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手持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在教育领域中,通过AR技术丰富教学场景加深学生理解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其中AR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更是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文章通过分析文献,比较其研究内容和方法,具体探索AR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总结AR在幼儿教育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少儿图书、儿童教育游戏和课堂实践),聚焦AR在幼儿教育应用的特点及优势,从而设计出适合幼儿学习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增强现实;AR;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虚拟交互环境
本文引用格式:张迪,等.学前教育领域中AR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2):157-16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Preschool Education
ZHANG Di,DING Jie,ZHANG Zong-yu,WANG Xuan,LIU Hui-ling,HU Ya-nan
(School of Educ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China)
Abstract:As the advent of the“Internet Plus”era,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handheld devices,such as smartphones and iPads,provides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researches on enriching teaching circumstances through AR technology to deepen students’understanding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and comparing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this paper specifical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AR technology in preschool education,summarizes the three main directions of 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nd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R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pplications,thereby designing learning tools which are fit for toddlers’study.
Key words:Augmented reality;AR;Preschool educatio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Interac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一 引言
2016年(AR元年)以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以其独特的非平台性(可通过移动设备、电脑、软件设备进行开发应用处理)和多样性迅速与我们的生活相融合。通过增强现实系统中的交互接口设备,使人们以自然方式在增强现实环境中进行交互操作,更便捷的为人们提供实时交互。同时,“AR+教育”的研究正火热进行,且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更新,AR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更趋于规范化。AR所具有的丰富认知、突破时空、实时交互等教学特性,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研究发现,由于幼儿对新生事物独有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将AR技术引入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意义重大,通过增强虚拟的视觉感触,形象的立体化展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也给孩子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的图形化和可视化技术,从而实现真实用户与虚拟对象的互动交换。由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五种感官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学前教育具有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直接经验性和潜在性的特点[1],因此,AR技术在应用于学前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适应程度,同时应当包涵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2]。目前,AR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少儿图书、儿童教育游戏和课堂实践。下文将详细阐述。
二 少儿图书应用领域
(一) AR技术应用于少儿图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实例分析
目前,在少儿图书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与移动终端相结合,通过手机应用(Apps)扫描图书上的图片或特定的二维码,在手机中看到丰富有趣的呈现于纸上的虚拟世界。
早期的增强现实图书案例需要特定工具才能实现,学习者需要特殊的眼镜工具才能观看到3D场景和动画。教育领域内最早运用这一技术的实例Magic Book[3]就是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增强现实技术与移动终端的应用结合,在手机屏幕中实现了立体动画效果。如Poonsri[4]对于The Seed Shooting Game是否有效的研究,利用AR技术的3D立体书,结合讲故事的技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有趣方式,效果如图1所示。
Andreas Dünser和Eva Hornecker[5]通过两本AR图书Big Feet and Little Feet和Looking for the Sun进行了儿童如何实现交互式读书以及如何独立使用AR技术的实验。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孩子能够独立的使用AR图书而不需要过多的帮助,尤其是当图书中的故事具有清晰的结构及互动性序列(可以用来再现或推动故事情节)的情况下。由于AR技术对视觉、听觉的刺激影响较为突出,Valéria Farinazzo Martins[6]等人为训练儿童对于环境音的意识程度,对Music-AR进行研究。Music-AR通过系列对话小游戏,来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感知度。通过对比试验表明,孩子们通过AR技术能够了解有关音高,声音强度,持续时间和音色等内容,从而提前做好音乐认知练习的准备。效果展示请看图2和图3。
(二)特点及优势
1.学习情境化
由于纸质媒体阅读呈现线性单向的过程,读者更倾向于被动地接受图书中的知识和信息;而互联网时代电子资源中包含超链接、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媒体元素,更大可能地实现了从平面媒体到全息媒体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电子书多媒体资源匮乏的现状[7]。新旧媒体的结合下,使得抽象的文字符号知识立体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学前儿童方便有效地与知识互动,更好地实现情境沉浸,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之中[8]。
2.高端阅读体验
教育界在阅读对儿童思维与智力开发的影响方面就有“孩子越早开始阅读,阅读的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开发越有益”的结论[9]。而AR技术提升了儿童图书的视听体验,使得较难理解的科普类图书直观展现出来,增强了画面感,从而提高阅读直观体验。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被誉为“数字土著”的新一代儿童的生活中占据极大的比重。AR技术使得5岁以下的儿童可以不在家长的陪伴下阅读,通过对图书进行识别,呈现出三维图像与视频影像而独立完成阅读需求[10]。
3.高效学习
基于内隐记忆(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根据已有经验对当下任务实现影响的记忆现象)的理论支撑并具有增强触控的体验及信息隐藏设计的交互动作[9],AR少儿图书不仅能够增强儿童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促进儿童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儿童的团队合作行为,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11]。AR图书能够实现实际的交互效果,从而支持学习者之间的学习和写作[5]。同时也可以实现表达性的活动,鼓励儿童通过AR技术创作故事,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三 教育游戏领域
