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模式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开展自主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重点探究了实现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实践教学;教学情境
本文引用格式:张志.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4):58-59.
近年来,由于医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医学影像人员的发展前景逐渐明朗。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核心部分,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诊治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应得到改进,因此相关人员应关注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 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内涵
现阶段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影像时代,而针对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教学模式主要指在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上做出的改变,并且以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因此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与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动态化教学过程。
医学影像专业不同于其他普通学科,其实践操作性更强,需要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为该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辅助,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的完善度,结合自身教学进度要求合理运用医疗设备工具,进而显著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1]。
二 开展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主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医学影像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目前阶段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注重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用,进而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一方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医学专业技能。教师通过临床影像学技术、诊断技术、检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就业环境,促使沟通能力和医学设备使用能力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基于医学影像的自主式实践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临床操作技能、超声检查技能、放射检查技术,进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2]。因此,高校教师在影像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化,以此提升各阶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学习中更加积极和主动。
三 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自主式教学情境
医学影像专业的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营造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为主,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影像环境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方面应以自主学习的意义为中心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构建有利的情景化学习方式,保持学生在医学影像较为成熟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相关理论文化知识,进而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的医学影像专业,专业影像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的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医学影像的学习提供较为便利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化和有效化提供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且形象了解医学影像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
以信息资源为主的情境教学模式,促进了医学影像专业的实践性改革进程,进而为培养医学影像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基础条件,满足了医院方面的临床岗位需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围绕医学影像主题开展相应的人才培训工作,这样不仅有效改进了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方式,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模式的先进性,使教师在自主教学情境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医学影像专业的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对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起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医学影像专业时,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医学影像设备以及相应的原理进行医学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进而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在价值、提高影像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医学影像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中自主完成相关课题,提升其创新应用能力。同时为保证学生在影像自主学习中的高效性,教师应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技术能力应用的有效性。
除引导教学模式外,教师还应对医学影像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与检测,进而巩固相关领域的教学成果,保证学生接收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性。保证高校医学领域人才供应的稳定性,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质量水平。以医学影像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考核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为标准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模式的合理化改进。
(三)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医学影像专业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而且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讨论学习中,可以清楚明白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使用方法,进而促进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在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设计导向问题,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例如,在胸部正位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是否都见过胸部正位片,胸部正位片为什么是黑白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影像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操作步骤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同时,为巩固医学影像专业课堂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问题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后交流实践,也可将问题以报告的形式做成PPT,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医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以此显著提升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利的内部条件。为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教师应致力于将报告文书、专业英语以及实训内容等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进而强化学生对医学影像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四)实行现场实训考核的教学方案
实训考核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为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提供基础条件。教师在开展学生的实训考核也是落实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进而促进了学生使用医学影像设备的规范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学科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中,进而完善教学考评体系。
例如,在医疗和教学工作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批、分组进行现场实训,在检查患者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医学影像设备参数、接待患者以及后期的治疗和撰写报告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作用,进而发挥学生在现场实训环节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其临床操作水平。总之,医学影像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了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理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校内实训的教学方案并不能代表校外的医院实习,为保证医学影像专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应积极促进医院方面与学校的合作进程,为医学影像专业自主式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条件[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专业教职人员通过营造自主式教学情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及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策略,可有效促进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进程。通过相关策略的合理实行可改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社会实践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牛亚琦,孙志国,王黎.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3):110-111+114.
[2]侯文娜.高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校内实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4):66-67.
[3]杜娟,杨德武.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改革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1):138-141.
[4]徐李军.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29):27-28.
[5]王艳.高职卫生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29):53-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