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天津市五所高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4 09:00: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以期提供改善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建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性别、年级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与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十分显著;(3)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很显著。(4)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显著。结论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专业相关领域的深造意愿呈正相关;与转专业意愿呈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二元logistic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罗艳,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五所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9):184-187.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大学生这个社会的主流群体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也颇受关注。“大学生专业认同指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层面的和谐统一”。[1]

大学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多数人在职业选择时会首选专业对口的职业。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就读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像服从调剂、听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都是常见的现象。在大学里,转专业会受很多条件限制,所学专业与报考意愿不符合就会导致专业认同降低。“学生对专业认同,学习兴趣就较高,也愿意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不认同时,就容易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2]因此,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一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的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五所高校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本次调查采用纸质自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7份,有效率为95.7%。

(二)模型设定

根据研究内容,将是否喜欢您的专业分为不喜欢和喜欢两类,是一个[0,1]二分类变量。二元Logistic模型是对被解释变量是二分类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有效模型。[3]Logistic的形式如下:

\

其中β0称为常数项或截距,β1,β2,…,βm称为模型的回归系数”。[4]P(y)表被解释变量的发生概率,在本文中具体指“不喜欢”和“喜欢”的概率。(三)变量选择与说明将“是否喜欢您的专业”设为被解释变量(Y),取值为0、1(不喜欢定义为Y=0,喜欢定义为Y=1)。解释变量共计16个,分别为(1)性别(X1)、(2)年级(X2)、(3)和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X3)、(4)报考前对您专业的了解程度(X4)、(5)个人性格(X5)、(6)家人和朋友对您专业的满意程度(X6)、(7)您的专业受到学校重视吗(X7)、(8)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X8)、(9)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X9)、(10)对老师专业素养的满意程度(X10)、(11)社会舆论对您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X11)、(12)专业发展前景的满意程度(X12)、(13)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X13)、(14)自身价值的体现程度(X14)、(15)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X15)、(16)如果有机会是否会选择转专业(X16)。

经过多次拟合试验,首先将所有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都带入模型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逐次剔除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然后继续检验,直到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检验为显著为止。结果表明,一些变量对大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不把所有变量都引入模型中。最终选取以下变量为解释变量:和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X3),很不符合=1,较不符合=2,一般=3,较符合=4,很符合=5;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X8),很不满意=1,较不满意=2,一般=3,较满意=4,很满意=5;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X9),很不了解=1,较不了解=2,一般=3,较了解=4,很了解=5;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的意愿(X15),很小=1,较小=2,一般=3,较大=4,很大=5;转专业的意愿(X16)很大=1,较大=2,一般=3,较小=4,很小=5。运用描述性统计得出表1中各个变量的极小值、极大值、均值和标准差。


\

 

二 模型检验

(一)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为判断Logistic回归方程有无意义,我们开展了模型系数的综合性检验。结果见表2,取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df=7,在Excel中的任意单元格输入公式“=CHIINV(0.05,7)”,查出卡方临界值为14.067,检验中得出的卡方值138.186>14.067;P值0.000<0.05,因此回归方程有意义。

(二)模型拟合度检验

我们对模型进行多次拟合度检验,以此来判断此模型的预测效果如何。结果见表2,根据多次拟合检验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5.7%,因此预测效果较好。


\

 
三结果

在各影响变量中,P值都小于0.05的为,与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X3)、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X8)、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X9)、在专业相关领域的深造意愿(X15)以及有机会是否会选择转专业(X16),这五个变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最为显著。具体结果见表3。


\


(一)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与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与大学生是否喜欢他的专业呈正相关,现在所学的专业与报考意愿越符合的,就越喜欢他的专业;与报考意愿越不符合的就越不喜欢他的专业。可能是因为符合报考意愿的专业大部分是自己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比较认可的专业;而不符合报考意愿的专业很可能是自己不喜欢的,甚至是有抵触心理的专业,所以导致专业认同相对于符合报考意愿的专业的认同要低。通过Wald检验得出与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显著水平为0.000,由此可看出,影响非常显著。此次调查的287名本科生中,有42名的专业很不符合报考意愿,有31名的专业很符合报考意愿,其他214名选择较大、一般和较小。

