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座谈式“思想咨商”:探索与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9 16:57: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想咨商”模式的探索有多种思路。本文在借鉴已有模式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一对多”与“多对一”结合的座谈式“思想咨商”模式。座谈式“思想咨商”兼顾目前各种资源紧张的现实,并有利于与思政课堂教学衔接,更能体现“思想咨商”的本质。通过“思想咨商”模式探索,有利于夯实思政教育学科中这一新兴领域。“思想咨商”模式探索仍有很大空间。

关键词:思想咨商;座谈;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孙伟等.座谈式“思想咨商”: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0):69-70.

一“思想咨商”模式探索

“思想咨商”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形式。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诊疗已经为社会和大学生广泛接受。同样,也有一类问题可以通过思想咨商、思想诊疗来解决。由于普适性“思想咨商”原则、模式,具体到每所学校还是有很多差异性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践,积极进行不同模式的探索。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学校的思政教育传统、思政教育氛围,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等,探索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思想咨商”模式。这一探索过程有利于丰富“思想咨商”模式的个性化研究。同时,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咨商”模式,也有利于生成普适性“思想咨商”原则、规律、模式等。

目前,对于“思想咨商”模式的探索,有这样几种思路:

一是侧重关照个性特征、借鉴“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如“思想咨商”的创始人王习胜提出的七步法,以及刘先锐提出的认知颖悟法。七步法:倾听、叫停自动思维、问题化、逻辑分析、化解认知症结、意义指引、思想开解)。[1]认知颖悟法:倾听、问题化、思想分析、思想调适、沉思滋养。[2]这两种模式是将具体的“心理咨询”形式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它们都专注“个体性”心理特征、情感表现,采取“一对一”的咨商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规范的步骤、方法。无疑,他们是中国“思想谘商”理论与实践的肇始。

\

 
二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谈话”“谈心”模式。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谈话”“谈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不同时期军队、学校、工厂等,都有应用。承担这一工作的主体,是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或领导干部。虽然这种模式,并不具有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但它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这种模式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咨商”作用,对于各行各业统一思想、优化管理、促进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以文字或谈话为主要方式的思想交流模式。这种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中广泛存在。只不过,这种方式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规范化模式。在社会上,以文字为主要方式的思想交流,也可见报刊、杂志中“读者来信”“知心姐姐”等专栏的开辟。近年来兴起的广播中以“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思想咨商”。同样,在电视上“话题讨论”“矛盾调解”等,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思想咨商”。相对来说,读者来信、广播电视节目等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步骤、方式方法、节奏等。

当然,后两类具有“思想咨商”的思路,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模式,但可以为“思想咨商”模式的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些经验目前还比较零散,还需要我们进行专门的整理搜集工作。

二 座谈式“思想咨商”的提出

“思想咨商”座谈模式,是在学界同仁已有的模式基础上,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提出的。“思想咨商”座谈模式与已有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对一”的模式,而是“一对多”与“多对一”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起源于思政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与交流。相信所有的思政教师,都会遇到很多喜欢探讨问题,喜欢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的学生。本人也是如此。起初本人与学生仅限于课间交流,或书信、邮件、短信形式的交流。交流内容多样、交流过程不一、交流效果不一。后来,针对有代表性的思想困惑,我们组织相关座谈。具体过程是:学生提出困惑问题,本人邀请相关教师主导座谈;学生带同伴来,十人左右;座谈以提出困惑的学生为主,他负责准备多角度问题提问,并与老师交流。这个过程主要是针对他个人的交流解惑。但同时,其他人可穿插问或答。如果一次没有解决,再换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织第二次座谈。

我们在开展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特点。第一,有时候提问的同学未必明了,但参与活动的同伴已经明了。然后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提问者的困惑得以解决。这就是不自觉地调动了同伴交流的效应。

第二,有时候老师主导讲授之后,学生的问题自行解决了,不必要再进行交流了。由此,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导交流,有时候比理解交流,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实质是调动了学生内在自行解惑的能力。

第三,我们同时还围绕课堂教学组织过相关内容的座谈咨商。同样,对学生思想解惑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思想咨商”座谈模式的规范化探索:(1)前台接收阶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初步学科分类,对学生的诉求、兴趣偏好、知识储备等进行分类。这部分可由工作人员完成。(2)教师准备阶段:主导教师与学生问题充分对接后,教师按照本学科对问题进行再细化、分类,列出解惑提纲。这部分由主导教师完成。(3)座谈过程:学生陈述、教师引入并主讲、学生提问、同伴交流、教师总结、学生总结。(4)后续跟踪:教师后续补充、学生后续思考反馈。(5)总结: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分别撰写心得体会。

我们这一模式的“思想咨商”刚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三“思想咨商”座谈模式的思考

第一,座谈式的“思想咨商”兼顾了目前各种资源紧张的现实。目前,能实质从事或参与进行“思想咨商”的教师或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有限,各种现实资源也比较紧缺。所以,具体“一对一”的咨商,很难短时间落实。所以,座谈模式的“思想咨商”就是针对学生课业繁忙、教师业余参与,很难迅速普遍开展“一对一思想咨商”的现实提出的。

第二,座谈式的“思想咨商”有利于与思政课堂教学衔接。座谈模式的“思想咨商”中教师的主导讲授,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重新变换讲授方式。这种讲授既要回应学生的问题,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其实,这也体现了“思想咨商”的“思想”本质,即不是日常交流,而是思想层面的交流。思想层面的交流,需要强调思想的系统性。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后,问题自然化解,就在于学生的思考是零碎、片面的。一旦进行宏观、辩证、全面地思考,则困惑自然化解。所以,“思想咨商”不是思政教学之外的,二者可以互相促进,有利于教师把抽象的思想理论具体化,与具体问题结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者可以形成合力,共进发展。

第三,座谈式“思想咨商”更能体现“咨商”的本质。座谈模式的“思想咨商”实质是“一对多”与“多对一”结合的模式。这也是“思想咨商”不同于“心理咨询”的地方。“思想咨商”适宜多人公开、交流进行。这种不同于“一对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理智,克服个体的情感体验。而且,我们的对象以“大学生”为主,不是其他群体。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储备足够,有一定理智能力,这位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且,这种交流有利于大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进而,有效的“思想咨商”有利于从根源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思想咨商”直面大学生个体,直面理想信念危机、价值追求危机和价值观选择危机等实际问题,将抽象化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具体化、个性化。座谈模式的“思想咨商”,对于“大班授课”的思政课堂而言,有利于延伸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对于“有繁重任务”的辅导员而言,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化解一类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座谈模式的“思想咨商”对于“一对一心理咨询”资源紧张的现实,可实现一部分心理咨询者的分流;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供一个“心理咨询”以外的交流平台。

“思想咨商”在思政教育领域兴起,根本上它属于思政教育范畴。“思想咨商”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边界和范围等,它不同于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而是更强调具体化、个性化、通俗化;它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更强调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对等性、主体性、双向性等。所以,它作为思政教育学科的独立研究领域,是立得住的。“思想咨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它超越传统的工作经验方法论、理论思辨方法论、科学研究方法论[3],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而通过“思想咨商”模式探索,有利于夯实这一独特的新兴领域。
\

 
总之,“思想咨商”这一领域,实践探索重于理论研究。“思想咨商”具体模式的探索和规范化研究仍有很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习胜.让青春不再纠结:思想咨商的示例与理路[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刘先锐.“思想关怀”论纲[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6):90-94.
[3]虞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意识的演进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19(04):161-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