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让课堂在多向交流中燃烧起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8 11:11: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课堂交流是课堂主体通过相互沟通把各自的信息提供给对方。交流畅通的课堂要求课堂主体之间及时沟通,让课堂信息在主体之间及时传递、反馈,学习呈现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和有效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上所有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建立多向交流的课堂,充分实现课堂价值。

[关键词] 多向交流; 课堂活跃; 中学教育

何谓课堂交流? 就是课堂主体通过相互沟通把各自的信息提供给对方。交流畅通的课堂要求课堂主体之间及时沟通,让课堂信息在主体之间及时传递、反馈,学习呈现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和有效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上所有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建立多向交流的课堂,充分实现课堂价值。

笔者构建的课堂交流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

一、师生交流

课堂交流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不容置疑的。师生交流的载体可以通过语言、眼神、作业等来实现。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55% 的成分需要借助身体的各部位做出姿态和动作,38% 借助语调、语速等副语言,7% 借助语言。

最直接的交流是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知识理解程度,包括收获和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师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分析及时做出反馈。笔者在教学 《辩证否定观》 时有学生就“事物的发展是自己否定自己” 提出疑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难道高大的树木都是自己折断的吗? 遭车祸的路人是自己找死吗?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及时分析出他们知识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而这个原理课本并没有直接讲。所以笔者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补充完后学生就明白了。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一定要分析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的真伪,他说已经明白的地方一定明白吗? 不一定,学生会说谎的。但学生的眼神往往不会说谎,所以笔者很喜欢眼神交流。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谈谈几种学生眼神的情形。

质疑的眼神。教师在点拨完知识疑难点或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一定要细心观察所有学生的眼神捕捉其透露的信息,你会发现有的学生眼神中带有不解和期待,虽然未说话,但他的眼神告诉你,他需要你再讲讲。教师一定要做出反馈。如果这样的信息较多,教师就得再讲刚才的内容, 如果是个别学生的眼神,教师可以下课后马上与他交流。
慌乱的眼神。教师在讲课或巡视课堂时,若你的眼神聚焦于某些学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慌乱的眼神。这些眼神告诉你他心里没有在意这节课,在想他自己的心事; 或者说他在不懂装懂, 害怕你发现他的秘密。教师一定要通过提问、讨论甚至强制性纪律干预等方式让学生的心及时回到课堂。

闪躲的眼神。出现这种眼神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不太好但又想好好学的学生,他内心里可能隐含有自卑,不自信,所以他不敢看你。针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多加鼓励。

崇拜的眼神。当一个孩子一直看着你的眼睛听课而且不管你讲得好还是不好,他的眼神里都是积极的欣赏,永远没有质疑和思考。这类孩子可能是你课堂上的乖孩子但绝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那个。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精神,让他们的思维逻辑变得灵敏勤快起来。

倾听的眼神。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思考的眼神,这是课堂上最令人满意的眼神。

体验成功的眼神。当学生深深理解某个知识或成功地解完一道题后,你发现学生的眼神充满兴奋、得意,你会深深地被感染。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一些成功体验,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措施。

愤怒的眼神。就像一只愤怒的小鸟,眼里要喷出火来,可能的情形是: 学生反复做这个题就是不会做; 很专心听讲还是未听懂; 总让旁边同学别打扰自己学习可他还是我行我素……

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眼神时,学生也在关注教师的眼神。教师的眼神是驾驭课堂、调控学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有鼓励、禁止、质询、愤恨、歧视等眼神。教师一定不能有歧视、瞧不起学生的眼神,它会深深刺伤学生心理。教师要多用善意的鼓励的眼神去激励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探讨、认真倾听、敢于质疑的学生,也要多用关爱的眼神去帮助自卑、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生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是教学的常态,但随着各校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生交流日渐成为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就目前课堂而言,生生交流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生生交流非常必要,其意义重大。其一,在交流中相互鼓励、相互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概念; 其二,在交流中质疑对方观点,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其三,在质疑和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四, 通过交流的深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其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广泛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其六, 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阳光的课堂,使学生拥有快乐健康的心理,为学生学习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怎样构建有效的生生交流?

