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烹饪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6 09:06: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烹饪英语课程是培养“面向行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现代国际化烹饪人才的课程,也一门要求具有行业背景知识并且达到语言语境再现能力的课程。在信息化技术手段发达的今天,实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讨烹饪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高职烹饪英语;课程体系;国际化烹饪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王艳玲,张慧,王全云.高职烹饪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3):82-83.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追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烹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餐饮业需要强技能、懂管理、高素质的高端餐饮人才的出现,发展高职教育,为烹饪人才培养的层次化、梯队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对于完善我国烹饪职业教育体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课程建设背景和支撑条件

(一)课程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将相关的工作知识提供给学生,而且要将工作知识有序化,以优化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烹饪英语》,即使作为一门工具课程,也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这决定其课程性质是培养“面向行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现代国际化烹饪人才的课程,也一门要求具有行业背景知识并且达到语言语境再现能力的课程。因此,《烹饪英语》是烹饪工艺(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西餐工艺专业、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以现代厨房专业英语为基础,以烹饪专业交际的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培养本专业学生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厨房专业术语,具备一定的厨房工作英语交流能力和菜单、菜谱的翻译能力,具有适应现代餐饮业职业的需要,提升国际从业的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

《烹饪英语》的教学内容以现代厨房专业英语为基础,结合烹饪专业项目课程模块,以原材料分类为体系,突出现代厨房英语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烹饪专业、餐饮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体现较强的专业实用价值;更在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上,继续培养较强的厨房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服务的听说和自我表达能力。作为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紧密结合烹饪工艺项目课程的理念,《烹饪英语》也以烹饪三大专业项目课程为设计思路,构建课程框架,采用模块化教学。

(三)建设条件

1.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建设提供前提条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近年来立足于培养“专业技能强、创新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并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国际化实习、就业平台。烹饪与营养学院与国际一流餐饮企业联合创建“蓝蛙精英班”、“美心特项班”、“清宜国际班”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培养项目。许多学生赴国外酒店研修实习,如美国、德国、新加坡、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等。

2.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为课程建设提供支撑条件。根据国际化烹饪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行业企业最新用人标准和需求,开发与专业课相呼应的精品教材,并配套成熟的PPT课件、试题库,开发爱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配套成熟的情景对话视频48个,微课程24个。

3.理实一体多元化环境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条件。学校建成虚拟现实烹饪学习中心,开发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仿真建成现代化实训场景,提供工作流程中使用到的厨房设备、工具和项目课程中设计的食品原材料,真实的工作场景为情景教学和实践体检提供坚实的保障。学校的烹饪博物馆原材料展示区均为本课程教学提供全真授课场所。

\

 
二 课程建设主要思路

(一)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烹饪英语》坚持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融为一体,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开放性教学环境的教学思想。

(二)课程内容贴合实际

借助项目课程改革,以原材料为主线设计教学模块,对接职业资格标准,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行业基本岗位设置,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岗位学习的行动能力,构建符合行业标准和要求的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设计教学。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还原工作英语的应用性。

(三)师资队伍结构多元

本课程教学也要在“专业教师外语化,外语老师专业化”理念倡导下,相当于双师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四)教学模式交替递进

升级现有的虚拟现实实训系统,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使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立体式混合教学模式,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五)评价体系灵活客观

针对课程本身,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考核最终结果通过过程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价和期末综合测评成绩这样的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替代单一的结果性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

三 课程改革具体举措

(一)专兼结合“双师”领衔的教学团队


实施英语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流“双师双语双岗”教学团队。教师队伍需要具有英语专业功底扎实的教师,并且配备具有一定英语教学能力的技能实训教师,兼顾配套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重点培养英语专业教师的烹饪实践能力,真正了解烹饪专业学生在酒店的工作流程和情境才能有的放矢的传授烹饪英语。为此,我们需采取以“传、帮、带”的方式优化青年教师队伍、全面开展在职教师能力再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结构好、技能高、懂管理、会教学、影响大”的双师双语型教学梯队,以培养高技能、国际型烹饪技术人才。重视英语教师的培养,建立与高星级酒店、跨国餐饮集团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建立教师“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选派教师去海外进行研修培训,建立一支“到饭店能管理,进课堂善教学”的国际化优质教师团队。

(二)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

《烹饪英语》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符合工作流程需求。课程内容特别强调厨房实际情况的环境分析和情景模拟。烹饪英语课程总体上分为四部分,各部分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第一部分,厨房简介:使学生厨房的特点、专业称谓、卫生与安全常识,掌握英语的基本发音方法,达到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厨房的着装和卫生要求。

第二部分,厨房用具:要求学生掌握厨房的工具等单词,为后期厨房英语的综合运用夯实基础。单词教学包括读音,书写方法,词义和词性等几个方面。通过单词的自然重复出现(课文、练习、对话中),达到记忆及使用的效果。

第三部分,蔬菜类、畜肉类、水产类、禽蛋类、奶制品类:这一部分主要是食材类单词的习得与输出。在对烹饪食材的分类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食材名称,还要求学生结合其所学的《烹饪原料学》知识来巩固食材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方法和领域等辐射知识。

第四部分,食谱:在夯实烹饪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菜品、菜谱的翻译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使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结合烹饪学生的实践需求,对后厨、前厅、接待、传菜、领料等各环节进行模拟教学。

(三)构建“全真训练”的教学改革模式

为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突出“烹饪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和“厨房工作各环节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建立“课程与工作任务结合、课堂与技能结合、教学与情境结合、实训与岗位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全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作业过程和考核评价方式都与厨房实际生产运行相关联,基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现代学徒制合作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环节来强化烹饪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依托实训基地条件,拓展烹饪英语的全真实训课堂。《烹饪英语》的虚拟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完善。

\

 
四 结语

烹饪英语课程建设任重道远,为实现《烹饪英语》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我们将努力拓宽国际化视野,为烹饪专业学生到境外实习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应引进国际认证课程,提高课程的国际化和科学性。紧紧围绕国际技能考核的要求,制定《烹饪英语》课程的目标及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的改革,旨在培养国际化烹饪人才,传播中华传统烹饪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慧,王艳玲.高职烹饪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7):88-89.
[2] 张晓兰.烹饪专业ESP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新探——以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378+380.
[3]张红霞,王丹丹.信息化手段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8):187-188+205.
[4]谢育兵.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69-72.
[5] 李梓,孙民瑞.信息化教学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Z1):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