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以石油行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1 10:3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趋突出,本文通过针对石油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分析了当前石油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石油行业;就业心理

本文引用格式:蒋小曼,周仲瑜,徐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以石油行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3):219-220.

一研究背景

“石油作为‘工业血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为石油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但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等对油价也会带来较大冲击力;国内石油行业的结构性调整、环保风暴、混改,也将令油气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行业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石油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石油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1]。

\

 
二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共2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职业价值观、择业认知(能力的认知、归因)、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焦虑程度及心理干预五个方面。在重庆科技学院面对石油专业学生发放电子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同时随机抽取数名学生深入访谈,多渠道掌握当前学生就业心理。

(一)专业认同及职业选择

本次调查中,被试主要来自于大二、大三年级,其中,有近70%被试为男生,女生占30%。在职业选择上,61%的学生选择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75%的学生选择愿意去条件艰苦但待遇不错的地方工作。对于理想职业的选择,24%的学生选择技术员,33%的学生选择工程师,8%的学生选择教师,22%的学生选择管理人员,11%的学生选择科研人员,还有2的学生%选择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在求职方式的选择上,67%的学生选择校园招聘,4%的学生选择家人推荐介绍。在调查中发现男生对专业认同感高于女生,选择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女生要少于男生,女性学生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歧视表示忧虑[2]。

(二)择业认知

在对当前石油行业的就业形势的认知上,22%的学生认为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55%认为有点严峻,但通过努力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12%认为情况乐观,就业率和满意度都应该不错,11%表示并不了解当前石油行业就业形势。在对就业困难进行归因时(此题为多选),58%的学生认为就业期望值过高,76%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27%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足,37%认为是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48%认为用人单位要求高,41%归因于扩招后就业人数多。针对毕业后本专业可能从事哪些工作的问题,5%的同学表示十分清楚,71%了解一些,23%不太了解,1%表示完全不了解。

(三)择业价值观

在优先考虑的择业因素的选择上,80%的学生选择了工作薪酬和福利,70%选择了单位性质和发展前景,46%选择了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42%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仅有25%选择了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初次就业工作薪酬的选择上,多数同学选择了5000—8000元,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而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多数同学选择了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

(四)成就动机及择业效能感

结果显示,68%的学生开始着手就业计划,如考级考证、参加比赛、加入社团等,28%的同学开始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在对就业影响因素的选择上,30%的同学选择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17%选择拥有良好的人脉资源和家庭背景46%选择自身综合实力,7%选择考取各类资格证书。68%的学生期望能够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求职结果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会怎样面对的问题上,近50%的同学选择调整心态,愉快接受,20%选择凑合着干,12%选择不委屈自己,18%选择暂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3]。

(五)心理状态及干预

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上,67%的同学选择“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少部分同学选择“没把握和害怕失败”。在就业心理压力程度的测试上,低压轻松族占40%,中压焦虑族占47%,无压快乐族占7%,高压危险族占6%。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压力来自于社会环境因素和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恐慌。

在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改善就业心理是否有用的问题上,多数同学选择了有一定帮助。面对就业出现的心理问题会以怎样的方式来疏解,半数以上同学选择自己独立解决,23%选择请教父母朋友、求助网络,20%选择求助专业心理机构,7%选择不理会。

三 存在的问题

综上,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石油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就业思想问题

1.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女性学生对求职抱有悲观情绪。

2.部分学生未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无法接受石油行业工作的艰苦性,择业重视眼下利益,忽视个人价值及自我实现。

3.通过访谈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就业主动性不强,存在依赖心理。

(二)就业能力问题

1.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恐慌主要来自于对专业技能及综合实力的不自信[4]。

2.少部分同学不关心行业动态,信息量少,缺乏就业意识。

3.部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能力提升的意识。

(三)就业心理问题

1.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焦虑,甚至有6%的学生处于高压状态。

2.多数学生对就业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存有错误认知,认为心理问题不需干预即可自愈。

3.大部分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相对单一,普遍存在无助感。

四 对策建议

(一)培育职业道德素养


应用型大学改革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以“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为引领,以“感动石油”人物经典故事为依托,教育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摒弃好逸恶劳观念,做到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引导女性学生正视求职性别差异,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增强个人能力,提升竞争力”引导学生不把大城市作为唯一选择,做好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准备,践行“艰苦朴素、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石油精神[5]。

(二)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专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石油行业的发展动态,宣传就业形势,让学生树立职场危机意识。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让学生尽早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发挥优秀校友朋辈辅导作用,以讲座、座谈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学校应积极为在校大学生制定各类实训实践计划,通过校内外实训、现场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信心。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优势,利用导师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提升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基础。

(三)关注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全覆盖,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引导学生重视个人心理健康问题,转变“心理问题无大碍”的观念,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完善和建立危机干预机制,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学生自身应正视心理问题,学会利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懂得如何自助及寻求他助,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即将来临的就业问题。

\

 
参考文献

[1]方丰.重庆地方经济发展对石油专业就业工作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3(18):229-230.
[2]殷玲.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1):192-193.
[3]王艳碧.石油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03-205.
[4]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36(08):125-132.
[5]杨金凤,王可君,翟琳琳.普通高校理科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6):193-1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