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微”推广 ——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16:08: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给大学生经典阅读带来了冲击,碎片化阅读和浅读成为当下大学生阅读的新特点。因此,高校应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因势利导,适应网络时代的阅读特征,构建微时代阅读推广的新体系。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以深阅读的独特价值感引领、深化大学生的经典阅读。

关键词:微时代;经典阅读;微推广;人文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余醴.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微”推广——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1):218-220.

微时代是以内容短小,传播速度快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新时代的科技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新形态,也是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方式显得黯然失色,数字化阅读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微时代造就了大学生“微阅读”的流行,这种“微阅读”是指面对巨大数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阅读时间短、理解浅,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特征突出。最重要的是,承载人类文明精粹的经典著作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冷落。

因此,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新推广体系、营造大学校园经典阅读氛围、提高大学生经典阅读水平是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 大学生阅读现状:阅读习惯与阅读观念背离

根据对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经典阅读情况的调查,大学生每天选择阅读介质的排序依次为手机(76.4%)、纸媒阅读(15.7%)、电脑或其他(8.9%)。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在当今,大学生主要利用电子设备阅读,传统的纸媒已不是主流。电子设备以它的方便、快捷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在“每天喜欢浏览哪些信息”的问题上,调查的结果排序依次是:微信朋友圈、微博、QQ动态等发布的信息排第一,网络新闻(包括时政、娱乐、体育等)排第二,阅读公众号、自媒体等推送的短文排第三,阅读网络小说(包括玄幻、言情等类)排第四,阅读经典原著排第五。

在回答“你是如何看待经典阅读重要性”的这道问题时。有46.3%的学生认为经典阅读非常重要,45.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认为不重要或无所谓的学生只占了8.6%。

以上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是以浏览即时消息和娱乐化阅读为主,但从大学生的阅读认识上来看,对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毋庸置疑。因此,如何在方式上创新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阅读,让大学生阅读经典的“流量”多起来成为当务之急。

\

 
二 大学生阅读特点:碎片化阅读和娱乐至上

根据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经典阅读情况的调查,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有以下特点。

(一)碎片化阅读

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疏离,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当代大学生很少花时间系统完整地阅读名著。另外,由于读屏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尤其各种搜索引擎和数字化工具,让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也变成了碎片化阅读。比如需要经典名著的某一章节或某一段落,搜索引擎直接就找到了,而不需要从头至尾把经典名著读一遍。

(二)娱乐化阅读

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倾向于娱乐化。根据笔者在本校进行的大学生阅读调查结果,玄幻、武侠、言情、传记和专业书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选择。

对于经典著作,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读图、看影视剧等方式代替对原著文本的研读。这种快餐式的阅读,使大学生往往不能真正全面把握经典著作的主题内涵,使阅读流于形式。

(三)肤浅化阅读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阅读调查,大学生的阅读选择大致可以归结为:一是“读图”,图片多,文字少的书籍受追捧;二是“缩读”,一本书读一百部名著,类似的快速阅读书籍受欢迎;三是“轻松读”,浅尝辄止,不深入思考,更不会仔细研读。四是“网读”,玄幻、穿越和言情类的网络小说成为大学生电子阅读的首选。

(四)功利化阅读

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还呈功利化倾向。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大学生阅读的不少比例。考证类书籍成为大学生书架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各种考级考证上,在阅读经典著作方面花费的时间更少。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大学生阅读缺乏科学计划,多为随心而读,率性而为,娱乐消遣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最大动机,功利化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最大目的。这种阅读活动对大学生文化积累、素质提高的助推力是十分有限的。

三“微”推广实践

中国的经典阅读传统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行为,其中蕴含着敬重观念和磨砺精神,更内化为读书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大学生高尚精神追求的体现。经典阅读蕴含的精神追求包括:一是强烈的人文社会关怀,二是深刻的独立理性思考,三是内向的自我心性启悟。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引导他们继承人类文明精粹、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

(一)开辟“微”阵地,建立经典阅读新理念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数字图书馆、微博、读书交流网站等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经典阅读的推广和传播,借助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传播创新传播方式,适应网络时代的阅读特征,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以深阅读的独特价值感引领、深化大学生的经典阅读。

1.数字阅读阵地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让数字图书馆成为大学生查询和下载资源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移动图书馆”客户端适当引导,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优势相结合,将大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2.网络宣传阵地

在学校的“两微一端”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开展广泛的网络宣传、调查、发动等工作,让大学生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比如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经典诵读栏目,定时推送,与大学生互动,激发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

3.阅读分享阵地

线上线下开辟分享阵地,选定主题,拟好话题,适当引导,与大学生互动讨论交流。

(二)融合“微”媒体,引领经典阅读新风尚

1.融合新媒体,构建经典阅读推广新体系融合新媒体手段,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固定栏目,微博定期话题引导,移动图书馆的“热门书推荐”,构建微时代阅读推广的新体系。由新媒体平台共同推进,满足大学生不同时间段、不同条件下的阅读需求。

