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5 14:0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水平差异明显、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就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出了若干建议。运用分层化教学法解决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分层化;项目驱动

本文引用格式:鄢然.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8):65-66.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所依赖的有效工具,再加上高级语言的出现与普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开发也不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专利[1],而且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计算机编程基础。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学习程序设计的首选课程。

在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内容主要围绕C语言开展。由于许多学生要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因此都非常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即便教师和学生均付诸了努力,但往往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 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一)过多依赖教材


关于C程序设计的教材数量很多,质量虽参差不齐,但整体框架大同小异。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国内公认的由谭浩强主编的权威教材《C程序设计》(第三版)[2]。该教材体系合理,逻辑性强,一直受到师生的青睐。但如果过多依赖教材进行讲解,往往将教学内容拖入对诸多语法细节的描述,让学生感到望而生畏,进而缺乏兴趣。另外,教材在针对各个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所选用的例子都比较独立,且比较抽象,与生活中具体问题联系不够紧密,较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精彩丰富的课件有利于推进教学进度,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由于多媒体的引入,一堂课内能够讲授的知识量远远超过板书时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只是机械的对课件翻页,平铺直叙的讲述教材规定的简单枯燥的语法知识,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识。有些学生很早就自学过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刚刚接触计算机,他们有着明显的基础差异。部分教师虽然注意到这些问题,但往往也是照顾基础偏差的同学,这样就造成有编程基础的同学很难得到提高。

\

 
(三)实验教学手段不足

近年来,实验教学课时往往成为压缩课程总学时的牺牲品,实验教学课时越来越少。伴随而来的是对实验教学效果欠佳。事实上,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自己通过计算机阅读或编写程序,才能对程序设计有深入的理解。但是,由于实验课时的减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编写较简单的程序。而且,实验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教师一对多的模式[3],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因此,教师虽然成为教室中最忙碌的人,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课堂氛围不活跃

由于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明显,部分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较少,并且部分地区初高中不重视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使用方法生疏,没有基本的概念。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完全不了解,并且对于教材内容也很难看懂,最终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难以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三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一)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授课方式

多媒体的引入虽然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但短时间内巨大的信息量使多数学生无法消化;另外,多媒体课件无停留效应,翻页后刚讲过的内容就消失了,如果要回顾就要重新翻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无法给予学生重复性提醒。而板书教学方式则可以避免上述两个弊端。因此,可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有效结合,在运用多媒体讲述的同时,将主要框架及难点问题条理分明的排列于黑板,便于学生前后联系所学内容,并把握重点、难点,以免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对于程序设计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教学手段[4]。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动画、画笔等功能。例如,在讲解指针等内存管理问题时,可将内存的变化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指针的内涵及用法。同时,可利用画笔功能对重要环节或概念给予明显的标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可直接运用C编译环境对课件中的案例进行编译并查看输出结果,也可以有意设置故障点以培养学生读程序、调试程序的能力。

(三)“分层化”因材施教

如前文所述,每名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并且他们怀着不同的学习目的。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势必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分层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堂上在对基本概念进行深入讲解的同时,可结合工程实践,引入教材中未涉及但又十分重要的编程技巧或经验。其次,课堂提问时,同时提出基础问题和附加问题,让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在稳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量,并带动其余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建议他们组成学习小组,然后交给他们稍微复杂些的编程任务,提供编程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项目驱动机制引导实验教学

针对实验课时的不足,引入项目驱动机制引导实验教学。所谓项目驱动机制是指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团队,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程序编制任务。任务包含两个部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团队合作完成的高级任务。任务在实验课开始前就下发学生,并在实验课中进行检查,从而有效利用学生的点滴课余时间,弥补实验课时的缺乏。同时,积极吸纳研究生助教,在实验课上帮助指导学生,第一时间内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实验课结束后,总结存在的编程错误或不足,在紧接的理论课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共同交流,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印象,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五)基于OBE的课程改革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6]是一种在教学体系中,围绕学生经过教学过程应该取得哪些关键成效而开展的相关教学工作,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获得的能力与成果,其核心理念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目的非常一致,所以采用OBE教学模式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使用学习目标等级和学习目标完成度两个指标,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同时进行及时引导,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

四 结语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解决学生水平差异等一直是师生探讨的重点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分层化”教学法的应用、项目驱动机制、基于OBE的课程改革的引入只是笔者对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些收获,虽是一孔之见,但还是希望能对有关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或启迪。

\

 
参考文献

[1]马丽.《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计算机,2009(10):94-96.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何文孝,钟琪.《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7):84-86.
[4]王崇科,刘丹.探索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23):527,533.
[5]付晓琳,汤淼,刘钢,等.成果导向(OBE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17(10):216-219.
[6]石秦峰.基于OBE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3):106-110.
[7]史晓楠.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7,16(8):216-218.
[8]潘欣.基于OBE与多课程关联反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31.
[9]潘欣,王鑫.基于人工智能和OBE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高教学刊,2018(18):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