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我们顺应目前国内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以临床卓越教改班为对象,开展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医学教育改革实践。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人体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侧重点的转移并探讨与考试改革密切相关的教学因素。
关键词:临床卓越教改班;人体结构课程;考试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许本柯,等.临床卓越教改班人体结构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69):60-61.
既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在使用中已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压力大、教学内容繁冗重复等[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推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目的就是证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PBL)等很多新出现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全面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精神,向国内多家教研机构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教学模式,并在综合分析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拟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临床卓越教改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人体结构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有人体形态结构解剖等客观具体的组织结构知识,又有由此引申出的功能学知识[2]。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从考试着手,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的效果,促进医学生基础知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一传统考试模式限制性强
(一)检验不全面
传统的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察的内容是书本上得理论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在重分数轻综合素质发展的大趋势下,学生就不得不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用最快的记忆方式来应付考试,以此取得高分。学生这样学习知识记住的快,但是忘记的也快,考试的时候暂时记住了,考试后没多久就忘记了。此外,通过简单的笔试考试形式根本就不能检测出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新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考核过程,真正的实现在考试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过程评价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延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师生不能畅通交流,甚至没有沟通。其实考试不单单是表面上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实施的检验,而以往考试只是单纯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而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检验通常是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作业检验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要切实实施在过程中评价的频率与质量,达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目标。
(三)终结性考核定层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热情是比较高涨的,在学习“人体结构实践课程”时态度端正,接受知识也较快。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缺乏,理论知识学习也比较欠缺。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陈旧且落后的,由于“一锤子买卖”,对学生的考核不公平,同时也不利于医学生的因材施教。
二人体结构课程考试模式探析
(一)明确课程定位
人体结构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医学生必须要学习同时还是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程,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一定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连接。学生通过学习人体结构课程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人体结构,并且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充分地了解人体各系统中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及其相应功能和临床应用。
(二)考试改革的思路与应用
当前情况下,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很重要的,要充分体现其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所以,课程考试要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深入了解思考后再决定。人体结构课程综合成绩组成情况见表1。
1.要重点关注过程考核
(1)平时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40%,主要是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出勤率为10分。这项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出勤率来考核评定的。
课堂表现为20分。主要评定学生复习效果、课堂表现等情况,并依据此情况来评分,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态度积极,能够主动回答问题,那么可以适当进行加分。
作业情况占30分。这项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来打分。
系统框架整理情况占20分。由于本课程所讲解的知识点较多且复杂,需要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将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归纳起来,形成学习框架。而老师则根据学生的整理、归纳情况进行打分考核。
实验课表现占20分。这项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进行考核。
(2)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10%。
随堂测验占50分。这种考核方式为随机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随堂理论考试,这部分得分占期中考试总成绩的50%。寻找标本的典型解剖位置、辨认形态结构占50分。以抽签的方式在标本中找到所抽知识点所对应的各系统典型解剖结构并进行描述和辨析,因此来考核评分。
2.多维度的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为:
理论考试占60分。这部分的考试试卷是由任课老师出的,以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操作考试为40分。此部分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实际辨认和标本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实操在实训室完成:人体各系统与典型解剖结构、组织或器官的方位、毗邻描述,以及功能描述和临床应用联系知识的阐述。一是实际辨认占20分。通过对实验室里的典型解剖结构进行辨认,能够说出各个结构的名称及功能。二是模型的解剖方位、毗邻和功能、临床联系的阐述,占20分。通过对实验室内模型分散的脏器和组织模型进行描述、分析。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对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分配比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这种模式对医学生来说是很有利的。
通过改革创新考试模式实践,有以下好的效果。
(1)使得考核方式更加丰富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效且频繁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大大增加了实操考核的比例。我们培养医学生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归结为适应岗位发展,而教学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医学操作和管理的质量,实际操作必不可少。
(3)增强和完善了考核标准和考核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及该具体要求所对应的教学模式的改良和调整,使得今后的人体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考核体系更加完善、科学。
在未来的人体结构课程教学,还要不断适应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的最新需求,不断符合医疗人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钱锋,黄柏青,黄江荣,等.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0):89-91.
[2]陈卓颐,黄岩松,罗清平.行业合作模式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