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业成20159号)文件精神,开展优质学校建设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争创国际先进水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及省一流高职建设的平台和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本文引用格式:赵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的建设实践——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1):118-119,131.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
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一建设思路
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走产学研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办学宗旨,仅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为原则,有重点地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二级学院共建的,具有较好实训条件和运行机制的高职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二 基地的申报条件
1.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师资队伍。能够满足二级学院相关专业一定数量的教师开展高职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2.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要能满足二级学院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的要求,为教师实践提供相应的岗位,为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提供相关的条件。
3.基地必须是校企合作企业。
三 基地建设内容
1.根据广东省创新强校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要求,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基地开展专业实践,了解并熟悉企业的产业发展动态、产品生产的流程、技术革新的趋势,并能在实践岗位上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选派相关专业教师担任共建基地的技术顾问,或利用节假日到基地担任工程师、工艺师参与共建基地的生产和管理,与基地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科技攻关等工作。
3.共建基地必须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并安排业务能力强的工程师指导。
4.共建基地的技改项目、实用研究课题应该让二级学院的教师参与,并协同教师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研究。
四 建设实践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18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学校按照“从严治学,特色兴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制造、商贸、服务行业输送大批知识扎实、技术全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学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学校依托大中型行业企业,与广东广量测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国图勘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五 完善运行机制
学校以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及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秉持“创新机制、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理念,采取“学校+企业+行业+高校”模式,积极开展基地建设。即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和基地主体,吸纳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参加。同时,还携手行业协会和双一流高校。在基地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学校、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技术素养、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培训任务。
(一)“学校-二级学院-合作方”三方合作的运行体制
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共同指导协调。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明确各方职责,指导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日常管理、下达任务并实施监督。
二级学院管理: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校内培训任务由学校下达,各二级学院具体承担、实施。各二级学院由分管校企合作的副院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合作方管理: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校外培训任务由学校下达,合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具体承担、实施。企业、行业协会、高校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安排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或专业素养提升方面的培训。
(二)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配有专职干事、专门场所、专业设备,每次竞争到的培训项目,均由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教学部门等成立的领导和工作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教学名师、培训内容等。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内部定期汇报制度,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主体作用和各自优势。定期召开协调会,检查工作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层层监督,对学校培训总体方案进行规划、布置及协调,确保人员到位、场地到位。
(三)制度保障
学校制订了《职称评审办法》系列文件,修订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修订)》、《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规定(修订)》、《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和管理实施办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办法(修订)》等一系列逻辑清晰、衔接紧密、易于操作的师资管理制度,强化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保证了教师个体成长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同向推进。
(四)建立科学的基地建设工作评估体系
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需要进行一定的甄选,并且还要制定相关的建设周期,建设周期完成后,需要对基地建设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首先,要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经费严格监管,并且要制定必要的制度来保证培训的质量;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构对基地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嘉奖,并提供资金经费的支持,但是对不符合标准的要进行及时的整改或吊销资格,来保证“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能顺利完成。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教学模式更加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教师培新基地是未来用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6(21):11-15.
[2]李峰.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242+244.
[3]李斌,梁艳.“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33-34.
[4]朱玲,刘筠筠.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10-13.
[5]张猛,张飞.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5):27-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