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贵州省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9 11:15: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调研对象,组织专家成立调研小组,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铜仁市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认真梳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存在硬件建设有待完善、特教公用经费有待落实到位、人才及资源紧缺、资源中心职能发挥不够等问题。由此,本研究提出了尽快成立资源中心组织机构、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督导机制,落实经费问题、建成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专业组织、促进教师力量的壮大、统一部署新建特校等对策措施。目的是为了经过整体的调查,对贵州省以及其他地区的教育构建形成借鉴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区县级;资源中心

本文引用格式:陆艳.贵州省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3):252-255.

残疾人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发展特殊教育逐渐被国家提上重要日程。而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资源中心建设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调研对象,组织专家成立调研小组,采用抽样调查法,在对铜仁市八县两区的调查基础上,相关人员指出了其发展内部的根本弊端,并对此进行指导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铜仁市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现状

多年来,贵州省不断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特殊教育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17]203号)具体指出,加大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力度、资源教室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资源中心作用,切实推动辖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真正发挥好专业示范和技术指导作用,以构建以普通学校跟班学习为主要目标、以特殊学校为主干、以教师进家和远程指导为辅助,密切关注我省的特殊教育水平的提升,探索特殊教育发展之路[1]。

调研组对铜仁市八县两区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在认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摸清了铜仁市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发展现状。从调查情况看,铜仁市10个区县中,除碧江区、松桃县外,其他8个区县均已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以有无特殊教育学校依托为标准,铜仁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另一种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的县。

(一)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情况

铜仁市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共有万山区、碧江区、江口县、玉屏县四个区县,目前四个区县均已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活动,并且除碧江区外都已开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但均没有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基本情况分别是:

1.碧江区暂没有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目前有两个资源教室在建,分别在和平乡中心小学和坝黄民族小学。碧江区共有96名适龄入学的残障儿童,在政策指导下共有41名随班就读,32人进行送教上门,23人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均已落实。

2.万山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高楼坪中心小学,面积约132平方米。中心目前处于建设完善中,现已建有办公接待室、肢体康复室、感觉统合室、智力康复室。该资源中心已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共有13名残疾儿童,其中送教上门11人,2人在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均有方案、名册、送教记录和简报,资料整理规范。万山区共有116名残障儿童达到入学的标准。在政策的指引下,57人被进行了随班就读的安排,52人进行送教上门的安排,4人被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3.玉屏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在新店小学。该校于2018年10月26日向县政府采购办提出申请采购资源中心设施设备报告,11月2日获批,11月21日与贵州恒盛达招投标有限公司签署了采购委托代理协议书。当前中心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但已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玉屏县共有247名残障儿童达到入学的标准,众多学生中,179名残障儿童被安排随班就读,45名学生被安排送教上门,只有3名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迄今为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残障学生的生均经费和普通学生的经费被同等对待。未落实特殊教育6000元每生的公用经费。

4.江口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在江口第三小学,约147平方米。2017年挂牌并开展工作,现已建有办公接待室、感统训练室、作业训练室,有兼职资源教师4人。该校有9名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1人,送教资料规范、齐全。江口县共有98名残障儿童达到入学的标准,只有70余名学生可以随班就读,14名学生可以送教上门,超过10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均发放到校,并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整体管理规范。2018年成功申报了两个资源教室,分别在桃映中学和闵孝中学,2019年4月投入使用。

(二)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的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现状

铜仁市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县居多,主要是松桃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六个县。其中已经挂牌的县有5个,有专门组织机构的县有2个,有中心公章的县有2个。

1.松桃县教育局尚未下文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18年申报2个资源教室,由于当地政府无相应配套设施,故未审核通过。现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其校址为原九龙小学老校区,校区十分简陋,老校区内有两栋楼属于危楼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目前只有一栋楼勉强用于特校日常教学及学生宿舍。其校目前有14名老师就职,设有2个培智班,1个聋生班,在校就读残障学生共37人,送教上门35人,共计72人。学校目前只有一批比较陈旧的康复器材(曾普校使用),由于没有足够的达标教室,故尚未组建康复功能训练室。正在规划修建的松桃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目前正在平地基,预计新校区的建设至少2-3年时间。该校已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全县随班就读学生203人,普通学校送教上门的学生数量超过10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高达287人,特教公用经费均已落实发放到各校。


\

 
2.沿河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沿河特校,有一个兼职管理人员,但没有组织机构。2018年县内普校申报2个资源教室,但因配套经费未到位,故审核未通过。学校共有6间功能室,其中感统室(2间),心理咨询室(1间)、心理宣泄室(1间)、综合评估训练室(1间)、学生作品陈列室(1间)。该校有教师21人,在校学生77人,送教31人。全县已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由特校和普校共同完成,路程远的乡镇由周边普校送教,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附近乡镇则由沿河特校负责送教。现在为止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这一政策仍未落实完善。

