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探析 ——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2 10:44: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军训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地位举足轻重,提升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功能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思想引导,推动党团班建设、对于学生全面人格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军训过多关注技能训练,愈来愈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军事训练的需求,部分高校尝试调整军训内容。本文通过对天津大学军训政工活动的调研分析,探讨提升军训思政育人融入途径与参考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融入

本文引用格式:游莅荟.高校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探析——以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8):276-278.

近年来,高校大学军事类课程主要包括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两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程已进入法律体系。大学生军训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地位举足轻重,提升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功能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思想引导,推动党团班建设、对于学生全面人格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军训过多关注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军事基本常识和纪律意识,对队列训练及体能拉练的时间安排较重,特别是刚性执行、体能消耗、形式单一,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与工作关注较少,已经愈来愈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军事训练的需求,常规性的内务卫生评比、队列会操、合唱比赛等项目虽以集体形式进行,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仍显不足。

为进一步探索军训思政育人融入途径和效果,切实解决目前高校军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学生军训中育人功能,对天津大学求是学部2017级参训的1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分析学生特点与需求,尝试梳理出当前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考模式。

一 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为天津大学求是学部2017级学生,共计发放139份,其中,机械工程33份(23.74%),电工电子大类36份(25.9%),建筑工程32份(23.02%),化工材料38份(27.34%)。按照参训类型划分,分列式方阵84份(60.43%),军体拳方阵25份(17.99%),战术方阵1份(0.72%),格斗方阵1份(0.72%),社团抽调18份(12.95%),政工组10份(7.19%),基本与连队各参训方式占比一致。

\

 
二 学生对军训各类活动形式的反馈

(一)军训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活动


求是学部军训期间组织了拔河比赛、定制军训个人风采明信片、“观红色影像谈家国情怀”观看教育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拉练行军、连报《涌·感》、歌咏比赛、“蛟龙入海筑长城利刃出鞘为人民”主题观影《红海行动》、“展军歌嘹亮谱红色乐章”主题“班班唱”活动、定向越野、动员大会宣誓、微信平台专题系列现在、“求是之星”榜样教育评比活动、邀请思政课教师开设讲座、观看国防安全教育节目焦点访谈危情谍影、排演《恰同学少年》情景剧等一系列活动。

其中,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前六项分别是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求是学部为每位参训学生留下军训照片所制成的明信片、观看教育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参加学校组织的拉练行军、连报《涌·感》、歌咏比赛。

(二)微信公众平台中推出系列的受欢迎程度

最受欢迎的五个系列依次是“迷彩日记”“军训贴士”“夜话军训”“理论学习”“人物专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迷彩日记”系列,记录下每天训练日常,保留下来学生在训练时的珍贵照片。第二受欢迎的是“军训贴士”系列,在内容中特别就天气、休息日的温馨提示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第三受欢迎的是“夜话军训”系列,设计的点歌栏、留言墙发挥“树洞”功能,打破大类班级的界限让学生能够认识更多同学。第四受欢迎的是“理论学习”系列,时政和军队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了长征历史、北洋军史,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热点。第五受欢迎的是“人物专访”系列,让学生感受到标兵榜样力量,更为全面、立体、直观地展示模范人物。

(三)参与自主举办“班班唱”活动的感受

军训期间,学院组成的单独连队组织“展军歌嘹亮谱红色乐章”主题“班班唱”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主设计形式、自选歌曲内容完成1-2首红色歌曲。过程中,在对学生的调研及访谈中,基本达到了最初策划活动的预期,即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多次的排练让学生个人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与感染力;从选歌到练歌到组织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集体建设中去,为集体出谋划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歌词与旋律让学生感知到无坚不摧与战胜一切的信念;使学生学会分享、关怀和感恩,潜移默化中将集体主义精神根植于心。但从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于艺术美的追求较为不足,在此方面应多注重艺术与军事技能训练的结合。