2.开设“虚拟讨论区”,推动线上线下同交流利用微信、微博以及QQ群组,开设分主题的“虚拟讨论区”,方便大学生即时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消除大学生线下见面分享的陌生感,营造大学生喜欢的轻松舒适氛围,满足大学生发布即时消息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从线上走到线下和书友分享。

3.利用APP,注重经典阅读教学有创新诵读APP的使用为经典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助力。在教学APP中,大学生可将经典阅读用视频、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三)开展“微”活动,形成经典阅读新常态

1.“书香达人”微电影


先通过网络评选“书香达人”,由在校大学生投票评选“爱阅读、会阅读”的“书香达人”。再由大学生以“书香达人”为主角拍摄微电影,用小故事的方式为大学生推荐自己心中最经典的一本书。将传统的文字推荐变成有声的视频推荐,并利用网络投票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让身边的读书榜样广为传播,在校园里形成了良好的书香氛围。

2.微博直播扩大影响力

举办经典阅读专题讲座,开通微博、微信直播作现场播报。讲座专家的精彩语录、现场图片、听众的提问都通过微博和微信即时推送。不能到现场的大学生也能在直播间沟通交流,参与话题互动。经典阅读专题讲座从有限的现实空间延伸到无限的虚拟空间,有效地扩大了经典阅读专题讲座的影响力,实现了活动影响的最大化。

3.“微”书单引导择善而读

结合教育部推荐大学生阅读的百部经典名著,根据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编制“微”书单。“微”书单既有传统经典著作,又结合当下流行阅读,精心选择了大学生“能够读”,又“乐于读”,并且开卷有益的书目。同时指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三年的经典阅读计划,并定期在大学城空间提交读书心得。定期召开小组读书汇报会,引导大学生走向经典、讨论经典并理解经典。让传统文化深入血脉,提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4.“快闪”传播经典

在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快闪活动,吸引广大学子参与经典诵读,让广大学子铭记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快闪”活动同时通过微信微博进行报道,引发大学生的热议和强烈关注。

5.“朗读者”走出校园

开展校外经典阅读实践,让大学生们走出校门,在公交车上、广场等地诵读经典。活动不仅让大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及内涵美,也让市民们深受感染。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明白经典阅读的意义,让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重新体会传统方式的美感。在快速、碎片化阅读的“微时代”,珍惜面对面的文化交流,将这种阅读经典的愉快体验,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

 
四 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深入推动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带动大学生阅读理念、阅读方法和阅读方式变革,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质量,是研究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

1.利用新媒体技术营造书香氛围,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经典阅读兴趣,引导阅读走向深入。大学生将经典阅读计划加入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读书汇报会上提出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见解;学校举办的经典读后感征文活动中,大学生读后感质量明显提升;“读有所得”等经典阅读栏目投稿量明显增加。

2.有效地改变了大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态度,通过多方面引导,提高了大学生阅读品位,提升了人文素养,提高了大学生分辨能力,抵制低俗、庸俗。3、以新媒体融合经典阅读为主,课堂、图书馆、校报、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多途径协同推进大学生经典阅读,创新了经典阅读的推广方法。从2016年到2017年,学校的经典阅读活动明显增多,图书馆入馆自习的上座率、借过图书的学生所占比重、生均借阅图书册数等指标稳步上升。

(二)反思

数字阅读已经广泛地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成为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微媒体”等是阅读推广的有利手段,但从推广的过程和效果来看,我们对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1.数字阅读不能替代传统阅读。

数字阅读覆盖面虽然广泛,但数字阅读也有它的缺陷与短板。有研究表明,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记忆方面,数字阅读的效果也逊于纸质阅读。阅读品质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引导时,应注重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的结合推广。

2.大学生阅读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

应该看到,在利用新媒体等进行阅读推广时,虽然阅读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深层次阅读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但大学生经典阅读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的课余阅读行为仍以碎片化、快速阅读和浅读为主。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经典进行“深”读,并将经典名著的精神内涵内化为自身素养是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3.阅读氛围需进一步建设和营造。

利用新媒体和网络阵地营造“书香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如何将大学生经典阅读日常化、常态化,则需更进一步建立更全面、更广泛的推广体系,也要进一步提升推广能力和水平。

总之,要提高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高校应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多方位、多维度构建积极健康的“书香氛围”,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曦临,王骏,刘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5):35-46.
[2]徐建.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利弊谈[J].新闻论坛,2017(01):85-86.
[3]于杰勇.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集宁师专学报,2007(6).
[4]陈亮,刘树民.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环境下的经典阅读[J].图书馆杂志,2011,30(11):43-45.
[5]党怀兴.倡导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03):9-11.
[6]潘启雯.纸质阅读能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N].中国图书商报,2012-08-21(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