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使用数字工具教学,如今,教育界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普遍认可,电脑游戏则在特定的时期里获得更多的关注。其通过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8]。随着技术的成熟,一些开发者视线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训练用户的特定技能,重点开始研究如何为用户提供额外的乐趣和优势[12]。
(一)发展现状及实例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向东[13]有关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研究案例——“泡泡星球”,通过学习者完成单词学习任务,就能拯救星球的方式,创设虚拟学习情境,强化幼儿对单词的认知联想记忆,从而达到识记单词的教学目的。经过需求分析、策略设计(资源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测试应用等流程形成完整的设计架构。该游戏操作简单,互动性强,情境多样化、学习成果显著,反馈及时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具有较好的体验效果。
Rabia M.Yilmaz[14]设计了一项探索增强现实教育玩具(EMT)对儿童行为模式影响的研究,由于AR技术的加入,玩具上会出现故事动画、3D对象等虚拟形象,将多媒体材料与玩具整合,从而更方便地为5-6岁儿童提供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学习完成后,通过对儿童的观察、测试,分析了解儿童的行为模式。其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于EMT教学方式都呈积极的态度,儿童更喜欢更加真实的卡片形式的玩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质疑和回应,这在认知能力极差的儿童中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EMT可以有效地用于幼儿教育,通过添加媒体工具增强互动性,加强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活动,完善测评机制方法等。效果如图4所示。
目前,有关AR教育应用的研究不在少数,如Google Sky Map增强现实应用程序,通过此应用可直接使用智能手机上的相机功能在天空中识别星星和星座信息,以便了解天文学的趣味性。
美国脑科专家戴蒙德提出,开发幼儿潜能、创设良好环境要给予幼儿稳定的情感支持、创设宽松氛围、提出新奇的任务挑战、注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刺激儿童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及通过让幼儿积极参与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15]。
(二) 特点及问题
1.虚实结合,提高效率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虚实融合的特点,在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并已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为真实实验实践活动提供预演,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提高操作效率,并降低操作失误率[16]。
2.交互性强,效果显著
由于AR的交互性特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儿童和事物之间的接触和互动,因此,通过AR进行教育游戏的设计,使儿童在增强现实中获取学习内容和环境信息,在体会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应的知识[17]。
3.技术思考
基于以上特点,在设计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时应注意标记的模式,确保其适用于当前环境和系统,并且应当谨慎选择人机互动的方式,如可穿戴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互动效果[16]。在技术上应尽量减少游戏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环境情境中。也要考虑到人机交互的灵活性,尽可能的满足学习者的互动需求,并且完善与学习者学习目标想统一的激励反馈机制,延长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并进行实时的评估。以确保学习者在游戏中获得真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13]。
现阶段AR游戏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由于AR游戏对环境的改变并不彻底,其产品面向小众且价格较高,并未得到全面的技术突破和用户的认可。
四 AR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AR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实验占大多数,而在学前教育领域所占比例较小。此现象和幼儿园儿童年龄普遍偏低有关,在实验过程中幼儿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实验中出现不可控因素的可能性难免会有所增加。尽管AR在幼儿课堂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限,但不可否认其研究价值。因此,以下实例取自中小学的AR课堂教学实验,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如图5所示,关于AR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如下流程进行设计实验。
此研究流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注重课堂设计及学生反馈,对于实验数据也能通过问卷调查、邮箱调查、课堂检测等方法做出更好的分析。李青[18]等人对增强现实的移动学习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借助手机开展学习的学习形式更受学习者青睐。此类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来说并不存在技术门槛,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因此,AR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 发展现状及实例分析
北师大的蔡苏团队[19]考虑到初中生对于微观世界想象力的不足,针对初中教材中“物质的构成”章节开发了课堂教学的增强现实学习工具(见图6),真实的模拟微观世界的变化,其不仅可以呈现出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的形状特点,其中的结合原理也能可视化地从画面中推断出来,从而便于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使用AR工具学习前后结果分析得出,学习后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升。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中沉闷抽象的学习内容,增强现实教学工具以空间的状态呈现,更加形象化的体现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互动效果,且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AR教学工具设计研究一方面使难以通过视觉体验展现的知识内容直观立体的呈现(如物质分子结构),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一些危险性高、对操作水平要求高的实验的出错概率。如由于蜡烛具有一定危险而研究的凸透镜成像实验[20],通过互联网和摄像设备在集成环境中与三维模型进行交互,继承图像实现凸透镜成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成教学目的。
在台湾的卢姝如[21]等人有关创新海洋学习的增强现实教学计划的实验中,介绍了台湾的海洋生态和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不沿海而缺乏海洋环境,从而难以形成学习意识及体验的问题。通过AR技术建立各种鱼类模型,以及增加讲故事和做手势等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及参与,创造有趣和吸引人的游戏(见图7)。并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者的动机和满意度,大多数学生表明这种交互式强的教学方式很有趣,也便于更好地保持积极性与培养协作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习者,这种交互式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一种优越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因为它不要求学生使用手持设备并允许多玩家协作学习。老师可以指导学习过程,观察学生的问题,并根据需要提供咨询或帮助。
(二)特点及优势
1.多感官体验
