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武汉商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6 14:03: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不仅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提供了学习基础,而且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到课率较低、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课程效果的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期望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贯穿大学生的学习生涯,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堂;综合素质;问题

本文引用格式:张璐.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6):165-167.

一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现状分析

(一)对在校生思政课堂中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针对正在开设思政课的大一、大二学生发放,开设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形势政策课。收回有效问卷380份,男女比例较均匀,大一学生占三分之二,大二占三分之一,其中理科生占六成,文科生占四成。

在开设的五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受欢迎程度最小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此可见,思政课程受欢迎的程度与课本难易程度成反比。

在思政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内容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思政课的作用;对课程知识不感兴趣;学习氛围不好,普遍不爱学习。

(二)对在校生思政课堂中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虽然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非常有必要,但还有4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并且近70%的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程度一般。但值得肯定的是,75%的学生从不旷思政课,并且65%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和写作业,有23%的学生偶尔旷课,学生对思政课的上课态度是比较端正的。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35%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或者聊天发呆。

在教学方式来看,学生们认为影响课堂效果的是:课本内容枯燥难懂,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老师讲课的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

从学生自身来看,认为影响课堂效果的是:自己知识底子薄弱,中学没有关注过此类知识,上课听不懂是最大困扰;受周围同学的学风影响,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自己自律性不高,沉迷于手机,无法集中精力。

\

 
(三)思政课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关系分析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现状调查,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七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目前的素质比较差,只有17%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建设良好。

学生会出现不尊重师长、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以及有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等现象,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思政课老师的认定地位普遍位于中等左右,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会把思政老师排在首位。

二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方面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在自我意识中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无法对自我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学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中学的知识储备较低,尤其是理科生对政治历史知识存在很多薄弱区,不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不知道政策的变化,因而上课对这一部分人来说比较枯燥无趣,会产生些许厌学和抵触心理。同学之间的学风不严谨,受到群体效应影响,很多同学不愿意在理论知识上花时间花功夫,而是抱着混的态度上思政课,态度不端正是影响他们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思想方面

多数在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忽略、淡化甚至厌学和弃学的状态。一部分学生觉得这部分课程枯燥无味浪费时间,错误的思想意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设愈加困难。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对专业课的提升无法产生明显作用,因此很少有学生在思政课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三)综合素质方面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但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思想教育、国学教育、传统文化等学习,因而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有点低。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对老师不尊重,不懂得尊师重道,而是我行我素;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行为随意化,听歌看小说、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睡觉、甚至化妆吃东西还有旷课迟到等等行为;一部分学生无法用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事物,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行为;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自私、任性等情绪化现象,却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化解和克服,出现迷茫、暴躁等行为。

三 对高校思政课堂中问题的解决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生方面

作为一个正在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本科生和专科生各占在校生总数的一半。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素质高低不同,文化成绩也有差异,因而课堂中表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为了使学校思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1.从学生自身角度,要摆正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心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课程,理解本课程设置的初心,理解思政课堂对大学生不仅有利于提高文化水平,更是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也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从思想上重视,积极地参与,做一名学习型和创新型学生,让思政课堂活跃起来。

2.针对学生底子薄,文化程度跟不上的问题,学生应该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自身多学习理论知识,补齐知识短板。争取能够做到课堂上向老师学习做到及时消化,课下自主学习知识和同学相互交流,生活中多关心时政热点,遇事多思考,能够做到独立思考问题,用自身的政治理论体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事情。

3.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例如参加党校培训,青马班课程,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习会(简称特研会)培训,青春思辨会,大学生讲师团等各种形式的组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4.对于思政课堂改善的方式:希望能够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堂的生动性;老师讲解课本的同时讲解实际案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师生之间多互动和交流,增加熟悉感;课堂采取分组活动,学生发言,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不再是满堂灌的方式,不能老师唱主角戏,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融入思政课中。除此之外,学生普遍认为,课堂应该加入社会热点新闻,和实事结合了解政治,了解动态;缩小课堂规模,实行小班教学,大班合班式的教学不利于课堂效果;希望能够改革考试方式和评定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而应该多元化评定。

\

 
(二)教师方面

思政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懂,对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目前的抬头率低,学生学习氛围低的现状,对教师的讲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有代入感,深刻体会和学习知识点。

2.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在课堂中多添加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问答交流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的兴趣点、侧重点,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

3.创新课堂模式,不再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经典著作诵读比赛,历史故事演讲会,经典传奇人物话剧表演,主题讨论小组辩论赛,自主学习分享交流会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利用语言肢体、视频、ppt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思政课学习中来,丰富学习的形式,提高课堂参与度。不仅如此,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教学,参加博物馆、革命纪念碑、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走进历史,观察时代变迁带来的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

4.利用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让思政课堂不拘泥于传统课堂;利用教务平台评教评学促进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

(三)学校方面

高校作为传播思政教育的载体,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应用型高校应该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改革学生单一的理论学时课表,将学时比例相应的调整,把实践教学加入课时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师以“半蹲”的姿态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比例,促进教学相长。

2.改革考核方式,不再以传统的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学习状况,将考核方式多元化,利用4+4+2的模式,课堂考勤和表现占40%,期末成绩占40%,平时实践作业占20%。注重日常课堂中的表现和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期末理论知识以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为主,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发挥学生对思政的想象力,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3.学校可以加大对理论专业社团的管理,和学工部、思政部、团委等部门联合,培养一批专业理论过硬、素质过强、兴趣过深的大学生组织为讲师团,在学校各院部进行巡回演讲,定期举办活动,使活动精神常留人心。重视学校特研会建设,定期开展大学生自主理论学习,实行打卡制和结业考试等形式加强活动的有效性,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增强学以致用。

结语

作为正在转型的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学习是非常至关重要的,针对在校学生出现的问题,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通过现有的方式积极改进目前的状况,让课堂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许绮.高校思政课教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7(32):74-75.
[2]李凌.当代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38+140.
[3]张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问题状况调查[EB].https://www.wjx.cn/jq/22266161.aspx.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8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