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方法综述与运用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9 11:18: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中每门课程会使用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文从基于教学方法、培养目的、某种平台使用、教学主体选择、结构构建五个方面对所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的思考:要立足于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创新和有效使用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和善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积极开展项目群设立与建设,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方法;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李丽等.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方法综述与运用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3):21-23.

一教学模式与方法综述

(一)基于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综述


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根据实践实训性、操作性、针对性、综合性的特征,常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贸易惯例等列为一个课程群,其中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文献资料介绍到的教学方法就有近二十种。

1.最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此种方法常呈现满堂式和填鸭式讲授的教学特点,优点是教师授课系统性最强、逻辑最严密,缺点是常给学生枯燥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践实习课程群中,对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2.最常用的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自己的思维活动激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共鸣,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在贸易的谈判、贸易争端解决中使用效果会更好。使用时要注意老课与新课的自然过渡、内容的因果过渡、理论与案例的衔接过渡。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持启发性原则,非常考验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艺术。

3.最快速有效的案例教学法。此种方法也是比较容易实施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快速地让学生将贸易理论和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对复杂国际贸易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特别是可以利用针对性强的单独或综合案例,使学生能明确和掌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案例分析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很难通过一个案例贯穿整个贸易流程,且在国际经贸形势变化频繁的情形下,对案例的选择标准和更新要求更高。

4.最引人入胜的模拟教学法。教学模拟法可以细分为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设备模拟法等。教师通过情景创设、组织准备、实际演练、总结评价等环节将贸易流程中不同岗位、不同角色进行分配,带入虚拟环境进行国际贸易操作。如商务谈判时的买卖双方、贸易结算时的进出口方、银行,还有报关报检时的检验检疫局、海关、船公司、保险公司等,学生通过角色的代入,理解与思考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熟悉贸易的流程和每一个贸易环节中各部门的作用与岗位要求,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

\

 
5.最难实施的项目教学法。此处的项目有两种含义,其一,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来的仅供学生学习而需要完成的项目,通常理解为驱动项目。其二,教师申报的与课程相关的研究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无论哪种含义皆以项目为载体,在国贸实践实训课程中非常有用,由学生根据项目要求主动去了解贸易各环节、发现问题、思考和探寻解决贸易问题的方法,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好方法。此方法的实施需要以项目的合理开发设计为前提,最好同时开发项目化教材和考核评价体系。

6.最有必要的双语教学法。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体现中英结合的特点,在国际谈判、贸易结算、报关、单据填制、贸易争端解决中需要学会许多的英文术语和英文商务表述,所以,英文的教学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双语的使用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贸易术语和贸易流程讲解中英文简单渗透,掌握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第二层次是国际结算和报关中交叉渗透,英文比例可以提高30%以上;第三层次是国际商务函电、沟通与谈判、贸易争端解决中高度渗透,教学语言以英文为主,汉语为辅,培养学生的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7.应用面较广的互动教学法。此种方法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都有互动,可以分为交流—互动模式、讨论式模式、任务式模式。通常由教师根据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新情况、新趋势提出任务或布置专题,学生组队并自学知识与讨论,课堂展示小组成果,组间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是补充、质疑、解答和评价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贸易实务知识的同时,能扩充学生对最新经贸情况的认识。

8.概括性最强的比较法。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中的课程内容知识常出现交叉、重复现象,而课程内容知识点细、多、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并联、串联比较分析,还可以借助图表表达。如贸易术语中可将贸易通则中的11种术语的性质、交货地点、风险转移、保险责任等通过表格进行比较,可以一目了然的比较贸易术语的异同,利于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比较国际贸易结算的不同方式、不同票据,比较商务谈判的不同方式等。以引导学生对课程内知识的对比和课程群内知识的串联比较与应用。

此外,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引探法、合作性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相同与相通之处,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二)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综述

在文献中,国际贸易教学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如“一体双翼”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主能力和计算机、英语两个辅能力;“习明纳”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开放式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能力结构”的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模式,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到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基于就业需求、外贸岗位需求、企业需求的“需求推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和外贸人才需求结合,紧跟市场的需要,在教授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新最新的外贸变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用型能力。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较少,且现有文献基本上是以某门课程为基础来叙述培养目标和手段,以国际贸易实践实训为整体的培养目标的研究在文献中还不曾出现。

(三)基于某种平台使用的教学模式综述

1.以室内实验室、实验软件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此种模式是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教学模式,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国际贸易专业国贸综合大实验的教学模式研究、SIMTRADE软件在国际贸易实训中的教学模式研究、基于VCTS教学模式在国贸中的应用研究等,是对现有国贸实验室、软件的合理利用和创新的研究。

