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特级金融分析师(CFA)是全世界公认的金融投资行业最高标准的资格证书。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将其课程体系纳入金融本科或硕士专业教育中。本文对特级金融分析师(CFA)基本情况以及本校特级金融分析师(CFA)的报考情况、课程安排进行调研,并对未来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特级金融分析师(CFA);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常晋等.基于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认证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3):31-33.
一特级金融分析师(CFA)学习及报考情况概述
(一)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考试的基本情况
特级金融分析师(CFA)是举世公认最高级别的金融证券业资格证书,也是迄今为止在金融分析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课程以投资行业实务为基础,并且由特级金融分析师(CFA)协会通过定期对全球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进行职业分析,以此保证课程体系中涵盖了工作实践中至关重要的投资知识体系和技能。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考试适应全球化要求进行设计,知识体系由10个模块构成(如表1所示),具备金融投资所必须的伦理和职业道德标准、投资工具、资产评估以及投资组合管理与财富规划。
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考试内容反映了其对特级金融分析师(CFA)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投资理念的要求;动态调整的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如既往地承诺和始终如一的最高职业道德准则;全英文的学习和考试,极大地提升了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英文专业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特级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意味着其已修习了全部的专业课程,并通过了三级考试,具备了金融投资领域全球公认的诚信和最高业务能力。
(二)特级金融分析师(CFA)学习的基本情况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适应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我国亟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参与制定国际政策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为此,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进入中国教育市场并获得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特级金融分析师(CFA)主要有两种学习途径,一是针对金融从业人员学习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课程的各种培训机构;二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高校本科实验班或研究生班。我校在此背景下,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引入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进入本科教学,并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报考特级金融分析师(CFA)。截止到现在,已有2016级13人、2017级22人及2018级29人,共计64名同学学习报考特级金融分析师(CFA)。
二基于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认证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近年来,我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几次修订和调整,但是教学内容与金融业发展现状仍有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借鉴特级金融分析师(CFA)知识体系,构建和完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必要而紧迫的现实要求。考察现有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得出其与特级金融分析师(CFA)认证的衔接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除通识选修课外,交叉课程占总课程的73%,部分交叉课程占总课程的16%,不交叉课程占总课程的11%。特级金融分析师(CFA)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其主要课程已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但是受本科学历学位教学的教学目标所限,其前沿性、针对性被不同程度地削弱。因此,学校可以充分考虑金融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酌情加强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三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建议
(一)提高本科金融业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纵观现有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选必修专业课设置基本根据CFA一级考试所要求的十个模块设计,极大多数的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于5个学期结束,也可达到本科生参加CFA考试的基本资格,即本科毕业前12个月。CFA考试的主要特点为:考试内容涵盖范围广,基本包括了金融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所有金融基本专业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侧重考察知识的理解应用。CFA一、二、三级考试内容逐级深入。但是,目前本科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对金融业现状的适应性即我国高校金融教学仍以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传统课程为主,而目前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的研究。因此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转变课程以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的研究为核心,辅以传统课程,才能良好地与CFA认证衔接。
(二)引进或加强金融道德与职业标准教育。
在CFA考试中,道德和职业标准一直贯穿于考试的始终,每一个级别的考试都会有关于道德和职业标准这方面的知识。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这方面的相关课程很少甚至是空白。因此高校应以CFA课程为参考,在教授金融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对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的教育,通过良好的课程设计与适当的考核制度,使学习者牢记金融职业标准,为金融业提供一批有专业能力、有道德素养的高品质人才。
(三)推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业环境更是复杂多变,具有实际金融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结合中国教育向来的考核制度便是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者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应推进学校和企业的联合,让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为企业输送隐藏人才,同时学生把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了解中国金融业的当今局面与未来发展,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跟随世界金融业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
金融学与CFA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与资格考试,国家也尚未有相当完整且标准的认证体系,因此,作为非本土的教授者与学习者,应紧追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潮流,引进先进的知识概念、学习课程等,招聘国外专业讲师;增加讨论课程,主要针对金融业的事件进行有效讨论,让学生与国际接轨;创建中外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国外学习、锻炼的机会。不仅为中国的金融业提供人才,更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艳.基于CFA认证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2):57-63.
[2]翁辰.CFA课程建设与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科教文汇,2019,445(01):124-126.
[3]毛亚琼.基于CFA、CIMA资格认证的人才培养方式探析——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