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正式和非正式的科学教学中,创设智慧的情境式的学习环境,形象直观描述教学内容,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进行体验式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2.丰富教学学习模式
同时革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构成非线性主动交互式教学模式;还能丰富学习形式,拓展学习空间,以模拟教学实验的方式节约成本,减少污染更有利于管理[8]。研究表明,增强现实技术工具可以使不同目标群体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效,并且对一些动机不足和特殊的学习者更有效果[22]。同时,增强现实课堂教学工具为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学生对于此类教学工具持有积极的态度,使其能够更加容易地建构客观世界并改善认知结构。未来增强现实发展趋势将向着拓展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并进,并将整合学习管理系统,成为教学的一大助力[23]。
3.用户体验有待改进
然而,由于其繁琐昂贵的装备设施并没有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在AR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遇到大量信息极多而复杂的任务,即学生需要面对并熟悉多任务处理,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复杂的基本技能[24]。同时,教师应当对主题有清晰深刻的理解以便清除错误观念,并思考明确如何在具有一定局限性和照搬现实场景的条件下使用移动交互式可视化技术达到教学目的[25]。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AR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R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毫无疑问,未来AR技术在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是迅猛的。然而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潜在问题,只有在优势与问题并重的前提下,才能促进“AR+幼儿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一) AR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
在少儿时期,发展沟通技巧是儿童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AR技术的情境性和交互性能够提高少儿学习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少儿创新创造的技能[26]。AR技术与幼儿启蒙教育切实结合,多种感官内容结合,更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AR技术的沉浸性与交互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记住概念及普通的法则,还能通过知识立体化直观的展现,理解晦涩难懂知识。不但加深了学习体验,而且AR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也是对虚拟世界的一种反馈与操控,其生动形象直接的表现方式则对孩子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情感选择和价值判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且AR的移动泛在性使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即使在家孩子也可以轻松学习[27]。
(二) 潜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同时,AR技术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目前A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实验阶段。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三个方面。
1.技术方面
首先,在技术方面,相比于国外AR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应用数量虽然呈增长的趋势,但始终不能获得关注度,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8]。在AR设计中维护叠加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而过分关注虚拟信息及将AR视为入侵性的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AR技术的研究发展[29]。一个优秀的教学产品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措施,还需要缜密的教学设计方案,思路形成体系后需要用设备体现出来。就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来说,完成多设备、稳定性高的产品设计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外,虽然AR原型研究不在少数,但缺乏评估及正式的环境下的合作研究,如何创建AR原型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AR应用程序等都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2.教学方法
其次,在教学学习方面,AR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巨大冲击,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渡期,教师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调和新的教学工具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在结构和功能上管理、计划、创造、改变教育背景,规划教学环境,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问题[26]。AR技术应用难点也在于教师对这项新技术的使用训练程度,以及确保课堂中所有学生有平等的使用教学工具的机会[6]。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使用AR技术要求较高的注意力,从而易忽视重要的体验及团队任务,也更容易忽视先前的错误,这在一些有危险的教学活动中是需要引起重视的[30]。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AR设备的掌握无法像独立思维更强的少年一样,往往会遇到如站得离图像太近,以致相机无法识别整个图像页面,或者不知道如何在退出应用程序后在主页上找到正确的应用程序之类的简单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的帮助[31]。
3.教学理念
现阶段AR产品载体主要为移动设备,对于国内传统的家长来说,手机及平板是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习仍不能确定。同时家长担心AR产品会对儿童视力、语言发展和亲子交往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会产生“不想让儿童接触电子产品”以及担心电子产品会影响亲子交流的问题[32]。使用AR工具还可能对幼儿的视觉运动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此问题可通过家长控制孩子在电子设备上花的时间来逐步改善。此外,有限的AR模型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由于模型的不可更改性,孩子们在体验过几次之后兴趣减少。
A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舍弃尝试新技术而采用原有教学玩具和教材的现象,没有完善的实验结果和多样化的AR教学产品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对此项技术的接受度难免要打折扣。
教学方法、技术特点和教育理念三者相互影响。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学方法不断对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不断促进更加优秀的技术的开发[27]。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正如2018年的Google I/O大会[33]上Google VR/AR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的一样,现在我们的AR研究普遍停留在“AR外在”,而与之相对应的能够虚拟的感知世界并将信息带给使用者的“AR内在”仍需不断地探索研究,通过AR情景驱动,深入感知设备所处的情境,设计直接利用设备情境的体验(其中主要包括视觉体验和物理感知)。未来快餐化手持的体验、漫游的自由和简单灵活的工具,使AR互动的感觉融为一体,将视觉感知和物理感知运用到一起创建超现实的体验。通过对近年来AR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案例分析和其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的研究方向,让AR技术成为教学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博.幼儿园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2):17-20.