(二)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与大学生是否喜欢他的专业呈正相关,对专业课程设置越满意的,就越喜欢他的专业;认为课程设置越不合理的就越不喜欢他的专业。通过Wald检验得出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显著水平为0.001。由此可得出,影响显著。对课程设置满意的可能对课程感兴趣,或认为与专业匹配、数量合理、对以后学习工作有帮助;而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可能觉得设置的课程与专业不匹配、对所设置课程不感兴趣或课程设置太多,从而导致专业认同低于对课程设置持满意态度的。

(三)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与大学生是否喜欢他的专业呈正相关,对核心课程越了解的,就越喜欢他的专业;对核心课程越不了解的就越不喜欢他的专业。通过Wald检验得出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显著水平为0.046。由此可看出,影响显著。

(四)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与大学生是否喜欢他的专业呈正相关,越愿意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的,就越喜欢他的专业,也就认同此专业;越不愿意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的就越不喜欢他的专业,也就不认同此专业。通过Wald检验得出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显著水平为0.048。由此可看出,影响显著。此次调查中,只有10名本科生很不愿意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

(五)转专业的意愿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转专业意愿与大学生是否喜欢他的专业呈负相关,转专业意愿越大的,就越不喜欢他的专业,也就不认同此专业;转专业意愿越小的就越喜欢他的专业。(由于本次问卷调查中,此题选项是转专业意愿由大到小,会=1;可能会=2;一般=3;可能不会=4;不会=5;和“是否喜欢您的专业的“0”、“1”一致,所以B值为正。)通过Wald检验得出转专业意愿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显著水平为0.000。由此可看出,影响非常显著。此次调查的287名本科生中,如果有机会转专业,有132名本科生会选择转专业,而只有104名选择不会转专业,其他50名选择一般。由此可看出,天津市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并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转专业意愿(P=0.000)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呈负相关;报考意愿的符合程度(P=0.000)、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P=0.001)、对核心课程的了解程度(P=0.046)以及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意愿(P=0.048)等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正相关关系;性别、年级、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众多,其中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建议

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改善依赖于学生个人、学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生个人在高考专业选择时应考虑个人兴趣和专业志向等问题。

1.加强对准大学生的专业、职业引导和教育

很多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大学的各个专业了解甚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对未来职业更是毫无规划,填报志愿时就盲目听取他人建议,到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专业认同状况自然就很不乐观。所以,中学教育应涉及对学生的专业、职业规划和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的各个专业,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培养学习兴趣,避免因不了解专业而出现填报志愿时盲报和误报的情况。

2.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是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所以大学生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学好专业知识。倘若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则可以通过多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与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全面地熟悉自己的专业,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后,才能以培养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专业认同。

3.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正向、乐观、平和、进取的心态。拥有积极心态的学生求知欲强、乐学好学、敢于苦学、善于钻研、不怕失败与挫折、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是从积极角度平和看待客观现实,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拥有消极心态的人则表现为悲观、消极、颓废,总是将事情往坏处想,不敢也不去积极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种困难、问题和矛盾,得过且过,意志消沉”。[5]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合理、客观地评价其专业及课程设置。

4.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要意识到优化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我国的专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训练,最终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专业教学工作,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制约,注重构建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6]所以,各高校一方面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更新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多听取学生的建议,若学生的意志在课程设置中有所体现,也能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5.高校应该适当放松调换专业的门槛

在大学,学生转换专业会受到好多因素限制,比如文理科、成绩排名、绩点等,而且在名额上也有限制。“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专业认可,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会提高。在不能调换至想去的专业学习时,学生对所学专业可能就容易失去兴趣,出现不愿学习的情况”。[7]所以学校应该适当放松调换专业的门槛,让学生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认同,继续在专业相关领域深造,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203-206.
[2]张慧超.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6):130-133.
[3]田兴国.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农民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意愿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6):886-890.
[4]李康.医学统计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5.
[5]邱镛妃.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6):691-694.
[6]格根塔娜.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5):193-194.
[7]张慧超.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6):130-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9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