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对电子商务课程的设计也应有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课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理念。
关键字:信息化;电子商务;实践内容
本文引用格式:苏娜.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0):237-238,241.
一 引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号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把“加快教育化进程”作为重要任务加以描述,提倡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来加强信息化教育。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政策之后,各院校、专业、课程的信息化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不断更新发展的特点。但是电子商务课程在原有教学中,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守旧,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十分必要。首先,结合电子商务职业大赛和行业企业需求,抽象出电子商务课程实践部分的内容,在实践和空间上给与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再次,在此基础上,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如微课、视频动画、手机APP、虚拟技术、模拟软件等,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形象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培养其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
二 电子商务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电子商务》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特征。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更具探索性和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因此,电子商务实践内容的教学也应结合信息化技术,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再次,电子商务课程讲授一般使用教材,而教材文字繁多,学生不愿多看,往往课后不复习,掌握知识不扎实。基于此,电子商务实践部分的内容教学应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比如建立云班课,课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将作品上班云班课,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企业专家进行指导,从而使所学内容扎实掌握。
(二)实践内容设计
依据高职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电子商务实践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其中,教学软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如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模拟软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虚拟仿真软件;微课是指针对课程中的教学重难点制作的10-20分钟的课程视频。
(三)教学方法运用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讲授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过程,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法等等。对于电子商务课程来说,要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网站开设与装修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上述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习得网页设计的技能;在网上开店及网络推广运营部分,学生运用模拟软件,模拟网店店主,经营一家网店,习得相关的电商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锻炼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 电子商务实践内容的教学实施
信息化教育下,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者更加偏好主动求索新知识、新技能,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PAD等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习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
教师建立云班课,将电子商务本节课的知识点利用视频、动画、PPT等放入其中,并制作相关习题,学生通过云班课预习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登录国家教学资源库查看相关知识,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测试结果,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重难点。
(二)课中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具体知识点,使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如电子商务网页布局这堂课,首先教师给出一个网页布局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网页的布局,并上台演示讲解;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情况,分析并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再次学生在软件中设计该网页的布局,教师进行点评,并分析讲解存在的问题,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在网络推广及运营模块,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后,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操作,教师实时查看学生成绩,并给与点评,讲解重难点,学生再次进行模拟操作,最终获得盈利,习得相关知识。
(三)课后
教师布置难度依次递增的课后实践练习题,模拟真实业务中的情况,学生进行操作,并回传云班课,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线上点评,给出建议,使学生习得的技能与企业业务相衔接。
四 教学反思
(一)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手段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手段过程中,应该倾向于与电子商务的实践模块相匹配的信息化资源,比如在网店开设与装修模块,就应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考。一方面,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提升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能使部分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完成的进度,而忽略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在开设网店的项目中,一些学生为了提升自己店铺等级,选择一些违反平台规定的刷信用方式,丢掉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因此,在个人网店的经营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做到及时梳理,使得学生了解网络平台的规则,并利用规则来开展正当的竞争。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为使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首先,教师应对讲授的课程很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应用合适的信息化手段,将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其次,教师应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从工学结合的角度设计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平台、模拟软件、虚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水平。最后,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的信息化培训。
(三)加强教学引导和监督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主导变为辅助和引导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手段拟定好项目,做好课程设计,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还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分组教学出现的“搭便车”的情况进行监督和预防,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杜绝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情况。
五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应紧跟时代步伐,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程开发建设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校企合作,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吴炅.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80-81
[2]左秀平,朱长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课程设计与实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4):71-73.
[3]杨亚萍.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电子商务,2016(9):75-76
[4]童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6):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