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英语在俄罗斯的传播和教学经历了从俄罗斯帝国到苏联到当代的多个历史时期,在当今教育全球化和欧洲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发展的现实需要,俄罗斯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可以说,整个俄罗斯变得强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的历史,其中语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俄语也深深受到了英语的影响。英语单词影响着俄罗斯的语言,英语的外来词丰富了俄语词汇。俄罗斯人一方面保持对本民族语言文化骄傲的同时也能够认真学习英语等西方语言文化的精神非常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借鉴。
关键词:全球一体化;俄罗斯;英语
本文引用格式:蔡晓明.俄罗斯英语的演变及其对俄罗斯英语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73):268-270.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他被亚洲人认为是西方国家,因为它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它的发源地重心都在欧洲;但是由于它的领土在西欧的东部,尤其是它的领土占了亚洲三分之一的陆地,所以在西欧人眼中,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非西方”国家。
在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俄罗斯本民族文化传统和遗产和与外来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促进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在渠道和外在渠道。在与来自外来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相互交流。15-16世纪末期由于其政治文化中心与更发达的西方靠近,俄罗斯人尤其是贵族阶级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费品和奢侈品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俄国人首次接触英语普遍认为始于150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派遣一支商队来俄国进行友好的商贸往来。地理位置的独特也给它带来了语言文化的优越感,本文将从俄罗斯帝国,苏联时期,和当代三个阶段来阐述俄罗斯英语的发展。
一 俄罗斯帝国的英语(17-18世纪)
彼得大帝时期,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在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迅速,而俄国还处于农奴制度。彼得一世在执政时期(1682-1725)多次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微服出访,回国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彼得一世改革。在此期间,俄罗斯社会开始对西方的文化、经济等方面表现了浓厚的兴趣。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颁布《圣谕》和《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和修订《官阶表》等一系列的条例进一步地强化了俄国贵族特权的地位,贵族阶层强大起来。为了彰显贵族的特殊地位,贵族中讲外语已成一种风气,成为其高贵地位的一种象征。但是这个阶段,法语占居了重要地位。这一阶段的俄罗斯从洛特曼的文化对话机制学说来看,处于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第一阶段[1]。
二 苏联时期的英语
(一)30年代苏联时期的英语发展(1922-1939)
在文化上,改变了20年代初期谦虚的形象,苏联政府大力赞扬苏联在世界的地位,认为自己不仅在医学,教育,电影,音乐上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在军事,科学在世界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向国外学习。不仅是普通大众,就连苏联政府的政治精英也都固步自封。
在那个混淆是非的年代,不要说向西方列强学习,就连20年代初期从国外订购的国外书刊都被大量销毁。仅从1938年到1939年4.4万份报刊杂志被禁止公开阅读;1.75万份被销毁;价值25万卢布的进口书籍被销毁。不仅如此,政府也会对国内的图书出版内容进行干涉,凡是有反对苏维埃政权、煽动社会反动思潮等的书籍都不允许出版。(袁丽丽)在这段时间里,英语学习的机会变少,但是还是有一些积极的人士以列宁为代表的政府精英还是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精通英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苏联英语(1939-1991)
经历了固步自封的30年代,前苏联人们对英语的掌握及其有限。正如俄罗斯一位学者所说:“直到1989年,英语学习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纯学术上的或社会成就上的行为,如同弹奏乐器,跳华尔兹或阅读诗歌,散文等。”哪怕是一些英语学习的佼佼者能够背诵莎翁作品,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基本要求。(张爱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数百万的俄罗斯军民走出国门,穿过欧洲东部,来到德国和奥地利,看到了跟他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当地的繁华、富饶,见识了欧洲的科学文化的进步,才知道现实与自己之前了解的世界有着如此大的差距。这给苏联上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震惊,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以往的对外政策,国家领导人经常出国访问,苏联公民也都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英语学习的劲头与愿望慢慢地被带动起来[2]。
学习教育体制中,在1990年之前,整个俄罗斯地区的外语教学教材是全国固定的、统一的,其他种类的教材或是英语书籍都很难找到,也很难听到英语广播。除此之外,师资力量也严重缺乏。据资料显示外语教师的缺乏率占到了40%,为了弥补不足,很多学校只能聘请非专业教师,退休教师,实习教师等来解燃眉之急,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1991年12月26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一个庞大“帝国”就此宣告解体。
三 现代的俄罗斯英语
(一)90年代末的俄罗斯英语
