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有效运动干预模式的体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8 14:13: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成为公论,造成该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在国家大力强调提升大学生体质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丰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怎样以多角度来全程衡量体质指标成为一个思考点,也是当今高校需要共同探究的教育课题之一。本研究将通过对文献的参考、教学模式革新实验的对比法来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体质情况进行探索,从科学的大学生锻炼体系角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质问题,以及可以实施的方案。本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为未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带来更多的理论基础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优化;运动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黄宏远等.大学生有效运动干预模式的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2):129-130.

一 大学生有效运动干预体系

(一)基于体质测试的个人健康档案


目前国家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进行每年的体质测试并上报测试数据,此数据也就成了大学生体质评判标准。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单一的测试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个人的健康面貌,因此建立大学生个人健康档案成为必要。笔者在研究中提出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信息档案,其内容包括:体质测试成绩、病史资料和运动爱好三个模块。这种课堂内外都进行的健康知识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教学办法主要是建立在理论的教学基础之上,然后通过对课内学时的压缩以及在课外实践活动的延伸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而本次研究的基础就是大学生生活方式上的调查数据,主要还是以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上的特点、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来设计更加有针对以及适应性的健康教育类的内容。

在国家规定的体质测试项目中很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耐力、力量、柔韧、灵活度等特征。而一个全貌的个体健康档案还要包括其日常生活状况、既往史、家族史、系统疾病筛查、心理评估、社会评估、体格检查等,才能体现个体的健康全貌。在当今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的环境影响下,特别是心理评估的资料统计,能更大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所以说以一种更全面的健康档案才能完整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也才更加合理。

\

 
(二)大学体育的教学课程改革

在对大学生健康档案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综合各项数据划分体质群体,以群组为单元进行大学生体育课程运动干预研究。依据体质档案,比对体质测试目标数据,由文专家诊断系统开出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并根据个人体质水平、运动负荷等得出决策结论(运动处方);参考个体素质评价,对群组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比对,来判断个动效果走势,从而以综合评价来构建大学生个人的运动体系。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周期后根据体制测试数据标准曲线、目标曲线、实际曲线比对,找到绩效优化效果,并作出下一阶段的体育课程强度、项目内容调整,给出群组运动建议指导,开具运动处方,拟定教学内容拟定群组开设大学体育课程目标。

该过程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等颠覆了传统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将是健康促进重要一环。按群组开出运动处方将大学体育的学期教学按运动项目分类为:游泳、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在此类课程的基础上分别又以不同群组的体质数据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此环节由大学体育公共课部以中心为单位分别落实。

(三)大学校园体育社团跟进指导

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各类体育社团众多,越来越成为丰富大学生活的活跃因素。在前期大学体育教学完成后,大学体育课堂的运动干预基本完成。而后期教学培养计划中没有了大学体育教学,由学校以院系敦促大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或活动。比对群组大学体育教学前后的体质测试数据及专项运动技能数据后,划分不同体育社团的功能属性,以便以最大可能地接纳前期大学体育授课完成后的每个个体。对于没有社团可加入的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选择其他运动项目,开设体育选修课、保健班,在不计学分的前提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该环节的指导任务由专项大学体育教师完成,要求平时校园的社团活动由指导教师参加并给以技术指导,以便完成大学生体质优化的我实现的有效监督。开设体育社团环节的目的一是为了提升社团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水平,二是为了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三是能达到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的目的。

校内每一学年中,由学校支持,主张校园中每个体育社团自发组织各类体育比赛项目。由学校支持,提供场地和资金赞助,原有社团指导教师提供技术服务。在校外进一步开展参加兄弟院校之间的体育比赛,在体质锻炼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二 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及使用到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选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大二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体质优化的实验对象。在前期进行国家体质测试,对实验对象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并建立初步健康档案,在与大学生沟通中确定实验个体的体育专长及体育技能培养意向或体育锻炼的目的,比如羽毛球技术掌握、减肥增肌、提高运动耐力、增加身体柔韧性和保健养生等。

(二)使用的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参考法:主要对相关的资料文献等进行查阅;(2)对本次调查研究中涉及536名学生进行针对生活方式类的问卷调查,问卷中将主要采用“运动健康档案调查表”。该表主要是分为了体质测试成绩、病史、体质类型、运动习惯、锻炼意向、预期目标等6大类可信度以及测量效果上而言都是比较好的。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收回了536份表格,达到100%的回收率;(3)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了等组实验对比法:遵循大学体育的原授课群里中抽取羽毛球课程组的80名学生,将他们随机为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分别为40名,其中男女各为20名。在整体的实验阶段中,安排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正常的日常作息生活,而实验组的学生则开展课内健康知识讲解以及课外的科学体育运动来进行健康作息干扰,实验周期为16周。

三 结论分析

(一)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


从大学生健康档案表提供的数据来看,所研究大学生的原有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不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量不够,饮食的搭配以及结构上也不合理,尤其是进入大学生活之前由于高中的紧张学习生活,体育锻炼完全缺失,导致大一新生体质状况颇为悲观。其实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已经专家提出体育课程和运动促进对体质的影响作用,绝大部分都存在着明显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节奏紊乱以及手机滥用等诸多问题。由于电脑、手机、网络等电子产品的技术发达和高使用率,使得它们成了大学生的必备休闲娱乐工具,而这些工具的使用几乎占据了大学生所有的课外时间。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前后大学生的体质变化

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分组教学进行运动干预后的体质测试成绩数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的,在经过了16周的实验之后,从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数据来看,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的体质机能数据都展示出了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性都能够说明进行基于组群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运动干预对学生群体身体素质有着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找到对应个体锻炼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

从整个体质优化体系来看,对大学生采取大学体育课内以组群为单元进行体育专项授课、课外参加体育社团的模式是有着积极的提高大学生体质效果的。相对于较为传统的体育课程中,课内外两者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引导学生的健康生活理念,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影响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让学生的体质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

四 结束语

运动干预体系是以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优化完善的全新教学模式,用于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分群组的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后,将直接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优化,并提高体质测试成绩。在当今政府重视国民体质问题上获得有效经验,具有较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价值。总结出一整套个性化体质促进中形成干预策略,并用于教学模式的大学课程教学。当然,在整个体系的其他方面因素也应加以考虑,比如作息规律、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等,这些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

 
参考文献

[1]田甜,古博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285-1287.
[2]张持晨,段志光.大学生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16-217.
[3]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成英澜.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性别差异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2):114-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