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外语是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在专业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引入学习金字塔理念,并将其应用到专业外语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在不同的课堂活动中使得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终生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外语;学习金字塔;终身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胡建华,刘光明,丁小凤,等.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7):82-83.
专业外语是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虽然不是重点考试课,却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主干课。我们时时刻刻在与世界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
一 专业外语的重要性
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需要英语,而且我们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我们不可能单靠自己搞研究,必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那就离不开专业英语,尤其是在国外生产线的国产化的过程中,没有专业外语人才就无法实现。现在大多数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来源于德国和日本,而他们出口的设备都采用英语说明书,可见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外语。另外,我们国家生产的设备和成套技术也会出口世界各国,依然要采用英语说明。在很多大型的工业集团,都设有国贸部,专门负责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各个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适应目前专业发展国际化的形势[1]。
二 课程目标解析
目前,专业外语的课程目标主要是沟通和终身学习,要求能够运用外语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的交流,并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初步撰写专业外文文稿。掌握不断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交流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而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书面交流似乎比口头交流要更容易一些。因为现代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都无法突破哑巴英语的难关,因为没有英语环境,似乎口头的交流很难实现。书面交流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看见了认识,但是记不住单词,写不出规范的语句,或者写出来的句子别人看不懂,或产生误会。这些都无法达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这两点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阅读外文文献相对前面的两个方面要容易一些,一方面在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中都有阅读理解,而且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也是阅读,所以,只要有一定的专业词汇量,便可以读懂一般的专业外文文献[2]。另一方面,现在有翻译软件的帮助,通过电子词典的帮助,即便不能准确理解,至少可以读懂大意。撰写专业文稿,这个要求更加有难度,这是将专业表达和规范的书面表达相结合,需要有一定的书面表达基础和专业词汇为基础。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不断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学生有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套自主学习方法,让此指导终身学习。这两条指标点看似简单,实际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既有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又有对技能的要求。因此,在短短的32个学时当中全部体现,并让学生有所提升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 学习金字塔理念的运用
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念如下图所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参与进来,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一)表达能力的提升
首先,让每个同学用英语去介绍自己,从第一堂课,就抱着要突破哑巴英语的模式。如果学习一门语言,不能表达自己,那还叫语言吗?语言就是沟通的工具。不能沟通,就不叫语言。每个人都要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从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白,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开口是第一步。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第一步。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去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看法,至少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和老师有一定程度的互动[3]。
(二)组织能力的提升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的文章,会让学生自己分组,在给定的任务范围内,自己领取任务,并自行设计评价表格。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评价。同时让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评价。既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客观的评价,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三)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或课后会让学生讨论如何分组,在分组后组内如何分配任务,以及对一些任务如何解决提供方案,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但又能统一集中。比如在一个任务内,每个同学擅长的不一样或者想要调换任务,这都是自己解决。目前的班级学生是是专业分班后的,大家互相不认识,不了解,通过在组内的沟通和学习,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了解,加深了集体感。
(四)自我认可度的提升
本身课时非常少,在这么短的学时内有大幅度的提升是不可能的。所以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和课后的时间。给予课前预习的指引和课后作业的指导,能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果。充足的课前投入会让学生对知识架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为课堂上的活动奠定充分的基础,而课后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收获和提升有了明确的认知。在这一番的真正付出中,让学生回望自己的收获,会很清晰的明白自己在哪里有了进步,从而提高自我认可度,增强学习的信心[4-5]。
(五)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果一门学科,学生不感兴趣是不会坚持下去的。只有对这么学科产生兴趣,才愿意终生坚持。或者只有一门学科是自己终身要用的,才会终身学习。而国际化交流已经使得外语成为一种生活工作的工具,所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将这些方式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中,从而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专业外语的方法,开启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 结语
当学生在整个课前、课后、课堂中都能全情投入时,他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启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只要是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升。很多同学具体清晰的描述了自己进步的方面,感慨颇多,从开始的无意识进入,到最后的提升,完全超出学生的意料。这就是主动学习带来的效果,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和收获。教学是无止境的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其乐无穷。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学相长,不断把我们探索的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使我们作为老师的天职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坤.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与实践—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2015(18):22.
[2]张引弟,廖锐全,李元凤,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4):139-142.
[3]李敏琳.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10):54-55.
[4]沈彩艺.合作学习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15(03):67-69.
[5]黄磊,陈晓键,王琰.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学专业外语课程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09):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