1992,第六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90年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业,上万人排队就餐;外国书籍、展览会、电影、电视占到当时的2/3;90年代中期俄罗斯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出国潮,不仅出国购物、旅游也为了打工或从事边境贸易;俄罗斯人对欧美文化产生了崇拜心理,西方圣诞节,情人节受到青睐,英语不再是敌国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使用这门语言,除了美国商品和文化,英语词汇也大量涌入俄罗斯。英语被认为是通往成功的钥匙,各界精英都开始学习,使用英语[3]。
但遗憾的是,因为早期对英语的过分忽视,大多数人不得不接受“英语缺乏”尴尬的现实:在外企无法谋得一份职位;无法与外商直接谈判;在外留学无法顺利交流……正如语言学家Hartinger所说“多数人已意识到跨越边境的铁丝网要比跨越语言障碍容易得多。”
(二)21世纪俄罗斯英语
到了21世纪,随着俄罗斯教育部三个重要文件的颁布:2000年的《学习外语的函》,2004年的《国家普通教育标准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标准》,2007年的《关于在普通教育系统中学习小语种的函》,俄罗斯外语教育有了重大的进步,这些进步表现在1.外语语种迅速增加;2.外语语种组合灵活;3.外语教学模式层次多样化;4.外语高考分两个水平等级。中小学英语学习年限变长,大学里英语成为第一外语语种。(文秋芳)
2008年起俄中小学毕业生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USE),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入学标准。2011年,参加USE考试外语科目的毕业生里,92%的学生选择英语作为考核科目,说明了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程度。
非学校教育也热火朝天地进行,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班方兴未艾;赴英语国家度假旅游,游学也成为俄罗斯青少年的时尚;各种媒体广播,电视也能足不出户展开学习;英语知识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英语报刊、教科书、词典等书籍遍及大街小巷的书摊。尤其是2012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俄罗斯国内39%的企业名称都带有英文;政论文章为了增强表现力也大量地使用英语单词。(李兵臣)
在这样的环境下,俄罗斯英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据俄罗斯调查机构得出的数据表明,俄罗斯有33%的经历和企业主能够流利地使用一门外语,外语能力已经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连普京总统也不例外,2014年的冬奥会普京总统以能用英文来讲话致辞[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的来说经历了从否定自身价值、全盘西化到重新肯定自我、用发展的眼光看西方、摆正自己在世界的地位的历程。
四 俄语中的英语借词的发展
大量英语词的借用是当代俄罗斯语言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俄罗斯社会过渡时期语言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各语外来词总数中,英语词条在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词条之后占居第4,共有1010条,其分布较广较散[5]。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与世界的接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俄罗斯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借用的英语词汇不仅数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范围也开始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英语借词使用的频率变得相当活跃,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如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犯罪领域等等。
在娱乐生活方面,直接接入的英语词汇有twitter,LV,Dior,Prada,Chanel,McDonalds.这些知名品牌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不需要转换成俄语也能明白。大量英语词汇出现在俄语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语言学界的著名学者,不少学者认为“英语热”污染了俄罗斯语言,它不仅破坏了俄罗斯语言的纯洁性,而且让人们的交流都产生了阻碍;当然,更多的俄罗斯人还是认为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词不可避免也非常必要,它不会对俄罗斯语言的独立性造成威胁,但是遵循适当的尺度是有益的[6]。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俄国对外语以及其文化的学习和接受没有发生过倾轧或是排除,俄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从17世纪为了军事扩张而学习英语和荷兰语到叶卡捷琳娜时代为了推崇法国文化领域崇高地位而学习法语。19世纪之后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学习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苏联期间由于外部孤立和内部封锁使得英语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苏联仍有同西方进行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机会。革命领袖列宁等人也都精通英语,英语中各种技术词汇也还是不断地输送到俄语中。可以说,俄罗斯近代历史上英语的学习和传播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倒退或是中断[7]。
参考文献
[1]储诚意.当代俄罗斯语言中的英语词借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2):65-66.
[2]李兵臣.语言接触视角下俄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李宗强,英语在俄罗斯的传播与俄罗斯人对英语的认知[J].陇东学院学报,2015(6):36-41.
[4]宋瑞芝,宋佳红.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2-85.
[5]文秋芳,法国与俄罗斯中小学外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语,2014(6):11-14.
[6]袁丽丽,王金玲,吕卉.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眼中的外部世界--戈鲁别夫博士吉林大学讲学纪要[J].西伯利亚研究,2010(1):92-95.
[7]谭敏冬.中外新闻报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5):152-153+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