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7:06: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产生发展对现阶段的教育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高校教育环境中。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维护道德意志的非常关键的课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思政课,逐渐成为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关注的部分。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初探

本文引用格式:姚家万,高式英.“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64):211-212.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不仅仅是个例,非专业课程不受重视或教学质量差在很多高校中都非常普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通过互联网设备,尤其是微时代的环境下,更多的接触多媒体等设备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速度[1]。尤其体现在传统的教师作为学生们唯一的课程知识来源方将会被多媒体设备所打破,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更多的去接触网络上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一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首先纵观我国现有的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整体情况,仍然存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很多教育者在课程组织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单纯的去讲述给学生们课程知识和课程内容,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来完成这一过程。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们来说必然会存在着教学过程枯燥、内容乏味。同时教师一味的追求课程进度,导致忽视了学生的对课程的理解。

当然现在不在少数的高校思政教育者想要改变现有的思政教育面临的现状,于是积极去思考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这其中很多教学方式都被开发出来。例如通过室内议论和室外活动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并不是作为专业课程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一周课程安排也就1~2节,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一节课,一个学期下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并没有非常多。但是教育者所开发的教学方式,例如室内辩论或室外活动的教学方式,都需要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然而在课程开始之后,留给学生们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具备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操作性较差。


\


 
此外还有部分思政教师,大多数是采用提问式互动的方式来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因为课堂互动的方式教育者可以一边讲述一边提问,很少需要准备时间。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这些问题只是机械性或应付性的回答,并不是基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之下作出反应,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抵触心理,对于这一课程的应付性较强。

二 微时代的蓬勃发展

所谓微时代,从他传播信息的角度上来讲更多的是指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输,所借助的手段非常多例如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多样。将终端设备作为信息传播的基础,所以就决定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的快捷,高校互动性非常强[2]。例如我们经常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微博、微信等相关社交平台,还包含微小说、微语录、微电影、微公益、微旅行等等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微时代中进行体现,并且在微时代下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作为微时代的参与者,以“微民”的身份投入到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中去。将这种交流方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之中可有效的改变现有的思政教育传统模式,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甚至连知识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改变。

微课程可以说是微时代下的产物,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所谓微课程,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一种实景录像或者录屏展现课堂录像的照相手段。微型视频教学是微课的主要载体[3]。他同时还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进行设计开发一种包含习题、测试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这一种诞生在新科技下的新型的课堂方式使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

“慕课”,即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相比较“微课”面言,“线上”“线上一线下”互动的翻转教学模式是它的独特优势。同时,地城语言、学校的限制在嘉课的课堂上是不见踪影的,学生可以关注国内精英教师的课堂讲解,也可以直接现看国外优秀学校的课程,其中课堂实践教学通过网络这个无限的平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属于自已课程的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等习惯,与现实课堂中因有限的课时只能少数人参与互动的被动局面相反,每位同学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 微时代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利用新兴科技,以网络为助力


传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以直接传授的方式,所谓耳提面命与大规模的板书可以说是构成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全部。但是在微时代的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更加具有开放性和时效性[4]。例如互联网设备可以更多的通过网页、电子邮件或门户网站等信息传播方式作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让学生们以一种更加具有传播力和接受力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学习。

同时教育者可以更多的利用这部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学生们进行沟通,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况与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让接下来课程的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是因为教学设备或移动终端设备的产生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中单纯的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这部分教学设备或移动终端设备与教师进行直接沟通,将自己的问题更好地通过这部分设备进行表述,加强师生双方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沟通。

例如微信便可以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学习软件,师生双方可以提前加上微信好友,然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某一问题不理解,可以通过微信发送消息的功能,将这部分问题直接发送给教师,教师在看到之后可以利用语音这功能对学生们进行直接讲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视频讲解,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下也能够非常高效率的去学习思政知识,不断的夯实自己的基础,实现学习成绩和个人素养的全面进步。

(二)关注社会热点,投入个性化去教学

高校思政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性非常强的课程,所谓思政问题的产生更多的是源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并且将这部分理解变成对于这部分问题的共识,以一种更加系统的方式去对待相似的问题,提升自己对于外部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然而想要让学生们更多的去理解这部分对于问题的共识和解决方式,可以更多的吸取外部的时事热点,并将之转化为具有特殊性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建立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意识和态度,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体现在国家性事件的产生与结束并不是一个仓促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搜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以及在这一看法的引导下事件的走向,可将其做成PPT或文档等方式进行表述[5]。收集完毕之后将这一事件中所应用到的思政知识和内容在PPT的末尾或者每个转折点之后进行表述,提升学生们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思政课程所要传递的教学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对于实施热点的兴趣。

(三)调整师生关系,加强交流

微时代的互动性也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了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然而想要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增强互动性,也只是说利用好微时代背景下互动性强的这一特征。身为教育者我们清楚每一个时间节点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受和课程的推进都不是相同的,尤其是受到课程难易程度的影响,教育者想要更好的把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判断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做的便是充分的理解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对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判断来更好的规划接下来课程的走向。

\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阶段高校思政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微时代背景下以更多的互联网设备和教学手段加以弥补。但现在的我们对于微时代的应用并不是很强,尤其体现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非常好的借鉴,所有方式的展开都是我们经过自己摸索得出的,也都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想要在微时代下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发现,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发掘微课程的潜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星星.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决策探索(下),2019(03):60.
[2]李杭锦.“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44.
[3]霍洪宝.“微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18(11):107.
[4]武静.“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0):288+290.
[5]姜璐.“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29):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