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这门课需要理解、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非常难以掌握。尤其在中医院校,实验课相对较多,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授课,教学效果更差。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课题组将消化系统相关临床病例融入解剖学知识点,探讨该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消化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院校;临床病例;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
本文引用格式:徐玉英等.以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为线索讲解中医院校消化系统解剖学的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72):73-74.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法——以老师讲授为中心、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1]。消化系统是人体及解剖学中非常重要的系统,更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性和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在中医院校对消化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该部分知识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肝硬化、胆结石等相结合,现以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2,3]为线索讲解消化系统,探索临床知识融入该系统的教学模式。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7级中医学本科1班学生110人和2班108人,以及2017级护理本科学生1班103人和2班102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随机将2017级中医学本科1班学生和2017级护理本科1班学生作为对照组;2017级中医学本科2班和2017级护理本科2班作为实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由课题组老师授课。
(二)实施方案
对照组统一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实验组统一采用以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多发性及常见性疾病为线索进行讲解,课题组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消化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大纲,经过对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后与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共同讨论,考虑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特点,设计出紧扣教学内容的病例和问题,因为研究对象医学知识储备有限,所涉及知识的原则是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在此基础上,强调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对于消化腺的授课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消化系统,上课时给出病例:
病例中胰头癌患者出现:中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疼痛,黄疸,脂肪泻,糖尿病症状等;体征是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胆囊、脾肿大,腹水,上腹部压痛或包块等。接下来给学生展示图片,解释什么是皮肤、巩膜黄染等,并引出问题:引起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下讲解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降部和小网膜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简要介绍肝门静脉等,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实验课上,他们则能够积极主动的观察此部分标本。
课后作业:1、胆汁的产生及排除途径?2、什么是肝门?试述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位置关系。
(三)测量指标
评价方法:两个组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消化系统的阶段性考试(满分100分)、期末考试成绩(消化系统内容占15%,只评价该部分成绩)、针对研究对象对实验内容的表现进行的自评、互评结果和只对实验组调查的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教学效果。阶段性考试设计题型有病例分析、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和简答题。自评、互评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小组与小组间互为考官,请对方指认标本的位置和描述其形态结构。其中阶段性考试成绩和自评、互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
(四)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 21.0软件包,P<0.05有统计学意义;考试成绩用表示,问卷调查数据用百分数表示。
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且自评、互评结果好于对照组。
(一)成绩考核
两组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消化系统部分的成绩和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三 讨论
人体解剖学书本的语言描述特点是枯燥乏味,加之其名词和术语过多,且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非常困难,甚至失去学习兴趣[4,5]。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该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把临床上多发性、常性疾病融入该门课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在实验课上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医学生对临床知识有极大的渴求,授课时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关于消化系统的疾病有哪些?学生则争先恐后回答,老师继续引导和补充如消化道溃疡、肠梗阻等。而消化道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且二者上腹部疼痛有明显的节律性,此时学生更加好奇,老师则结合二者好发部位讲解疼痛的特点以及胃和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形态结构等。以此教学法根据食管癌的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讲解食管的位置、分部和三个生理性狭窄;根据肠梗阻的症状——呕吐、腹痛、腹胀、排气与排便停止讲解空肠、回肠和大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
此外,以消化系统解剖学知识解释临床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提高了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6]。在解剖学实验课上,因为对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学生对上解剖学实验课兴趣不大,学习不认真。当在实验课中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为线索,在标本上寻找小网膜、网膜囊和网膜孔;根据肝、胆囊和十二指肠的4个分部辨别腹膜内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和腹膜间位器官及临床意义,结果学生兴致高昂,积极、主动地观察标本,以一名临床医生的角色进行认真探查。
综上,通过临床上多发性、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为线索讲解消化系统解剖学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创造性[7,8],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从解剖学知识去解释临床问题的能力,这同我们社会目前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相适应的。
参考文献
[1]Wang J,Zhang W,Qin L,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regional anatomy education at Peking University[J].Anat Sci Educ,2010,3(3):121-126.
[2]Stauffer J A,Asbun H J.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 surgery[J].Semin Oncol.2015,42(1):123-133.
[3]Aruoma O I,Somanah J,et al.Bourdon E,Diabetes as a risk factor to cancer:functional role of fermented papaya preparation as phytonutraceutical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cancer[J].Mutat Res,2014,768:60-68.
[4]程秀娟,游言文,田新红,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增加病例讨论和临床见习的尝试[J].解剖学杂志,2014,37(1):127-128.
[5]徐玉英,郝莉,程秀娟.利用信息技术融入临床知识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5,38(02):250-251.
[6]曹靖,李鸣,陈雪梅,等.以妇产科相关手术为线索讲解盆部局部解剖学的方法[J].解剖学研究,2013,35(4):309-310.
[7]Cowan M,Arain N N,Assale TS,et al.Student-centered integrated anatomy resource sessions at Alfaisal University[J].Anat Sci Educ,2010,3(5):272-275.
[8]Bol’shakov O P.Educ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h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f operative sur gery and topographic anatomy[J].Morfologiia,2011,139(2):89-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