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和慕课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0 10:57: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放到重要的位置,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微课和慕课作为新形势下兴起的新教学方式,它们在大学中应用的愈发广泛,大学生也开始认识到现场教学与视频教学的优缺点,本文将从微课和慕课的起源、特点、作用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谈起,对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慕课;大学生;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卜长明等.微课和慕课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63):134-136.

一 微课和慕课的起源

第一次提出微课这一概念的是西方人Davide Penrose,他认为微课其实就是简短的课程,一般是录好的视频或是音频。它们都以某个知识点为基础,向观众或是听众传播知识。可以让人们在非正式的场合也学习到某些知识。近些年,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课在线上教育中发展迅猛。由于它的简短和自由开放性,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知识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是以前传统的自学或是上辅导班。只要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或是电脑,针对自己不会或学过却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搜索,一大波视频就会弹出,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就能在空余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预习或温习。正因为其如此便捷,出世不久便深受学生和教师们的喜爱,在中国掀起一番热潮。

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单词中的M是Massive的缩写,意为大量的、大规模的;第一个O是open的缩写,意为开放的;第二个O是Online的缩写,意为在线的;C是Course的缩写,意为课程。当大规模的开放课程通过互联网来发布,它就是我们所熟称的慕课。它必须满足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大规模(人数庞大)且关于某个知识或主题的在线课程三个条件才能够称为慕课。它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产物,最早将MOOC译为慕课的是我国学者焦建利教授。

二 微课的特点

(一)以微视频为主体


“微课”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视频来进行教学。除了视频,还有某些涵盖知识点的音频也可以称为“微课”。“微课”适用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中学生和小学生,它便于中小学生找到重点知识以及更加系统的复习。微视频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都是简短的视频,看了不会让人厌倦。因此,与传统的45分钟课程相比,“微课”可称为短课程。它是包含某个知识点或贯穿某个知识点的精炼课程。拍摄这种简短的视频一般来说不会太困难,只是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传授知识,有时甚至看不到老师的身影。


\


 
(二)主题鲜明,有较强针对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由于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关的学时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一门课程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在进度的安排上只能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否则教学进度完不成[1]。“微课”都是小打小闹,涵盖的内容较少。在视频中出现的可能只是某一个或某一类知识点,它只是将其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让其以更加系统化和专题化的形式展现。因此一节微课就是对某一或某一类知识点的讲述,它比传统满堂灌的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主题鲜明。

(三)资源得到共享,利于自主学习

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学生只能听取学校的教师课程,不能享受其他学校其他组织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微视频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2]。通过微信与QQ软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相应地加快或减缓教学进度。大多数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哪不懂可以进行回放,它避免了某些学生因为害羞而不敢问老师,错过了学习的机会。这种资源可以在网上共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名校教师的教学机会,让工作之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 慕课的特点

(一)资源丰富,受众面广


“微课”(MOOCs)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它主要由大学生和老师观看。“微课”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还利用互联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一起学习国内外着名大学的课程[2]。

(二)自主性强

慕课采用录制微视频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便捷的找到自己想要观看的部分,针对自己感兴趣或者薄弱的部分观看,每个学生看完后都有所收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会一直保持这种新鲜感和敬畏感。

(三)教学视频精致化

首先,MOOC视频的时长一般15分钟以内,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要点和难点,从而降低学生的疲倦感,提高注意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其次,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灵活地设计视频的呈现。例如,使用计算机屏幕模拟黑板,向学生展示数学过程;使用“推”镜头捕捉物理实验过程;利用真实位置拍摄指导实地考察;用“近景”来展示教师的表达,增强教学存在感,参与感。第三,嵌入式小型互动测试或模拟实验有利于及时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后,可以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

四 微课和慕课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观看短视频一般不会产生厌倦,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有学习压力。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使用点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些心理素质较差学生的噩梦。当他们被点到时,他们紧张,答案是漏洞百出的。同学们的笑声和老师失望的眼光会让他们失去自信。这种害怕会导致学生讨厌这门课,而通过微课和慕课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网上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供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方便复习,查缺补漏

传统的教室面授不可重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或学生一下留神没听到重点内容,仅仅靠回忆和看书实际作用不大。微课和慕课它是已经录制好的视频,一旦有哪没跟上老师节奏,可以暂停回放,多来几遍印象肯定深刻。快到考试阶段,可以有针对性看自己薄弱的部分,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分数的最大化。MOOC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下载视频学习,随时随地,打开了固定学习到移动学习,并在时间的课程补,不影响学习成绩[3]。

