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介绍了贵州省高校化工实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情况,重点介绍了大赛的测试内容和公正性,分析和讨论了大赛的成绩;探讨了化工实验大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对贵州省高校化工学科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化工实验大赛;组织;实践;实验教学;化工学科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谢贵明,林倩,刘荣.贵州省高校化工实验大赛的组织、实践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4):101-102.
在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联合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于2019年6月1日在贵州大学主办了贵州省第二届“欧倍尔杯”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贵州省高校化工类学科建设,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赛引起了贵州省高校化工类众多师生的关注,参赛队伍28组,师生人数达120多人,达到了竞赛的预期目的。
一 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一)大赛的组织
大赛组委会成员主要由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的领导、贵州省内高校化工学院(系)的代表以及承办单位贵州大学的教务、设备部门的领导组成;组委会下设5个工作小组,即:裁判组、宣传组、实验组、机考组(理论和化工单元仿真)和后勤组。裁判组由各高校参赛的领队教师、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组成,在大赛前进行强化培训;宣传组、机考组和后勤组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师生承担;实验组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和维护的老师领衔贵州大学仪器设备检修的校外合作企业的专业检修人员组成。
(二)大赛的测试内容
本次大赛主要由化工单元仿真、实验操作和化工原理理论考试三部分组成。(1)化工单元仿真:化工单元仿真主要为恒压过滤常数测定、流化床、洞道干燥等实验模块。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操作:主要为流体流动综合实验、传热综合实验、精馏实验和吸收实验四个项目。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3)理论:主要考察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传热(包括传热设备)、传质过程导论、吸收、精馏(包括塔设备)、干燥等内容。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本次比赛,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设有化工单元仿真和理论考试个人单项最高奖。团队成绩由团队全部选手的化工单元仿真、理论考试的个人成绩的平均值与实验操作的团队成绩综合计算得到。
(三)大赛的公正性
(1)竞赛的方式、竞赛内容、实验项目、时间等在大赛开始的前半年就向各参赛高校发布,保证大赛的透明性,保证每支参赛队伍都有时间充分准备。(2)化工原理理论考试部分由贵州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联合贵州省其他高校化工原理教学老师负责出题,构成题库,并要求出题老师对试题内容严格保密。赛前再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3)竞赛前,欧倍尔软件公司专门开通了化工单元仿真比赛相关的练习网站及在线指导答疑服务,保证参赛选手在竞赛开始前对竞赛形式和内容足够了解。化工单元仿真采用A、B卷,在竞赛开始前5分钟,由监考教师随机抽取一套作为试题。化工单元仿真完全采用计算机完成,全程避免人工参与。(4)评分标准的产生是在不断征求各参赛高校意见及时修正下完成的,尤其是实验操作部分,因实验操作和设备的差异性,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5)实验操作涉及的四个实验项目,每套实验装置流程、设备结构参数均相同,所用的分析仪器均为同型号,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检修和调试,确保所有队员的仪器处于同一水平。(6)还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大赛的公正性:①参赛选手的实验项目采用赛前抽签决定,同一实验的设备进行编号,选手赛前抽签决定;②开赛前才公布裁判要到达的具体场地及要监考的对象;③裁判只能监考其它学校的参赛选手,需避开自己学校的选手。
二 大赛的成绩分析
本次参赛队伍28组,共84人。经过两天的比赛,根据每组选手的化工单元仿真、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成绩,大赛评出特等奖一组,一等奖三组,二等奖六组,三等奖八组,优秀奖十组,化工单元仿真和理论考试个人单项最高奖各1名。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操作成绩主要分布在55-80分区间,共20组队伍,占比71.4%;理论考试分数普遍较低,主要分布在60分以下,共计20组,占比71.4%;相反,化工单元仿真成绩普遍较高,最低分为73.4分,其中80分以上的组有20组,占比71.4%。分析其原因,据欧倍尔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和老师反馈,化工单元仿真题目相对比较容易,并且赛前许多高校的学生们均对化工单元仿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实验操作和理论部分成绩相对较低,尤其是理论部分,据大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反馈,此次参加比赛的选手多为大二学生,尚未学习化工原理下册内容,而纵观整个化工原理上、下册内容,下册内容基础理论相对较难,尽管同学们进行了自学,但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不够,因而造成大部分同学成绩较低。实验操作部分,从裁判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得知,同学们对整个实验的原理认识不够,设备相对陌生,实验中的关键点易出错。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整个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利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一些高校因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只作为演示性实验,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展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
三 积极作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赛筹备初期,向各高校发布竞赛通知,引起了贵州省高校化工类师生的积极回应,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为了在大赛中能取优异成绩,参赛的学生反复进行化工单元仿真训练,大二的参赛学生在比赛前提前学习了化工原理下册的部分内容,大三学生则复习和重温了以前做过的实验,部分高校组织学生来贵州大学化工原理基础实验室了解和熟悉实验设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贵州省许多高校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以演示性实验为主,或者部分高校的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详细地给出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照方抓药”式教学,束缚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1]。本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尤其是实验操作注重考察学生们自己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应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记录有效的数据,绘制曲线,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精神;在遇到困难和异常操作现象时,需要保持冷静,相互鼓励。通过竞赛,提高了本科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此次竞赛,部分参赛学生展现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基本操作不规范、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说明日常教学出现了一些疏漏,因此,今后的化工原理理论和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教育理念进行持续改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此外,通过竞赛各高校可以找到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实验室设备的建设和投入、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方面。因此,通过竞赛可以推动教学基础设备的建设。
(四)增强了校际交流,促进地方高校化工学科的建设
此次大赛,来自贵州民族大学等10所高校120多名师生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共聚贵州大学。在赛前的评分细则制定会、裁判大会和赛后的总结会上,各参赛高校教师均做了积极的发言,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3]。通过此次竞赛,高校之间加强了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化工原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4],提升了贵州省高校本科化工学科的专业素质,让贵州化工走出贵州,为全国化工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 结语
贵州省高校化工实验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各部门的领导、各高校的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第二届贵州省高校化工实验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5]。以化工实验大赛的举办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仅检验了各高校化工理论与实验教学水平,发现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推进了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步伐,而且加强了高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贵州省高校化工学科的建设,提升了贵州省高校本科化工学科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翠梨,胡瑞杰,程景耀,等.化工原理实验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9(5).
[2]郭翠梨,范江洋,姜峰,等.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9(2).
[3]许新乐,徐世爱,杨基础,等.化工设计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6).
[4]杨则恒,席裕明,卢雁航,等.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学生的创新实践舞台[J].化工高等教育,2018(5).
[5]白净,高健,任珂,李应选,张浩勤,杨富颖.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教法改革与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5(09):50-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