\


(四)参加自主举办“求是之星”评比活动的感受

军训期间,学院组成的单独连队组织了阶段性优秀学院评比活动,赋名“求是之星”,跨专业大类限制,共评出14名学生,所占比例10%,此外还有部分军训骨干及连报组成员,累计30%左右标兵学员。调查反馈,被评选出成为标兵学院的同学感受到提升了自信力,并在军训过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据调查,此项评比对大部分学生也起到了榜样教育和结识新同学的作用,如80.58%的学生认为认识了学院其他专业大类的同学,有助于提升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能力;76.98%的同学认为选拔出的榜样是真正的标杆,培养了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向榜样看齐学习;46.76%的学生认为使自己调整了曾有的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的心态。

(五)聆听军事相关讲座的感受

军训期间,学院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做军事理论讲座。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让自己对军事理论与历史有初步的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也是结合实例故事,能够打破日常思维定式,扩宽工科学生的四维空间。但在内容上,对于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培养还有待提升,也需探索新的形式模式作为补充。

(六)观看电影、历史动漫的感受

结合军事训练组织学生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红海行动》,通过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丰富学生军训形式,加深理解。85%的学生认为观影活动使自己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激发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努力奋斗的决心;71.94%的学生认为激发自己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70.5%的学生认为鼓励自己更加自觉听从祖国的召唤,与祖国荣辱与共;66.19%的学生感悟英雄们教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艰苦奋斗;62.59%的学生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9.71%的学生认为通过观影克服了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对国家安全形势加深了认识。

(七)排演观看情景剧表演的感受

节选《恰同学少年》由连报组编排情景剧,做好引导工作。71.94%的学生在排演或观看后能够进一步思考“为谁而学”,摆正社会位置,思考人生,调整看待社会的角度;71.22%的学生认为这种形式是是不同的军训体验,使军事训练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56.12%的学生从中学习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重要性。47.48%的学生认为能够将军训中形成的良好行为和作风保持下来;43.1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两方面功能仍有待提升。

(八)期待其他的参与形式

据调查,71%的同学希望能够参与到校内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将定向越野或长途拉练与长征历史故事相结合,能够更多地了解我党我军历史,特别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精神力量。63%的同学希望将晚上的连内拉歌调整为室内的观影教育活动。

三 增强军训思政育人融入的对策建议

(一)“互联网+军训”新媒体思政融入,扩宽宣传渠道营造浓郁氛围


充分利用校外网站、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多种媒体联动优势,设计系列主题文案,将理论学习、优秀学员专访、军训日记、刊发军训感言、军训贴士等内容贯穿军训全过程。介绍近期发生的新闻资讯和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记录参训学生每日军训历程与参训感想,为军训中的同学们提供天气预报和穿衣出行提示,对军训中表现出众的学生进行采访报道,深入军训细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编制连报纸质作品手册及军训简报并在线上推出,更加充分展现学生在军事技能提升和政治意识增强方面的转变。

就学生关注的热点,包括世界局势、中国周边安全、军事科技创新等问题,就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军事科技前沿的契合,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

(二)发挥榜样教育,参训期间培养一批骨干

军训骨干提前一周返校由国防生带训,成为带训教师和教官的好帮手,在军训的训练和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由学生进行班级推选、由辅导员面试选拔产生,老生排长不完全为上一年度学生班团骨干,有利于充分利用军训老生排长的带动作用,选拔培养出新一批学生骨干。充分表彰先进,激发学生军训热情,对训练突出学员进行表彰,由指导员(辅导员)与教官共同商议人选,对先进个人进行阶段性表彰,授予标兵奖章,以更加广泛调动全体参训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同时,报道先进人物,使军训中涌现出来的突出模范学员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给全体学生。

(三)开创多元活动形式,树立“大军训观”增强实效

通过在军训各环节中精心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主题教育单元,将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渗透到政工文化活动中,通过班级与班级之间、班与班之间、排与排之间的竞赛,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通过远距离拉练、定向越野、拔河比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将军训中学到的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敢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带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组织班班唱比赛,排演情景剧演绎伟大领袖的少年志、家国情,明确人生目标,保持昂扬向上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张博,何永淼.“90后”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91-95.
[2]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5):28-29.
[3]刘凌,代莉莎.大学新生军训工作探讨——兼议辅导员在军训中的角色与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02):48-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9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