3.德江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德江特校,但没有成立组织机构,2018年申报2个资源教室,但均未审核通过。全县送教上门由特校和普校共同完成,路程远的乡镇由周边普校送教,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附近乡镇则由德江特校负责送教。资源部门已经着手准备为普校教师巡回培训、随班就读指导的有关事项。科研教研方面,目前该校有一项个别化训练相关的县级立项课题正在研究。德江特校的教室队伍达到24人,在校就读学生接近100人,送教35人。全县随班就读学生甚至超过了100人,普校送教上门98人,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人数共345人。送教孩子的学籍全部在特校,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生均经费均已落实,经费全部下拔到资源中心,由资源中心对送教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进行考核后发放经费。

4.思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思南特校,2016年5月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为资源中心主任的组织机构,配有资源中心公章,兼职管理人员8人,功能室配置完善,资源中心已开展相关工作,资料完整规范。送教上门城区由特校负责,其余由普校负责送教,资源中心为普校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工作,并进行督导检查。思南特校有教师33人,在校学生128人,送教上门23人。全县随班就读296人,普校送教上门146人,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人数共533人。目前,思南县已有一个资源教室,还有2个在建,特教学生均经费均发放到各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学校。

5.印江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印江特校,即使这个部门尚未正式成立,但是基础设施已构建完善,也已经有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资源中心已开展相关工作,资料完整规范。全县已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由特校和普校共同完成,乡镇由周边普校送教,城区由特校负责送教。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则为普校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工作,并进行督导检查。印江特校有教师12人,在校就读学生接近40人,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学生2人。全县随班就读接近200人,送教上门的学生超过90人,全县符合入学标准的残障儿童高达300多人。送教孩子的学籍全部在特校,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经费均已落实,送教上门学生的经费全部下拔到资源中心,由资源中心对送教教师进行考核,资料存放于资源中心,并发放送教经费补助。

6.石阡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牌于石阡特校,2015年11月已成立资源中心组织机构,配有资源中心公章,兼职管理人员11人,功能室配置完善,资源中心已开展相关工作,送教资料全部装订成册存放于资源中心,资料存档完整规范。送教上门由特校和普校共同完成,乡镇由普校送教,城区由特校负责送教。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普校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工作,并进行督导检查,特校教师深入每一个送教孩子家中,给送教老师、家长作指导。石阡特校有教师29人,在校学生137人,送教上门10人。全县随班就读280人,普校送教上门106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人数共533人。教研科研方面,该校2018年有一个省级课题《智障学生职业技能策略的研究》已立项,目前正在研究中。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经费均已落实,送教上门学生的经费全部下拔到资源中心,由资源中心对送教教师进行考核,发放送教经费补助。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中有关情况和数据均截止到2019年3月底。以上所显示出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数量,只是将各区县的适龄在校残障儿童纳入其中,并没有包含未适龄残障儿童的范围。《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17]203号)中明确指出:根据残障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2],有关政府部门采取“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政策保证满足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吸收群众诉求,真正做到“零拒绝、全覆盖”,截止到2020年实现残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几乎全覆盖[3]。根据政策需要,计算残疾儿童入学率应该是所有残疾儿童而不仅仅是三残。而各区县多是计算的三残儿童入学率,对于残疾儿童入学率的统计存在标准误差,因此本报告暂未统计残疾儿童入学率。

二 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有待完善。全市10个区县中,尚有3个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没有挂牌。铜仁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碧江区,但暂未设立资源中心;玉屏县资源中心正在建设;松桃县资源中心未建,正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全市资源教室数量极少,目前只有思南县有1个资源教室,2018年申请通过有6个资源教室在建,碧江、思南、江口各两个。资源教室数量不足将极大影响融合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特教公用经费有待全面落实。玉屏县和沿河县特殊教育公用生均经费至今仍未按国家标准落实。玉屏县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学生经费按照普通学生标准下拔到学校,沿河县随班就读学生公用经费和普通学生一样,送教上门学生仍无公用经费,影响了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人才及资源紧缺制约服务质量提升。就目前状况来说,专业人才以及配套的医院设施是构建完善特殊教育机构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社会各界压力之下,人才缺乏资源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全市区县资源中心仅有25名专业人员就职,其中思南、江口、石阡资源中心分别设有4、8、11名兼职管理人员,沿河、印江资源中心各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其他区县没有管理人员。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师资也严重不足,松桃特校师生比1:5.1;沿河特校师生比1:5.1;德江特校师生比1:5.5;思南特校师生比1:4.6;印江特校师生比1:3.2;石阡特校师生比1:5.1。各特殊教育学校都设有启智班,除次之外,在启智班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需要,部分学校同时开设了听障班,根据国家要求,启智班的师生数量比例应达到1:2-3.5,目前只有印江特校达到规定要求。各区县资源教师紧缺,特别是四个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的区县,存在送教培训和随班就读指导困难。

