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践教学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开展模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几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搜集材料、PPT演讲”和“实地问卷、报告撰写”。最后,对未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认为在今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创新性地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配合相应的考核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应用型
本文引用格式:刘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77):180-181.
一引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整个专业构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实践教学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1]但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为主,所谓的实践教学,由于其开展模式和表现形式尚无统一标准,导致其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本文基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践教学的几种模式,从教学目的、开展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旨在增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二 实践教学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需求与研究也逐渐吸引各国学者的关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环境学等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今后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前的各种环境经济问题。[2,3]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因此,繁琐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以多种模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在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将与教师一起完成各项环节和任务,这样的参与式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够将所学习的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4]因此,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规划实践教学,怎样实施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仍在进一步探索中,为了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和改革,使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生动化。[5]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环节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践过程中需要同学们相互协作,从而进一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6]下面介绍几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开展模式,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搜集材料、PPT演讲”,“实地问卷、报告撰写”等。
(一)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1.教学目标
以长江水资源为例,采取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深刻地掌握水资源经济的理论,了解长江水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组讨论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2.开展模式
首先由教师以长江水资源为主题,介绍长江水资源历史发展历程、水系构成和基本特征;接着,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就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展开探讨;然后,每个小组分别总结长江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各组之间发言讨论长江水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最终形成实践报告。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是由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实践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课堂出勤占20%,课堂表现占30%,实践报告成绩占50%。通过三种方式的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搜集材料、PPT演讲
1.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具体环境资源,采取查询文献资料,制作PPT并演讲的方式,分析某一种环境资源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估,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此次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友谊。
2.开展模式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由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种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如黄山、宁夏沙坡头景区、甘肃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等;接着,每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方式,查询相关资料,制作PPT,形成实践报告;然后,由其中一名同学作为代表演讲PPT,演讲结束后,由其他组别的同学进行提问,进入问答环节,展开讨论。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是由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实践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课堂出勤占20%,课堂表现占30%,实践报告成绩占50%。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成绩,由每组派出一名成员与教师组成评分小组,对该组的PPT演讲和问答环节的表现进行打分获得。通过这种组合方式的考核,公平公正的评估每组同学的实践成果。
(三)实地问卷、报告撰写
1.教学目标
依据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方法中意愿调查法的理论基础,以某一种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以实地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总结问卷调查结果,最后撰写形成实践报告。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增加沟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开展模式
选取一种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意愿调查法评估其环境资源价值,首先,对所要评估的对象进行调查,根据其特点,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然后,学生分组实地走访,做问卷调查,形成调查表;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平均,评价调查结果以确定其精度,利用统计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形成实践报告。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实践表现、调查问卷表和实践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表现占20%,调查问卷表占30%,实践报告成绩占50%。通过这种组合方式的考核,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位同学的实践课程。
四 结论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为加强实践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 为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如资料搜集、课堂PPT演讲、实地问卷调查等,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加强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转变考核方式,重视对实践过程的考核,通过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结合理论教学中的期末考核,将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3)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应该开拓思维,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使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怀宇,杨正勇,李晟,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33-134
[2]李文慧,余光辉,李振国,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浅析[J].新课程研究,2017(06):60-61
[3]沈满洪,马永喜,谢慧明,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4]杨运琼.参与式教学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肃科技,2009(5):172-173.
[5]吴文建,李炳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综合实验平台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277-278.
[6]薛黎明,石森森,龚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