2.以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单位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中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在实验室进行的虚拟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将教学基地的使用融入到国际贸易实践课程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CEN混合式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模式探析等,建议将课堂、网络和企业在国贸教学中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教学质量。

3.以实际网络使用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因为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主题是实现货物与服务贸易知识的传授,在实践实训中,研究者提出了将课程内容和实际中的网络交易平台结合起来,实现贸易理论与贸易实践的有效融合,如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国贸实训模式研究等。

4.以比赛、项目为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如课赛融合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POCIB的教学模式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启迪等。借助于经贸类比赛和项目,促进学生对国贸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基于教学主体选择的教学模式综述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选择。如PBL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任务引领型模式、SWCPR模式等,强调学生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学习自主性,教师为国贸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引出者、引导者。

2.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选择。此种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教师主导型模式,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和拓展后,仍有许多的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的学习,如启发、案例、比较、双语等教学方法中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上升,但教师主导学习的比例仍不算低。

3.综合型教学主体确定模式。在综合性模式中没有严格划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一个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研究者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多学科嵌套下国际贸易教学练一体化、LAPEMA等模式,是教师、学生个体、小组合作的共同参与式学习研究。

(五)基于结构构建的教学模式综述

1.立体化教学模式。如地方高校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模式等,从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实践实训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立体化教学设想。还包括班级和师资的立体化设想研究,如国际贸易课程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国贸师资的立体化培养等。此种教学模式的站位点较高,常以国际贸易专业为出发点,构建专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复合型教学模式。如EEBVRM模式是一种多语言+多证书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IPO-CDIO是一种学生兴趣-毅力-社会责任感融入教师教学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中的复合型模式。因为课程内容的不同,国际贸易复合型模式构思时常有不同的方向和针对性,结构差异化较大。

此外,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还有许多的教学模式如以慕课、翻转课堂为资源平台的模式、3341贸易术语创新教学模式、131环节型教学模式等,另外许多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教学模式并未被教师进行整理分享,此处无法一一列示完整。

\

 
二 基于应用能力提升的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的思考

在研究文献中有许多国贸方面的教学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模式改革的建议,如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项目化教学等。此处,基于应用能力提升的提升,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有一些思考。

(一)要立足于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和运用,必须立足于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如红河学院学校定位为地方性、国际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方法上体现应用型的平台资源使用和东南亚语言双语教学上,对国贸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多的应该倾向于东南亚小语种和东南亚商务环境以及东南亚贸易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方法的有效使用

首先,当前的文献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使用基本上是基于单一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教学模式,有少量的以专业为基础的模式,如BLENDED-LEARNING等立体化模式、EEBVRM复合型模式,还有更少的以专业群为出发点如国际贸易专业嵌入式2.0模式,几乎没有以课程群的角度研究的教学模式。所以应该以群内课程的共性特点,有效利用教学平台资源,结合适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出适合于国际贸易实践实训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需要合理和有效,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培训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得部分教师为了“使用”而使用不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国贸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注意专业特点、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构建和善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第一,信息技术在交易领域和教学领域的使用越来越便利化和广泛化,国际贸易实践类、实训类课程要善用和多用实际网络交易平台、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设计的特殊网络交易平台、虚拟贸易交易平台等教学资源,在学中做、干中学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国际贸易实践技能,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二,国贸实训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应该启动立体化的教材、案例、指导书、视频等教学资源建设,将群内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与融合,打破教学资源的壁垒,删除重复、过时的内容,增加显示办学特色的新内容和国际贸易新问题、新理论,既对单一课程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也对课程群进行立体化资源建设,同时设计立体化教学导学体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对群内课程的关联与侧重点的立体化认知。第三,建立class-lab-base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场地,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利用好课堂、室内试验室、实验软件和实践基地与合作协议单位,开展贸易操作技能的培训。

(四)项目群设立与建设

在教学模式选择中,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但执行较难的模式,除了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设立项目较难外,以教师研究为目的的项目申请与设立也不容易。国际贸易实训类课程的项目群申报可以集中课程群教师的智慧、力量设立基于课程的项目和基于教学研究的项目,设立基于独立课程的项目和基于课程群的整体性项目。通过项目的设立与建设,可以使得课程群的知识认知系统化、操作系统化、研究系统化,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对学习结果的考核,一旦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平台较多、涉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较多,则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体系需要进行立体化设计,且设计的考核评价标准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真正参与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新.新形势下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2):86-88.
[2]崔春晓,邹松岐,邢丽荣.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192-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