(四)资源中心工作开展受限较多。从整体来看,目前各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工作重心主要停留在送教上门,对于随班就读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基于资源教室建设尚不完善,也导致资源中心工作无法全面向普校资源教室开展,影响融合教育的发展进程。

(五)资源中心职能发挥有待加强。根据大众的需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职能应该多样化,基本上应具备咨询服务、诊断评估、巡回指导、培训交流和教研科研五大基本职能。但从调研结果看,除石阡和德江两县已基本开展了资源中心五项基本职能工作外,其余区县均未全面开展工作,特别是教研科研工作薄弱,大部分区县虽然开展了诊断评估工作,但因缺乏专业人员,使得诊断评估职能仍浮于表面。

\

 
三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组建议,发展特殊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尽快成立资源中心组织机构。有了组织机构才能正常开展相关工作,有专人负责才有责任意识。各区县应首先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组织机构,专职配备专人负责,资源中心负责人的重担应该交由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学校校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的职位,同时开设资源中心办公室,配备办公室主任和专(兼)职管理人员至少2人。如果把资源中心放在学校办公室或者教务处,学校的事务本来就多,肯定会难以顾及资源中心需要开展的工作。

(二)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环境建设方面,部分区县资源中心建设没有设立无障碍通道,有的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方便起见,资源中心康复功能室、资源教室的建立最好在一楼,为了更好的靠近学校图书室,达到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从建筑本身来讲,资源中心,医院教室的建立都应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等基本的环境条件。同时,资源教室的对象不应该仅局限于本学校学生,还可以将开放目标扩展到其他学困生甚至可以扩展到其他学校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制度建设方面,建立资源中心管理人员制度,明确职责。制定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的职责等相关制度。明确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的工作量核算、经费补助等问题,并在评优评模、将职称晋升的政策落实,在绩效分配的力度上加大。

宣传交流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全市资源中心应建立一个官方网页,及时发布信息,广泛宣传特殊教育,扩大知名度,让社会各届爱心人士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同时,建立全市资源中心微信群、QQ群,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达到远程交流,共同学习,相互进步的目的。

(三)加强业务指导,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按照《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文件要求,市教育局为了加强业务指导可以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机构[4],成员可以多元化但是基本应包括特殊教育学校骨干老师,高校特殊教育专家、康复医院专家、儿童福利院保健专家及残联等多部门专业人员,定期召集专家委员,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开展指导、检查工作,定期开展铜仁市特殊教育质量发展研讨会,促进特殊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特殊教育人才保障水平。师资配备方面,针对全市资源教师紧缺的情况,各区县招考教师时,应分配一部分编制专用于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担任资源教师,弥补不足。能力培训方面,铜仁市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资源中心教师大部分业务不够熟练。在上述状况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可安排全市各资源中心负责人(教育局分管局长)、常务副主任、办公室负责人和兼职协调人员等,到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先进地区参观培训学习,或请专家来开展培训指导[5]。

(五)加强定期督导,确保特殊教育政策和经费落实。特殊教育,特别是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包含多层利益关系,需要多方势力的相互配合合作。基于此背景,政府的重要地位清晰可见,保证各执法人员各司其职。建立完善的定期监督制度迫在眉睫,确保各项政策及经费正常执行及发放。只有保证经费正常发放,才能更好发挥资源中心的职能作用。

(六)加强协调联动,促进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江口、玉屏、万山目前尚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所以资源中心的职能运行较为困难。根据贵州省二期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不足30万人口的区县由市(州)可根据当地现况统一部署,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江口县约26万人,对特殊教育工作非常重视,适龄残疾儿童超过百人,特别是距离铜仁市较远,应当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以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飞,潘德鑫.贵州:2020年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以上[EB/OL].(2017-12-03).http://news.hexun.com/2017-12-03/191852444.html.
[2]姚东.2020年,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EB/OL](.2017-11-30).http://difang.gmw.cn/gz/2017 11/30/content_26957488.html.
[3]谈秀菁.关于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24):69-72.
[4]芮曼菁.送教(康)上门溧阳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蓝天[EB/OL].(2017-12-26).http://jsnews.jschina.com.cn/cz/a/201712/t20171226_1296904.shtml.
[5]戴明.发展全纳、优质、公平、适切的公益特殊教育——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张曙访谈[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8-10.
[6]王志霞.特殊教育中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2):6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