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0 11:44: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小学推进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了学习素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索

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与城市小学和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小学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需要较多资金投入的课程资源相对不足,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俗民情,具有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等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强大资源为教学服务,是当前农村小学推进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资源意识

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十分重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分类,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行了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换一种角度,换一种眼光看待现有的教学条件,善于从现有条件中去发现课程资源。树立大课程资源观,要有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意识,决不能将教学内容只停留或拘限于教材之中。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首先从学校着手,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

1.对校内现有课程资源进行统计整理。我们对学校的物力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各种设备器材、电子光盘资料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归类,对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以表格的形式打印下发至全体教师,以便老师们查阅使用。我们还对学校内教职工的专业特长、业务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摸底,以便合理使用,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2.有效合理地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制作课件、下载资料,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要求学校教导处定期收集整理教师公开课教案、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习题精选以及学生的优秀习作、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为师生搭建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学期编辑发行两期教师刊物和学生刊物。各班级每月编辑一期班级手抄小报。我们还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各班级充分利用教室进行资源拓展。如设立开放式图书架,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由阅读。每个教室里都设立特色角、生物角、展示角和黑板报,使它们构成教室内动态的知识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园艺术节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开展的习作展示、手抄报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朗诵比赛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征文活动、才艺展示等活动,都为广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4.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和各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校园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读书节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低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以“童话世界”为主题,中高年级以“人物故事”和“经典名著”为主题。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晚饭后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另外,在读书节期间,学校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读书心得比赛”等,活动结束时各班级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三、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

农村小学可供开发的物质资源比较缺乏,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后于城市小学,但是,农村小学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却很丰富。如果农村教师用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积极开发利用农村优势的课程资源,就会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能变被动为主动,为农村新课改注入活力。

1.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清明节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览等。教师让学生在节假日走访老人、搜寻资料,调查节日的来历及习俗,班会时间讲给同学听,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学校与古浪县红西路军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勿忘国耻,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各班级学生通过手抄报,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考察。如数学上学习了统计图表后,让学生深入村组调查统计以下问题:你所在的村组家庭拥有的家用电器数量、机动车数量、农机具数量等。结合本地区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组织学生走访老爷爷,老奶奶,了解本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历史等。暑假比较长,教师就要求学生考察本地的名胜古迹,或者神话传说,写成考察报告,比较优秀的,教师帮助修改,并在班内展览。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知识和快乐。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大力开展小种植、小养殖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和小主人,引导学生将参加家务劳动的经验、技巧带到学校与师生共同分享和交流。四是把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生活。比如,寒假时,让学生利用拜年、走亲访友的机会,欣赏千家万户的春联,将好的春联抄在摘记本,开学后同学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品评。这样,既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过年的氛围,又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词汇,丰富了文化底蕴,可谓一举多得。春天到了,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后,进行以“春天来了”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关注,激起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在一个个由亲近自然引发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选择。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他们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养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再如让学生搜集广告词、歌词等,组织开展品析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一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春季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远足,秋天进行越野登山,让学生观赏农村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农村自然环境及其利用状况,并把它纳入学校课程资源库。例如,让学生调查每个家庭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数量,然后在班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发现农业内部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大致调整情况;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当地气候变化、飞禽走兽变化、河流灌溉变迁等情况。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三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农作物、矿产等,了解家乡科学致富的经验,如温棚种植、地膜覆盖技术等。四是开发农村人文课程资源,如当地的民族风情,让学生调查当地的风俗演变经过。学校在每年的校园艺术节期间,组织学生搜集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如碾子、风匣、马灯、木车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介绍其使用年代、工作原理。我们还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农村婚丧嫁娶的场面,过年过节的习俗及春节闹社火的场景等,让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通过将这些资源纳入教学内容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3.开发和利用好家庭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等,它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家校联系,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例如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接收的“小小律师”“农业与法”等内容。结合农村本土知识、本土事例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培训,普及了农民的法律知识,培养了小学生从小知法守法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利用家庭资源,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和专长,向他们学习一技之长。三是将一些种植能手、能工巧匠请到学校,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一些科技辅导。比如,学校结合乡村少年宫项目,开展了舞蹈、国学诵读、剪纸刺绣、电子琴、足球、韵律操、书法等9个社团活动,其中剪纸刺绣社团聘请了校外农村妇女进行辅导。

4.利用好网络、时代资源。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基本普及。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实现,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农村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能突破传统课程的不足,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集相关的信息;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只有认识了时代,把握了时代脉搏,观察社会中的敏感话题,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他们不仅学到了多种技能,而且在人际合作方面得到了发展。二是激发了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和进修的动力,他们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提高了教育实践能力,开阔了视野,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找到了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三是学校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到了有机融合。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唐孝春.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2).
[2]李达旺.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摭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Z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1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