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9 16:33: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各门课程都结合、各科教师全参与的趋势。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涉及范围广,因此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少学时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难度和进展相对缓慢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大学物理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随后对教师个体从事课程思政的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群策群力办思政的建议,以期推动我校及同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白柳杨,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2):224-227.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ollege Physics in Applied-oriented University

BAI Liu-yang1,2,ZHAO Yan-feng2,ZHANG Lu1,3

(1.Zhumadian Academy of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Zhumadian,Henan;2.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Henan;3.School of Marxism,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Henan)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d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The trend of integrating all courses and participating teachers has gradually form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s an important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College Physics cover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urgency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Physics.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in applied-oriente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icu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cours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low progress,and illu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d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llege physics course with examples.Subsequently,the disadvantages of individual teacher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in Huanghuai University and similar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 physics;Course ideology;Applied-oriented university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中共教育部党组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各门课程都与思政结合、各个教师都发掘相关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的趋势[3]。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外的课堂涉及思政教育,更能发挥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接受程度,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甚至凸显出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良好效果。

\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以黄淮学院为例,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达20个之多,平均每学年涉及本科生超1500人次。因此,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广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间紧迫性。本文拟结合大学物理课程自身特点,通过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几个案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及对策。

二 大学物理课程特点

物理学支撑了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因此大学物理是理工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机械振动、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基础等内容[4,5]。其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基本原理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的系统性,需要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和深入分析,在塑造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

大学物理课程主要侧重科学知识的传播,课外拓展内容也主要以物理基本理论在新技术、新工艺中的应用为主,其科学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质契合度不高,导致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难度较大。因此借助课程思政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并非易事[7]。与其他学科相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开设课时大量压缩,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导致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具体课程思政的内容更少。下面以少学时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课堂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三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

(一) 楞次定律与文化自信


楞次定律是一条有关电磁学的定律,由俄国物理学家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于1834年总结出来的,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楞次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换言之,当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该线圈上会产生一个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通量会对原磁场产生的磁通量变化进行补偿。图1是两个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实例。


\



左图中的条形磁铁向上运动,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因此线圈中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应该与条形磁铁产生的原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以此弥补因条形磁铁上移而产生的磁通量损失。右图中条形磁铁下移,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因此线圈中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应该与条形磁铁产生的原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以此抵消因条形磁铁下移而产生的磁通量增加。

在课堂上按照补偿的思路解析楞次定律,对部分学生来讲仍然比较费解,因此我们拟拿“抑强扶弱”做类比。抑强扶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于很多人思想中推崇劫富济贫的观念,虽然简单粗暴和不易提倡,但也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英雄气盖和对弱势群体的怜悯之心,以及自古以来人们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西方价值观中的“马太效应”形成了鲜明对比。马太效应主张“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8]。”它指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价值取向,必将导致两极分化和西方社会不可调和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我们在均衡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一起进步、共同富裕的千年夙愿将于2020年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终将实现。

(二)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与正确的爱情观

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点电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数学表达式如下:

\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正
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如下 :

\

式(3)中的q0为实验电荷,电场强度最终的数学表达式中并未出现q0,实际上,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实验电荷q0所带电荷数无关,与q0正负性无关,甚至与q0存在与否也无关。但是由于实验电荷q0在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很多学生对上述事实结果很纠结。为了让同学们对重要知识点加深理解,我们拟引用一首小诗,并结合课堂场景进行适当的编排:

你在,或者不在
我就在这里
不悲不喜
你爱,或者不爱
情就在这里
不离不弃

通过这首小诗的编排与诵读,强化上述知识点中电场不依赖于实验电荷的变化而增减的事实规律。同时表达对忠贞不渝的执着爱情的仰慕与赞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目前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具有低龄化和盲目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普及,恋情发展节奏快成为又一新特点,这可能对青年学生今后的幸福人生存在不利影响,甚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和追求持久永恒的美好爱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 电磁学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不可分。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9]。

电磁学的发展轨迹几乎可以作为标本,用于阐述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著名的奥斯特实验为例,奥斯特通过电生磁的实验结果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自然现象联系在了一起。一个新发现或者新思路将启发众多研究者的热情和智慧,奥斯特引发了电磁学研究热情,沉寂多时的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大学物理课程中也分别介绍了大量的磁生电的各种实验现象,并最终统一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上,完成了从启迪到繁荣再到统一的周期循环过程。整个电磁学的发展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早期人们认识到带电体间及磁体间存在作用力,为了描述这种作用力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普遍接受了场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等著名的科学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出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繁荣,实现了天下一统。麦克斯韦在全面审视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的基础上,把数学分析方法运用于电磁学理论,提出了位移电流假说,将电磁场基本定律归结为四个微分方程,形成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大学物理虽然在具体内容和知识点上与具有人文特质的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度不高,但是物理学具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其在对学生世界观的塑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探索创新意识的建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地位。考虑到应用型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不再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和将错失深入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机会,因此在电磁学这一部分融入简单的自然辩证法的元素,将有助于开拓青年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四 问题探讨

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类似于自然辩证法这样能与大学物理整体契合的元素并不多。另一方面,大学物理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知识点教学的难度也较大。大学物理教师多数都同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自由思维习惯,导致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缺乏系统严谨的思考。此外,教师个体按照各自的思路进行思政元素融入,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对思政素材缺乏专业甄别。比如,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养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难免偶尔涉及各种思想甚至宗教内容的交织与碰撞,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挑战。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需要发挥授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家国情怀。形成共识,认可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的效能[10,11]。在此基础上通过群策群力,在有必要时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加入,对大学物理涉及的思政元素广泛收集、深入挖掘、讨论甄别,最终将思想政治和大学物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行之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

五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项巨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建设中的拓展和深化,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重要举措。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将涉及高校各类课堂。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少学时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难度,总结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工作推进相对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了大学物理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随后对教师个体从事课程思政的弊端和隐患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群策群力办思政的建议,以期推动我校及同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教党〔2017〕62号,2017-12-04
[3]胡宇祥,梁丽青.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去——以《水利工程CAD》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8(36):70+74.
[4]姚淑娜,李晓梅.应用物理基础(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张昉.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天中学刊,2018,(6):154-156.
[6]陈真英,孙立萍,杨昌亿,等.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1-2.
[7]卢玉琳.对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协同育人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7,(406):32-33.
[8]张春全.大学生学业水平马太效应预防与应对策略[J].海峡科学,2018,(9):88-89.
[9]吴国林.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0]张凤宝,夏淑倩,李寿生.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4-17.
[11]李玉林,彭亮,陈汉能.高校师德建设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及实现路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6):56-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