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1 10:40: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在对应用型高校创业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创业孵化影响因素,在转变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构建新型创业指导体系,营造良好创业文化氛围,多渠道提供创业基金等方面提出符合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育路径,最终实现创业质量提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业;培育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白静,马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21-22.

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认为创业过程依赖于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这三个要素的匹配和平衡,大学生创业既要遵循这些原理,但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多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高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是“新常态”下亟待研究发展的主题,是应对未来挑战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关键。面对这一主题,基于应用型高校自身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成功的因素,探索有效的、全面的大学生创业培育路径,以更好地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影响因素

(一)高校在创业理念上与社会需求存在断层


高校在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上与社会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虽多数高校已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创业课程和创业比赛,但大多倾向于理论化、同质化、形式化。这种教育理念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断层,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就是在具体创业教育中,忽视了地方经济发展基础,社会未来发展需求,而是相互之间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越来越趋于一致性,导致创业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趋势。此外,因在高校评比、专业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衡量等中对高校考察指标是就业率,创业率指标没有列入其中。指挥棒效应必然导致高校重视就业率,忽视创业率,使得创业教育流于形式[1]。学生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大学生创业时出现各种不适应。

(二)青年大学生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创业需要资金,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资金压力无疑是阻碍其创业的绊脚石,更是直接影响到创业项目孵化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即使有好的创业项目,也难以付诸实践。当前,青年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向亲戚、朋友自筹资金,而这无形中将一部分家庭贫困或者条件一般的学生阻挡在创业门外[2]。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确立方向,但相关的政策扶持没来的跟上,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这群特殊群体。这一群体有想法、有激情、有梦想,但无资金、无人脉、无经验,帮扶政策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创业陷入困境。而从调研的结果,资金缺乏和政策缺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

 
(三)大学生创业素养不足,心理素质偏弱

创业素养决定着创业项目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创业素养包含着创业者自身应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创业思想、风险意识、抗挫能力、人情世故等等。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未能建立良好的创业素养,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更缺乏合理的规划,不参加相关的创业实践,仅凭借一股热情去创业。而事实上,由于大学生对创业市场理解片面,缺乏创业项目风险评估,无法对自身、创业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其创业愿景往往过于理想化,期望值过高,导致项目遇到困难。若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一旦遭遇挫折,很多大学生会放弃继续创业。于是与,在高校中形成别样的“冰与火之歌”,一边是创业激情澎湃的“火”,一边是初尝挫折便戛然而止的“冰”。

二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育路径研究

(一)发挥高校基本职能,转变创业教育理论


高校基本职能是培养适应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也成为基本职能内涵。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未来的人发展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应用型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要积极改变“理论化、同质化、形式化”的现象,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创业教育模式改革。高校要建立健全囊括创业素养培养、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培育的体系,建设科创园、创业孵化园等实践基地,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学校、社会、政府三方力量推动创业教育。

(二)构建新型创业孵化指导体系

高校转变创业教育理论的同时,应根据时代发展构建新型创业孵化指导体系。首先,应成立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集合高校教师、企业导师、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等多元力量,指出创业项目的不足与潜在的风险,直接面对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遇到的困惑,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孵化成功率;其次,注重校友资源的指导价值。创业仍然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版图的一块,与社会各类公司或多或少存在利益关联。最后,不能忽视专业教师的作用。很多好的创业创意源于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项目,且大学生选择初创项目往往与自身专业存在一定联系,专业教师可帮助大学生从专业层面上提升项目可操作性,确保创业方向的科学性与正确性[3]。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激励大学生勇敢创业

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4]。应用型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成为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创业文化的营造需要全校园所有人共同努力,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并赋予校园文化的创业型特质。围绕创业文化主题,要充分发挥宣传栏、墙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优势,做好创业氛围营造工作,如宣传创业设计大赛活动、优秀创业项目展示、创业讲师团宣讲等。将高校创业孵化园建成一种集公益性、商业性为一体的基地,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场所,变成创业文化落地的载体,使校园的创业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同时,通过优秀创业者的成功案例,特别邀请本校毕业生回校讲述创业的故事,激励在校大学生勇于创业,消除大学生存在“创业是不务正业”的误区,也提供一条创业与学业平衡可供参考路径。

(四)多渠道提供创业基金

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发挥高校、企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多渠道提供创业基金。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政策支持着大学生创业,要发挥好中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创业早期企业按规定给予减免税或其他政策鼓励,切实减轻大学生创业资金方面的压力。对于创业孵化前期项目,可以通过各类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应设立专业创业基金,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可行性较强的项目。对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可以由高校搭台唱戏,吸引企业、行业协会、天使投资人等深入了解创业项目发展前景,使其愿意给予大学生项目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5]。此外,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争取创业激励基金,如江苏省人社厅举办的“创响江苏”、泰州人社局举办的“创富泰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面对众多的创业项目,各类创业基金资源总是有限的。高校应将各类创业基金进行整合,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有规划、有步骤、有标准的执行创业项目孵化资金资助计划。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造血,避免一上来就把目标定的过高过大,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 结语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落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应用型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应用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创业文化,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桥梁”和“孵化器”的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创业项目,从而激发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真正将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职能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融为一体。

\

 
参考文献

[1]张举正,廖金宝,田思婷,et al.浅析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情况调研的困难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91-93.
[2]刘彩丽.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途径探究[J].黑河学刊,2018,239(5):150-151.
[3]邓建生.创业文化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6):22-26.
[4]谢晓娜.民办本科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7):146-147.
[5]张钰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