[2]牟奇春,伍博,牟奇志,等.基于AR技术的“涂涂乐”儿童教育产品制作[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7(04):34-36.
[3]蔡苏,张晗,薛晓茹,等.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7(03):1-9.
[4]VATE-U-LAN P.The Seed Shooting Game:An Augmented Reality 3D pop-up book[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E-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2013.
[5]DÜNSER A,HORNECKER E.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hildren Interacting with an Augmented Story Book[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ies for E-Learning and Digital Entertainment,2007.
[6]MARTINS V F,GOMES L,DE PAIVA GUIMARÃES M.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of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C]//: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2015.
[7]付跃安.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3):34-39.
[8]胡智标.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学习空间——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106-112.
[9]李振华,楼向雄.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儿童电子书研究与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7(02):189-193.
[10]刘东阳.论AR技术对于出版模式及阅读习惯的颠覆式影响[J].传媒观察,2017(03):22-23.
[11]程娟,王玉林.基于AR技术的少儿图书创新设计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5(07):44-46.
[12]LEE H S,LEE J W.Mathematical Education Game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ies for E-Learning and Digital Entertainment,2008.
[13]陈向东,万悦.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以“泡泡星球”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3):24-30.
[14]YILMAZ R M.Educational magic toys developed with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4(C):240-248.
[15]康帆.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2015(07):61-65.
[16]陈向东,蒋中望.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68-73.
[17]陆凯,韩帆.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J].戏剧之家,2017(11):205-206.
[18]李青,张辽东.基于增强现实的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1):116-120.
[19]CAI S,WANG X,CHIANG F K.A case study of Augmented Reality simul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in a chemistry cour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7(37):31-40.
[20]CAI S,CHIANG F K,WANG X.Using the augmented reality 3D technique for a convex imaging experiment in a physics cour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3,29(4):856-865.
[21]LU S J,LIU Y C.Integrating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to enhance children’s learning in marine education[J].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5,21(4):525-541.
[22]VILKONIENE M.Influence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upon pupils’knowledge about human digestive system: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J].美中教育评论,2009,6(1):36-43.
[23]蔡苏,宋倩,唐瑶.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架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114-119.
[24]WU H K,LEE S W Y,CHANG H Y,et al.Current statu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 f 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J].Computers&Education,2013,62(2):41-49.
[25]DAVIDSSON M,JOHANSSON D,LINDWALL K.Exploring the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to Support Scienc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C]//:IEE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6]POPOVICI D M,SERBCANATI L D.Using mixed VR/AR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C]//: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
[27]周森,尹邦满.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17(03):86-93.
[28]王培霖,梁奥龄,罗柯,等.增强现实(AR):现状、挑战及产学研一体化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17(03):16-23.
[29]BACCA J,BALDIRIS S,FABREGAT R,et al.Augmented Reality Trends in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14,17(4):133-149.
[30]RADU I.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a meta-review and cross-media analysis[J].Personal&Ubiquitous Computing,2014,18(6):1533-1543.
[31]RADU I.Why should my students use AR?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educational impacts of augmented-reality[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ed and Augmented Reality,2013.
[32]刘晓晔,孙璐.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童书的优势与挑战[J].科普研究,2016(06):78-83.
[33]石祝.[中英双语蓝光超清]Google I/O 2018大会-AR身负三大神秘力量:情境感知、体验共享、信号应用[EB/OL].(2018-05-24)[2018-06-01].https://mp.weixin.qq.com/s/IpHKCfLimtjzvDggRxqY0g.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