(三)养成懒惰习性,不愿作笔记

在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时代中,资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生经常常想着反正在浏览器简单一搜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为何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书写那些难记的公式和知识点呢。这也是在目前的正式大学的教室里很常见。在大学课堂,在知识点,教师的困难面前,学生们可以随时拿起手机,并成为课堂的风景[4]。MOOC和微型课的教学更是这样,学生们都麻木观看视频。手上连一支笔都没有,看完之后记忆铁定不牢靠。毛主席也曾经讲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记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阻碍学生的素质养成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MOOC很容易发展欺骗行为。有些学生已经开发了坏习惯已经由于网络教育的普及逐渐被粘贴。他们随意窃取别人的成果,没有任何引用,并依靠长期依赖,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4]。现在大学开设了许多利用网课教学的课程,许多人因为不想观看而利用分屏来一边刷网课一边玩游戏,更有甚者快到截至日期前,便与某些刷网课的商家进行沟通,通过金钱来完成任务。这种欺骗和欺诈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学生成长,在过去,这是不利于诚信的品质,而且还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每当有学生依靠科技的力量获得甜头后,就会带动一大批人走上这条路,这批人有的是确实懒惰,而有一部份人却是被逼上这条路,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他们也应该得到奖励,于是向现实妥协。这种行为极易被复制,造成社会诚信问题。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讲座内容,改变语气或直接提示来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创造和延续。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是直接的,沟通是积极的。这些将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远远高于在线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更长的关注和集中时间,以确保学习内容系统的完整性[5]。课堂提问以及互动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诚信问题的产生,且在教室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场地,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养成合作观念,更利用学生素质的养成。

(五)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评判思维,导致创造力低下

微课程与课堂上的录音相似。它着重于应用于微课程的记录。它在学生积累了重要作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发展,但它不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4]。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一旦老师讲错了某一个知识点或习题时,学生可以举手示意老师[6],并向老师指出错误,而微课和慕课都是不太方便,学生不能及时指出或懒得指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有一个思想懒惰,觉得网上资源,方便易得的,这种想法是挑选和使用。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性思维。

五 微课和慕课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1年我们称其为微课的早期探索时期,期间数字故事类微课兴起,如黎加厚、杨晓哲和李玉平系列微课程实践,广东佛山教学视频片段。2012年是微课的酝酿准备阶段,胡铁生微课实践引起了高层重视,全国中小学高校微课大赛启动,网易上线可汗学院微视频课程、华师凤凰微课全球发布等等。2013年到今天都可以称之为微课的发展时期,更多有关微课的大赛开展,黎加厚、焦建利、李玉平、胡铁生等先行者的大力倡导,都让微课成为学生和老师中常常提到的事物,微课成为了教育信心化新热点和最有前景教育的技术。

关于慕课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一直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甚至是世界的前面,美国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Edx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而国内慕课的发展是与媒体有关的,因为中国众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高度关注国外发展情况,很多网站都写了关于国外慕课的发展情况,于是,中国境内的企业、高校也坐不住了,他们也觉得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有前景,企业中最具代表的是华为,起初开设了3门慕课,包括业务沟通方面和项目管理方面。高校在这方面也颇有涉足,排名较前的高校包括清华和武汉大学都是敢为人先,率先就开设了慕课,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慕课平台。

\

 
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市场是否能够复苏甚至迅速发展还有待商榷。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一直处于中小学教育和各种考试和培训的繁荣状态。没有“复兴”之类的东西。在每个人都期望的高等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并未带给社会。令人惊讶的快速变化,至少相比电子商务购物方式的变化,微信营销模式的变化,在线教育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为缓慢[7]。另一方面,这一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教育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仅要精通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更要学习视频拍摄和制作方法及怎样将它更好的传播开来。那种老师在讲台津津乐道,学生在台下沉默寡言的现象必将被社会历史无情的淘汰。

六 结语

微课和慕课都是以网络作为载体传播知识,只是慕课更加注重宏观,而微课着眼于微观。二者互补满足不同类群的需求,微课是那些具有较多空闲时间学生的福利,慕课则为一些进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名师授课的机会。近些年来,微课和慕课方兴未艾,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所接纳和应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要人们短时间接受肯定不太可能,它的有利因素和优势的发挥需要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许多新生的事物刚现世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积极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它必然存在诸多优点和缺点,未来微课和慕课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对待它们,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完善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核,让此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真正造福于青少年学子。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慕课、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J].教学研究,2018(09):89-91.
[2]张田仓,乌日罕.浅谈“微课”和“慕课”的特点[J].语文学刊,2015(03):129.
[3]耿俊.浅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在本科院校的应用[J].教学教育论坛,2015(50):231-232.
[4]邓心强,游春霞.论慕课与微课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启迪与警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03):148-152.
[5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
[6]吕锦芳,应如海,姜锦鹏.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策略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1):100-103.
[7]李娜,韩清恩,王日升.微课与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结合应用探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03):117-121.
[8]陈学丽.微课与慕课的关系辨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1):173-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49.html
本文标签: 微课 ,慕课 ,大学生 ,作用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