( 一) 应该有一个能够展开交流的主题
这个主题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主题本身具有交流的实际意义; 交流者之间存在观点冲突; 交流者能够提出建设性观点; 能在教师预设时间内大致形成一致的观点; 该主题所用的交流理论与本节课相关等。

2014 年 9 月 6 日晚,在第二十八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上,一名 30 岁的中国男子,穿着印有 “大日本帝国海军” 字样的 T 恤登山,被民众包围, 有群众愤怒地将其 T 恤扒掉。该男子却称自己从小在日本长大,在日本就是这样穿,在其他地方穿都没有问题,唯独在泰安穿怎么就不行了。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这是一个教师在 2014 年 10 月讲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这一内容时设置的学生交流活动也就是合作探究活动。
我们首先分析问题的设置:  “谈看法”,意味着答案是开放的,学生的观点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有赞同,有反对,有建议,有启示等。但开放并不意味着漫无边际,一定要与本节课知识有关。

限定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还有三个层面 24 字的要求,所以虽然理论范围限定很窄,但里面的层次未必就少,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再看材料限定: “此事件”。那么材料中的这个事件有什么信息? 行为主体两个: 一名 30 岁的中国男子; 民众、群众。核心事件: 男子穿着印有 “大日本帝国海军” 字样的 T 恤登山。基本态度: 自辩没错; 群众反对。

设计预期: 学生在交流和探究中能运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相关知识对 30 岁的中国男子和群众的观点与做法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并能借此事谈启示和建议。

课堂实况: 材料很新鲜,并不回避中日敏感关系而且有价值,所以学生参与度很高,讨论热烈; 由于材料人物关系清晰、信息量较大,所以学生能够探究且探究角度较多; 由于涉及民族情感问题,学生讨论情绪高涨但有明显倾向性,不太理智; 学生态度鲜明但理由不够充实; 学生运用了 “爱国” “法治” “自由” “友善” 等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个别内容未用到,学生对材料中的登山活动提出了组织方面的建议, 并结合自己的三观谈启示。交流中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个探究活动之所以效果不错,原因在于材料选择真实有效; 问题设置开放具有冲突感; 学生对基础理论有一定理解; 探究要求符合学生目前认知规律,学生能够探究并能提出建设性看法; 在预设中留足了自然生成的空间; 等等。

( 二) 要有交流的组织
课堂交流不要过于兴师动众。可以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只要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不拘一格。当然,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人数国际上一般认为 4 ~ 6 人,而且性别、成绩、性格等搭配要合理。小组交流一定要有规则。组内发言人人参与,代表小组发言轮次来。

( 三) 生生交流一定要有补救机制
因为学生交流形成一致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交流的结果, 同时要把自己对一些难点问题的理解进行展示, 起到纠偏纠错的作用。

三、书生交流

书生交流即学生与书本的交流。按理说,交流是互动的,学生看书是单向的,怎么能称之为交流呢? 当然书是不会说话的,但书本可以引领你的思维去解答你的问题,它就相当于你的老师。我们所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知识逻辑编写的。前面的知识一般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一般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当你看书时,带着思维多问为什么,你就会发现课本在不断解答你的问题。教材是学生最全面、最公正、最公平的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取舍看书的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现在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只知道做几道题或研究教师强调的几个重点,不能沉下心来阅读课本。笔者认为目前很多学生缺失三大常规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倾听能力,这是很令我们担忧的。

四、书师交流

书师交流即教师与教材、教案等的交流,这能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听见很多老教师甚至一些教研员都在感叹, 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研究教材,对很多知识断章取义、一知半解。笔者也有同感。由于网络高度发达,某些教师所用的课件、教学设计、试题等教学资源很多是从网上下载的,自己没有独立研究、认真思考过,有的教师教书五六年了, 甚至连教材都没有通读过一次。这是教师对教学不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的放纵。所以,笔者要求自己的徒弟和年轻教师一定要通读教材、研究教材,包括小字、图文、注解等都要读; 在集体教研时,备课组长必须带着组员研究本节课的教材,年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习教材从而发言提问。

五、学生自我交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生在学习中也应该 “三省吾身”:  一省自己学懂了多少;  二省自己哪些还不明白; 三省自己未学明白的原因是什么。这个 “省”就是反思。每一节课每一知识点都有学习目标,通过课堂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与同学交流,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究竟达到什么程度,自己一定要通过内心的真诚思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个恰恰是推动自己发展的最强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完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后都应该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弥补, 否则后面知识建构起来就更不容易。
\

六、教师自我交流

教师虽然通过教学设计对课堂进行了预设, 但课堂情境在随时生成。任何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思维火花,及时让这个火花熊熊燃烧起来,从而让整个课堂变成燎原之势。毛主席讲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题是我们教师能否以我们的智慧去发现星星之火,能否用我们的智慧去找到燎原之法?

《让课堂在多向交流中燃烧起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8/2018122811114846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