,5%的企业要求达到八级。
表5表明珠三角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对该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不高,50%的教师认为学生处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口语量表六级,25%的教师认为学生处于大学英语四级口语水平。7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生不具备顺利进行商业交流、磋商的能力。
综合学生自评、企业要求与教师评价,可以得知,珠三角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在口头表达、评估和补救策略方面基本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分别有69.29%和67.71%的学生自评达到良好及以上。然而,在口头交流、语言特征方面,学生能力仍存在较大欠缺。80%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的口头交流能力达到优秀及以上,仅有29.13%的学生自评为优秀及以上,100%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特征能力至少达到良好,仍有40.94%的学生自评达不到该要求。对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口语量表,50%的教师对该专业学生的评价是六级,75%的企业要求达到六级及以上,但在学生自评调查中,仅有10.82%的学生自评处于六级及以上,大部分珠三角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仍不足与顺利进行商业交流、磋商。
由此,笔者认为珠三角地区高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距离用人单位的期望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四 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
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接下来笔者将从主观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探究。
1.主观原因
见图1和图2。
(1)心理不自信
上述数据中,有58.27%的学生认为担心出错或发音不准影响其英语口语表达;61.81%的学生认为制约英语口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不自信的心理素质。比如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卑心理及定势心理等。[6]口语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习得,不愿意开口会极大地制约口语能力的提升。
(2)口语基础较为薄弱
在上述两个问题的选择中,听不懂的占比为40.16%、词汇量少63.78%、语法基础不扎实,语言组织能力不好70.78%、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和相关表达的积累57.48%。在这些方面,具体有以下表现:对单词的读音不确定,不能很好掌握诸如爆破、弱读、连读等语音规则;词汇量小,语言表达缺乏多样性,仅能熟练掌握某一句型;文秋芳也指出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存在语言准确性偏低、流利度不够、内容没有新意等问题。[7]此外,学生通过汉语式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英语句子,使通过英语符号表述的句子明显的具有汉语思维的特点,违背英语的句法原则。[5]
(3)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主动性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不自信、羞于开口,害怕出错的心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等都会导致其缺乏学习主动性。此外,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目标性、持续性。以考试为目的的英语学习,往往随着考试结束而停滞。[8]这种学习目的导致学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投入较少时间和精力。
2.客观原因
(1)教学模式单一
见图3和图4。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模式呆板,无法满足其提升口语的锻炼需求。同时,认为课堂上口语训练很多的学生仅占8.86%。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口语训练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课堂口语训练长期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口语能力。此外,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意味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思想理念灌输给学生。[5]因此,多数英语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采取单一式教学,缺乏新意。
(2)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对学校的走访调查,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教学课室、辅助书籍、师资的不足,如,受访教师反映高校外籍教师数量较少、外教口语课程安排紧张以及口语实践活动不足。
(3)英语环境的缺失见图5和图6。
在问卷调查中,仅有20.87%的学生认为处于一个较好的英语环境中。学生反映他们锻炼英语口语的主要途径是跟音频文本练声、上课和老师同学交流以及观看美剧,占比分别是58.86%、64.57%、53.35%。研究者如Elizabeth Bates,Catherine Snow和Michael Tomasello等认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生活在纯英语的语言环境当中,依靠认知能力和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掌握语言,英语口语习得才得以产生。”[9]即英语口语习得是在无意识的英语输入和输出过程当中自然形成的。[10]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鲜活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课堂口语训练的缺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以及口语时间活动的不足,都限制了良好语言环境的形成。
五建议
商务英语专业兼具英语与商务的特性,该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不仅依靠英语语言基础,还依靠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高校应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加强,以完善本专业教学体系、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有区别地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并结合科学的考核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教学方面,则可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如团队合作、任务教学、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将“英语”与“商务”灵活结合、借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英语语言环境,营造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高校要注重语言交际环境的建设,确保足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如采用小班教学法、案例与交际结合教学法、跨学院交流、口语实践学习、与企业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商务应用及商务社交能力。根据Brookfield(1983)的观点,教学模拟或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在直接和相关背景下获取和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他们的想法。[11]
学生个人则可通过互联网阅读、收听英语新闻、在社交网站与英语水平较高者或英语母语者对话等方式锻炼英语口语。
此外,学生还应注重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积累相关的专业表达、积极寻求指导、在实践中克服不自信的心理障碍,从而不断提升英语口语能力,为日后就业或深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加鑫,闫雯萱.“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消费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8).
[2]李玉龙,辜向东.《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综述[J].外语与翻译,2019,26(01):85-92.
[3]Jin,Yaming.(2012).On the Cultivation of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ach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
[4]金艳,揭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口语量表”制定原则和方法[J].外语界,2017(02):10-19.
[5]孟广君.商务英语交往中的交际策略[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33(S1):62-64.
[6]郭红梅,罗蓉.影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J].昌吉学院学报,2019(01):80-83.
[7]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04):24-28.
[8]周同.大学英语教学主动性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1):154-156.
[9]Keith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47):1-4.
[10]蔡思柳.论英语口语习得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1):156-157.
[11]Brookfield,S.D.(1983).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