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础工业工程作为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将生产中各个要素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进和创新,同时为科学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针对现有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案例驱动等先进教学模式,对现有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刘娜,等.基于案例驱动的《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73-74.
《基础工业工程》是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对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例如对工厂中人员、物料、机器、方法、环境等进行规划和配置,并采用基础工业工程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与预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1,2]。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IE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现实生产中的管理问题进行效率的改善。基于此,本文对现有高校基础IE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融合当前较为先进的基于案例驱动的先进教学模式,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工业工程,简称IE(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还要使学生达到学以致“思”[3,4]。在《基础工业工程》的授课内容中,不仅包括程序分析、作业测定、动作分析等核心的基础方法和工具,而且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理论概述等部分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对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用基础IE的核心工具和方法对其进行改善。现有高校基础IE的授课基本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核心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略实践案例的重要性,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先对该课程的授课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课堂之上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工业工程授课过程中,由于涉及较多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分析工具,因此教学在课堂之上多以“PPT+板书”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气氛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不够自觉主动,“低头族”偏多,授课效果非常不理想。此授课模式,教学往往忽略该门课程的要点,即基于实践而高于实践,该门课程的核心概念,分析工具,分析思路等都出自于生产实践案例,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往往忽略此要点。
(二)教学过程忽略案例重要性,难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该课程的核心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每一个部分都是立足于实践案例,针对实践案例中的不足,采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对其进行改善研究,即为IE的要点。而传统教师授课,针对这些工具和方法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这些概念和工具的重要性,而忽略以案例为基础,没有切切实实将这些工具,分析思路及方法导入实践案例,学生学完该课程也不知如何使用,生产实践当中也不知如何应用,难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吸收与转化率较低,无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该课程的授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及改善能力,基础IE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不断改善生产效率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之上,教师陈旧的授课模式和枯燥的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转化效率过低,学生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教授讲解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能力。从而使授课质量达不到预期,授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真正掌握该门课程的分析思路及技术工具。
二基于案例驱动的《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基础工业工程的内容及知识要点,并结合现今较为先进的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对目前《工业工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预期将以往教师授课模式转变成为以案例为驱动,集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和思维创新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该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一)以案例为定位,立足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基于案例驱动的先进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出发点,针对每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相应案例对其进行巩固和学习,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视频案例,可以将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理论等内容实时与案例相结合[5],引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挖掘及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从实践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此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充分达到了本课程的授课目标,与此同时,此过程也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二)以实践应用案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综合素质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立足于实践案例,此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案例中,带有问题的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众所周知,基础工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强的课程,而该课程中所应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是以实践具体案例为出发点,因此以实践应用案例为出发点,能够切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基础IE的相关技能与方法,提升了IE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学生活学活用,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问题分析和思考能力
采用案例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每个知识点,课题之上的视频案例生动的对生产实践过程给予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也能够了解实践环节的具体过程,从而采用IE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其进行改善,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面对实际问题做到游刃有余,不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基础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活学活用,充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学习问题和思考能力,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与此同时,也充分达到了该课程的授课目标和培养方案要求。
三结束语
高校《基础工业工程》授课过程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存在众多弊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而《基础工业工程》是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案例驱动的先进教学理念模式,以应用案例为出发点,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等转变成为以具体应用案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对于提升本课程的授课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鹏,付丹妮,王磊,等.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91-92.
[2]丁怡,张世亮,俞国燕.案例式教学在基础工业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大学教育,2018,101(11):103-105.
[3]唐娟.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10):101-104.
[4]李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5-56.
[5]张利,黄一,计时鸣,等.基于案例驱动的《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2):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