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西柏坡精神”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将其融入边疆民族地区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广大边疆国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责任担当、谦虚谨慎的精神,对促进各民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西柏坡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完善措施: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建设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专题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引用格式:贾玉超.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2):268-270.
一 引言
“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移驻西柏坡期间,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才担当作为成就。新时代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更好引导学生日常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将“西柏坡精神”有效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从而让课程教学取得更好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二 “西柏坡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激励革命前进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一)“西柏坡精神”的概念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是当时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期间,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1]。
(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第一,敢于斗争,追求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在西柏坡期间,面对革命新形势,毛泽东主席提出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斗争。这种敢于斗争,追求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第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同时也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指引。第三、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精神[2]。依靠群众、团结群众,这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法宝,同时也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群众支持的重要原因。
三“西柏坡精神”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西柏坡精神”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同时将其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教学中,部分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忽视采取有效方法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够
思政课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任务。为了让“西柏坡精神”更好融入课堂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然而在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对该问题重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方法将“西柏坡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影响到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质量提升。
(二) 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不足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支持。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不仅能够便捷、迅速地获取教学资源,还有利于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增加知识积累。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便捷性为学生传递学习资料有限,从而制约学生对“西柏坡精神”最新研究成果的获取及应用,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实践教学活动不足
要想让“西柏坡精神”更好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之外,还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深化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但居于当前实践条件有限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还相对不够,学生的实践锻炼不足[3]。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四) 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营造良好环境,还能发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增加学生文化底蕴。尽管学校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西柏坡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事实上,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有利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让学生深化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日常行动。
四 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为改进当前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不足,将“西柏坡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更好发挥引导作用,教学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融入“西柏坡精神”的主阵地,因而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发挥好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加大“西柏坡精神”宣传力度。例如,可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将“西柏坡精神”凝练成一个专题,课前为学生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采用小组交流和讨论模式,让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他同学和任课老师点评。课后将每个小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深化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指导自身行动。
(二) 建设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推动“西柏坡精神”信息资源共享
顺应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重视网络育人环境构建,在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正面宣传,弘扬“西柏坡精神”,用正能量筑牢学生精神长城。例如,重视学习网站建设,在学习交流网站平台上发布有关“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征文活动和相关课题立项通知,引导广大师生提高思想重视程度,自觉参与研究,在不知不觉中触摸“西柏坡精神”。还要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发挥微信、微博的作用,促进“西柏坡精神”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引导、感化和激励学生。
(三)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自觉践行“西柏坡精神”
例如,尽可能创造条件利用暑假或大学生“三下乡”项目,组织青年学生骨干到西柏坡参加实践活动,参观西柏坡革命旧址,了解西柏坡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同时开展调研和服务,关注西柏坡地区困难群众、贫困病患儿童,通过捐赠、义务支教、义诊、小家电维修、民族团结特色文艺展演等形式,为当地提供智育和精神支持。回校后及时进行相关专题的宣讲和西柏坡精神交流传达活动,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西柏坡精神”的领悟与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园精品文化建设,合理融入“西柏坡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以红色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媒介为引领,让“西柏坡精神”更好融入教学活动当中。
第一、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例如,开展“弘扬‘西北坡精神’做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奋进共创美好边疆”系列文艺演出、辩论赛、书画竞赛、征文比赛、摄影大赛、绘画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植入“西柏坡精神”元素,营造良好氛围,让“西柏坡精神”更好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引领国门大学生团结奋进、担当作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边境口岸建设系列工程。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入团、入党,迎接新生等活动当中,注重渗透“西柏坡精神”的相关内容,包括自立自强、谦虚谨慎、追求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在对入党积极分子早期培养和考核培训中,也要重视西柏坡时期中共党史教育,强化“两个务必”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纪律作风和民主科学意识。
第三、发挥学生实习和校外实践活动的作用。在学生实习和校外实践活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业法规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到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美德。而加强“两个务必”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态度,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阳光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勇挑重担、坚韧不拔、创新作为。
第四、将“西柏坡精神”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之中。例如,在教室、图书馆、餐厅、学术报告厅、宣传栏、走廊等位置,张贴有关“西柏坡精神”的格言警句[5]。在这些地方植入“西柏坡精神”元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 结束语
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引导广大边疆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勇挑新时代边境睦邻友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重担。而“西柏坡精神”的融入,能够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也具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更新国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攻坚克难,结合国门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特殊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注重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将“西柏坡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从而丰富国门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实践、学习交流、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悟,加强国门大学生思想引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铸魂育人,促进国门大学思政课程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彦飞.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3.
[2]康晨,武涛,王智伟.融媒体下西柏坡精神引领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3):13-16.
[3]冯雪梅,温瑞.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82-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