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主要特征、政策走向与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9 14:09: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期下,继续教育发展呈现成人学历教育出办学失衡、非学历教育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更迭迅速、教育体系发生结构性转变等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列举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继续教育政策,并对可预见未来走向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现代教育;教育政策;教育技术

本文引用格式:王壮.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主要特征、政策走向与发展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9,6(73):211-213.

继续教育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社会成员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文化素养和国民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1]。但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相对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处于弱势与边缘定位,社会受众对其认识有所误区和偏差,使其发展面临诸多限制与困难。高校继续教育当下发展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

一新时期继续教育发展主要特征

(一)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失衡


1.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生源荒。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我们已经处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阶段,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连续3年稳定在1200万上下。据预测,2020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2030年预计会达到70%左右。据估测,大学适龄人口会在2020年达到最低值5700万,接踵而来的成人学历教育则进入招生荒的阶段。这也督促各高校积极转型,深化改革,转变继续教育增长模式。

2.生师比过大令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严重缩水。据统计,网络教育、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74万发展到2016年的459万,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网络教育招生规模几乎持续走高,从2000年占比10%多一点到2016年招生占比超过50%,但与之相应的教育资源、教师数量、学习管理和服务等教育配套资源跟不上,这给本来就长期受人诟病的网络教育带来了更高的改革呼声。

3.招生专业过于集中未凸显社会责任担当。以2017年招生数据为例(表1),全国网络教育招生专业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的招生总数占到了招生总数的60%,据了解电大体系招生专业这一数据更是高达80%。专业招生过于集中,完全是市场化一边倒的态势,各网络试点高校招生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少,追求经济效益多,缺少国家意识、全局意识,缺少社会担当。传统成人教育的招生也存在类似问题。

\

 
(二)非学历教育发展为高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大多高校由注重学历教育发展向注重非学历教育增长方向转变。例如,清华大学(2002年)、中科大(2009)、复旦(2013年)、中山大学(2017年)相继退出成人学历教育的舞台,其外,北大、哈工大、武大、东南(本)、上交大(医)等于2018年停办成人学历教育,浙大于2019年退出,以上高校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培训业务方面。

据统计,北京大学从2010年以来,全校有近40个办学单位举办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每年申报立项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都在1200个左右,年均培训学员在60000余人,辐射全国所有省区,并已经逐步形成了十多个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项目[2]。以中短期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注册人数为5287.37万人[3]。据估计,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或达1.11万亿元,其中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约8750亿元,占比接近80%,可见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空间广阔[4]。

(三)新学习形态进入主流教育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慕课为典型代表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席卷全球,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统的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带来了冲击,但其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离终身学习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全面普及化的目标更近。蓬勃发展的高校MOOC,正在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学习分析、管理模式等正在发生变革,正规课堂学习的边界正在淡化,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在线学习和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学习社区和学习空间等得到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互联网学习模式正在逐步形成[5]。

(四)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新态势

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学历继续教育规模正缓慢逐渐缩小;二是教育快速发展、使学历继续教育层次提高,以专科为主体正快速转向以本科为主体;三是远程教育占80%以上,学生主体不在主办校而在学习中心、函授站;四是信息化主导下会加快多种教育形式的融合;五是泛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智慧学习成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六是混合式教学是模式定位。

二 新时期继续教育发展政策走向

相关教育政策的推动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为社会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化,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这无疑会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推进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除了通过普通高校高等学历教育培养人才外,大力发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成为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并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并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教育部以教高〔2012〕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提升指明了方向。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立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将中国20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原预测40%更新为50%。教育部2016年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大开放、科技人才的大交流、教育教学理念的大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号角。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其中明确提出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大力支持,计划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上述方针政策可以视作政府重视发展继续教育的表征,构成了林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红利。这一系列部署对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林业高校继续教育应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珍惜并抓住这一宝贵机遇,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校新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科学快速发展。

三新时期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新时期,以新技为主要特征的新学习形态进入主流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慕课为典型代表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席卷全球,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统的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带来了冲击,但其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离终身学习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全面普及化的目标更近。蓬勃发展的高校MOOC,正在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学习分析、管理模式等正在发生变革,正规课堂学习的边界正在淡化,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在线学习和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学习社区和学习空间等得到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互联网学习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高校继续教育在各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后学历补偿时代”已经来临,阶段性学校教育已经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我们正处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中[6]。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学习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

 
四结语

纵观继续教育60多年的发展,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教育政策和技术一直在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教育政策基本上遵循鼓励-治理-促进-调控-推动-规范的规律。而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的影响则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外围到中心从简单到综合的过程。作为一名继续教育管理者正确理解和解读继续教育政策、把握继续教育运行规律,掌握新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对于推动继续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琳琳.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环境及发展路径探析——基于H高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7(7):23-26.
[2]宋海东,杨学聪.新形势下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考[J].价值工程,2017,36(13):164-166.
[3]杨学祥,李国斌.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继续教育,2016,30(11):3-5.
[4]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65-71.
[5]卢秋红.数字化学习:开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新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3):8-8.
[6]邱超.浅谈高校信息化教育体系发展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9,6(19):109-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