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工程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探讨了项目驱动法,并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上设计了项目驱动法的具体实施方案。项目驱动法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方法;教学项目
本文引用格式:徐妙侠,等.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5):66-68.
一引言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汽车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本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即为惰性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内容滞后于现代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实践环节多以演示性实验为主,这样制约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工科类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却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资源,并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价值如下:
1.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常围绕一个项目展开,通过教师的组织,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习和实践,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品格的形成。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目光和兴趣超出课本,课内学习和课外研究融为一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和探究的潜质。
二 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普遍对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围绕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是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并获取主动(行动性)的知识,并提升能力。也就是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模式,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再上升至理性认识。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学习项目,并设计好教学环节,配置好教学资源,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项目。
三 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一般先由教师拟定教学项目,将不同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各知识点并成项目所要求的目标。教师在选定项目时起主导和引导作用,而具体实施和完成项目时,学生起主导作用,将理论融于实践,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目标,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促进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完成学习目标。项目驱动法的实施步骤: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组织实施流程→多元化考核模式。
(一)教学项目设计
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中,采用整体任务设计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整体分为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和驱动防滑系统、电子控制的动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等模块。对于这几个模块,比如发动机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再继续将这些子项目细分为讨论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三类。讨论型课题偏重基础理论,采用案例或情景引入课堂要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资源,将课题做成学习链图,采用海报展示、讲义、多媒体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分组轮流进行指导,亦将本节课程需要汽车电器零部件实物带入课堂,增强学生实感。实践型课题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氧传感器在汽车上安装位置,类型、作用,结构和信号检测。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需掌握一定拆装、检测、故障诊断的能力,而且要掌握检测工具(万用表和示波器)使用。所以,此类型课题须充分结合现场教学,教师先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而后,学生分组实践,按操作步骤和规程对汽车电控系统电路进行检测,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请各组将测试结果写在黑板上。全班讨论,通过各组的测试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创新型课题立足于培养学生突破性思维,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对某些知识点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1]。这一类课题不易设置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须具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开展创新型课题,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在开放性实验、高级选修实验和毕业设计中开展创新型课题项目。
(二)教学资源配置
针对每一个教学子项目,配置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教材和参考文献,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场地,比如教室或实验室。
1.教材及参考文献
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编写或者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教师对教学子项目需编写任务书,任务书中列举参考文献。学生学习,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查阅参考文献,拓展了知识面,同时解决了课本知识与现代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相脱节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2.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建设网上课程资源,教师以情境再现或案例引入的方式向学生布置课题项目和学习任务,并推送微课、VR、PPT、学习网站、图书等形式给教学班级。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局限于课堂,在课程网站,设置问答互动专区,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学习结束后,线上布置作业,实现测试环节,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学生也可自主寻求教学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获取知识。目前,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像目前比较流行的E2E网络教育平台、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都可以完美地胜任“辅助教师”的角色[1]。
3.教学场地
根据每个教学项目的需求,匹配与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场地,比如实践型课题项目,适合在实验中心或仿真实验室进行,就要配置本课题项目所需的教学与训练设备、工具和材料。讨论型课题项目,适合在教室进行。教师针对每一个教学子项目在配置教学场地时,要充分考虑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可操作性,并满足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的需求。
(三)教学组织实施流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进展阶段分为提出问题,构划问题(学习过程如何进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方案的应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布置教学项目(提出问题和构划问题),项目驱动(解决问题)和能力检查(问题解决方案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安排好本项目的组织形式,媒介,以及时间合理分配。
1.布置教学项目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进展结构:通过创设与实际情境相近的方式引入项目,比如通过Video、客户电话录音、多媒体、图片的方式引入学习任务。例如,一辆捷达车远光灯不亮,近光灯正常,顾客打电话到4S店咨询。通过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背景知识,让学生清楚经过学习后,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比如熟悉汽车远光灯电路,汽车远光灯电路检测方法和步骤,以及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对于该项目采取老师讲解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引导材料指导学生充分应用教学资源,规划学习链图。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流程图和卡片问询法进行分组讨论,比如用卡片法画出捷达车灯光的电路图,分析远光灯不亮的原因,制定排除灯光电路故障的流程图,描述出检测灯光电路步骤。
2.项目驱动
驱动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项目完成过程和教师陪伴学习。这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组轮流陪伴学习,并及时提供给学生建议,帮助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如何获取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在陪伴学习过程中,搜集展示最好学生方案,注意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注重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
3.能力检查
能力检查包括学生互评和自评、教师总结和点评。若涉及到实践环节,教师先演示,并讲解测试步骤和注意事项,按操作步骤和规程对车辆灯光系统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分组对实践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展示其测试结果。再通过各组测试数据,共同分析故障原因。最终,总结和反馈,根据反馈效果,指导教师不断修改和完善以后的教学项目设计。
综上所述,根据教学大纲把《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划分成几大模块,模块分解成教学子项目,驱动教学子项目,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各教学环节。
(四)多元化考核模式
探索适合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是项目驱动教学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项目课题的类型和性质,灵活选择考核方式,实现对每个教学子项目进行目标过程控制。比如理论型项目,采取在线考核,或线下笔试的方式;实践型项目,采取口试和现场实操测试。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可按照教学子项目的类型,采取适合的考核方式,比如笔试、在线考试、现场实操考试、作业等形式,并将这些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主动获取知识,课堂组织更加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比如小组讨论,给每个同学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让每个人得到锻炼,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动态。项目过程控制的考核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项目驱动法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为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汽车高级工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袁伟光.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007:4-6.
[2]徐雅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
[3](德)理查德.现代汽车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4]王丹.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07(21).
[5]熊新.《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