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也不能忽视教学理论的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突出体现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上。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有效导师制
本文引用格式:赵平,房家伟,朱明晨,等.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的对策研究——以铜陵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3):103-1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自1999年高等院校首次扩招,由精英教育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国家和高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从来都没有降低过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但是,事实上仍有不少高校做得很不到位,如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上,确实跟不上因扩招带来的需求,尤其是师资队伍,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大批硕士和博士涌入高校,他们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进校前根本没有站过讲台授过课,虽然入职前经过短期培训,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些高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计划、导师制培养方案、导师制制度等等措施,希望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和胜任这一职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认为,对于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在做法上,切不可忽视下列问题:
一 只注重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政治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青年教师从入职那天起,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肩负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光荣使命和任务。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这是青年教师应上好的人生第一课。自2012年以来,铜陵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引进七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几年来,教研室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和政治学习,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当教师-当优秀教师-当名师的职业目标,介绍我校老一辈优秀教师治学敬业的事迹,在听课点评中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开展与青年教师谈心活动,开展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交朋友活动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的对策研究,收到显著效果。这七名青年教师,后来均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几年来,地信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不仅很快站上了讲台,而且也站稳、站好了讲台。他们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听课、实习,交流人生奋斗历程,参加爱心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等,在教师—学生—教师的身份转换中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心。青年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给学生带去了正能量,使这个专业风气正、学风浓。也正是导师对青年教师政治思想的正确引领,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巨大的质量效应[1]。
二 只注重青年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导师通常注重青年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大小,因为导师把青年教师带入他的科研项目或科研团队,比较容易沟通,青年教师也乐于接受。但是,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光搞学术研究,不懂教学规律,是不能培养好学生的。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是培养人,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第一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第二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找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除了制定切实可靠的人才培养方案外,关键是教师对方案的执行和研究,抓好人才培养方案落地生根。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的开展,就是指导青年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强化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因材施教,因学校定位施教,因学校的培养目标施教。自2012年以来,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每半月开展一次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研讨,强调教学理论方面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荐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安排导师对青年教师听课及课后指导,开办室内公开课等等,在落实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结果看,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六名青年教师在学校组织的青教赛上喜获二、三等奖,这在该校教研室层面,实属罕见[2]。
三 青年教师只重视自身发展,而忽视他们对学生的培养
日前,高校存在一种不良的倾向是老师认认真真地培养自己,稀里糊涂地培养学生。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部分青年教师急功近利,热衷于搞项目,写论文,申报职称,或通过读博,提高学历层次。青年教师这种积极进取精神,无可非议。但一味地忙自己的事,不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扛起来,就不可取了。几年来,地理信息教研室的导师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
(一)青年教师挑起大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GIS大赛指导重任
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大学生GIS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我校学生从第三届开始加盟,共参加了七届,有91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取得这样的卓越成绩,青年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利用课后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地辅导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们排难解惑[3]。
(二)青年教师深入班级,做学生成长中的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近年来,共有六名青年教师深入到班级,成为学生学习和人生中导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由青年教师指导的,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多达七项,如表1。
(三)鼓励青年教师引导大学生加入他的科研队伍
2017年10月,在重庆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交通测量学术研讨会上,青年教师指导的我校本科生一篇《基于GPT2w模型的ZTD中国区域精度分析》论文,在学术报告上做了交流,深受业内专家、教授一致好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有:《洪公祠建筑测绘方法及其建筑结构特点的研究分析》刊登在《江苏建筑》上;《中国区域加权平均温度的建模研究》和《基于GPT2w模型的ZTD中国区域精度分析》均刊登在《现代测绘》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面落实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密不可分[4]。
四 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青年教师而言,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强调的是双能型教师队伍。落实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的时候,一方面从实验室着手,鼓励青年教师进实验室,让他们熟悉学校的实验室,了解实验项目,掌握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的使用,熟悉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方法。另一方面,让他们克服困难,深入到项目中,深入到工作的一线,开展项目方案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方案比较的选择能力,获取最优方案。青年教师只有掌握了实验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技能,才能成为双能型教师,才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在帮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实验、实习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把青年教师推向实践性教学的第一线,让他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先提高动手能力[5]。
五 结语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加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非常迫切,其中,良好的青年教师发展有效导师制问题的解决是应用型本科生质量提高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陈瑞军,刘进强,朱晓丽,曹玉霞.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04):72-74.
[3]高侠.关于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1):153-154.
[4]孟少英.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促使角色转变[J].理工高教研究,2003(03):67-68.
[5]肖吴,李吉豫.高校青年教师就业质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127-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