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种业全面开放后《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0 10:34: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公布,中国种业已经全面开放,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教学模式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调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运用新媒体技术,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适应种业新形势的能力,促进本课程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全面开放;《种子经营管理学》;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夏法刚,等.种业全面开放后《种子经营管理学》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100-101.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指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良种联合攻关[1]。种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源泉,是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在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和推动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重要性和必要性[2]。

一《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种业发展迅猛,教材更新慢


中国种业的市场化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至今已经40年了。我国种子产业依托庞大的市场,成长为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种业企业的数量也历经了从上万家减至4千多家的历程。《种子法》实行后,促进了国际种业巨头以合资、控股、独资等形式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这些巨头凭借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经营服务理念,在种业激烈的竞争中一直处于有利地位,尤其在蔬菜种子领域[3]。种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在近两年农化及种业并购潮中不断体现,2017年陶氏化学与杜邦合并,拜耳收购孟山都,中化以430亿美元巨资收购先正达。2016年《种子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提出鼓励创新、提升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地位、明确种业扶持改革政策、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举措构建我国的现代种业制度,为现代农业和林业发展提供了保障[4]。2018年的种业全面开放,必将促进全球各大种业公司加速进入我国的种业市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推动生物种业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这些标志着我国种业必将面临全球种业巨头的严峻挑战,更需要全国农业高校抓紧培养高素质的种业人才,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农业高校这门课程教材多数采用康玉凡与金文林主编的《种子经营管理学》(2007版)。这本教材在实际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编写完成至今已经过去12年,部分内容陈旧。

\

 
(二)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兴趣低

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述为主,相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内容琐碎,比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这门课程以种子科学为基础,主要讲述的是管理类的内容,教学对象以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主。由于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自身的专业就有一定的认识局限性、悲观性,同时学生对种业的现状也缺乏了解与体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态度散漫,热情低,兴趣少,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更谈不上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实践教学不足,应用能力差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经营管理类的教学仅凭课堂讲述便可,没有实践或者调研的教学内容,或者将实践教学仅体现在对一些种业公司的参观,因此学生的实践感知少,对种业现状不了解,难以适应种业市场的要求。由于实践教学缺乏,学生们团队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在毕业面试时,对种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非所问,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此外,农学类的校外实践基地多数与农业生产操作相关,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有限,学生除了参观种业公司,实践的机会极少;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和种业市场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全面开放”教学模式的提出及设计思想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种业全面开放,教学也应该全面开放,由此提出“校企合作,全面开放”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在紧密联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增强学习活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切在企业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从实践中学到真正的技能,领略行业、企业、岗位的文化氛围,从学生角色转换为种业管理者角色,实现了“学生人”与“职业人”的有效的沟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种业职业人才。学生在校内根据专业要求参与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身份参与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三“校企合作,全面开放”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强化基础理论和培养实践技能,在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时,要求学生将实践内容同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学管理、产品标准完善、环境与质量体系论证等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时刻关注种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洞悉种业的最新情况,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同时尽快更新相关教学材料,如种业市场划分,种子需求情况,种子管理创新理念等,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二)“跟紧时代”,掌握新媒体教学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出现的雨课堂、学堂在线等新型的教学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5]。目前新媒体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可在非课堂时间段督促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学习时间更加充裕,而且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促进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新媒体教学技术的开发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建立开放互动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及现代的即时通讯手段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累积充实”,积累教学经验

案例式教学法是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整合资源,大力建立案例库;积极尝试案例式教学;开展团队式案例教学等,积累教学案例与教学经验。

例如:“红肉蜜柚之争”涉及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第一个发现红肉蜜柚的农民没有继续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将红肉蜜柚赠与给农科院专家品尝,后来农科院进行科研工作,展开一系列品种审定工作并且通过了审定,但是最初发现红肉蜜柚的果农是否有品种权呢?这就是个值得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增加对品种权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品种审定程序及方法的理解。

(四)“边观边学”,面向产业实际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教学时,要有所为。如及时将学生分组,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最为感兴趣的种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边观边学”,面向产业实际,从实际调研中学习经营管理的经验。如在学习第三章至第六章期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以小组为单位对福州周边的种业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种业公司的概况,并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调研让学生了解种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通过参观调研不同类型的种业种苗公司,了解种业公司的产品类型、先进的生产流程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并与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讨论,现实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常用的策略,培养他们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

“校企合作,全面开放”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打乱传统的教学章节与讲授顺序,以产业现状为引导,提升学生进入行业的忧患意识,提高学习紧迫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机地引入企业进行调研与学习,鼓励学生调研、讨论、讲演,并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改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讲认真,讨论积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当然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

 
参考文献

[1]农村经营管理编辑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等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J].农村经营管理,2019(02):13-19.
[2]徐燕飞.论乡村振兴下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法治化[J].农村实用技术,2018,(09):11-14.
[3]高灿红,张文明,郑文寅,等.《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园艺与种苗,2017,(09):57-59.
[4]董永彬,吴连成,赵亚丽,等.多媒体技术在《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240-241.
[5]董永彬,吴连成,赵亚丽,等.多媒体技术在《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240-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