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和调动学生,优化教学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互动;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学科,也被称为是主要学科,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项看似平常但是对于学生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内容——阅读。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古语就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最基础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无形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阅读是需要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特别是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自主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
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读懂,进而理解、感悟,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能力中,读懂是基础,是深入探究的前提。在读懂的基础上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需要去理解和感悟,跟着作者的思路去走一遍,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出其主旨。当然这一过程一定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者、合作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通过有效的引导,真正能够实现学生自主、高效的阅读。这个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动,是通过、利用阅读的文本师生之间进行知识和思维的碰撞过程,这才是最真实的课堂生成,这样的过程才能够呈现最真实的课堂实景,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的,笔者一直在做这些方面的尝试,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生媒互动,在情境中提升感悟
古人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语文学科的一些知识本身就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本身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单调、枯燥地讲解文本,可能会使学生昏昏欲睡。需要给学生创新一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也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现代科技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助力,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进入了课堂教学,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给我们的授课提供丰富的资源,也能够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所学,特别是更加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这是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学生自主阅读需要一定的引导,特别是有些阅读的内容抽象或者单一,为了方便学生全面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助力,这种助力就是我们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多媒体能够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情境,把阅读的抽象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自然会越来越深刻。
所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把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或者距离学生很远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呈现知识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小学生喜欢且乐于接受的形式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理解和消化知识的扶手,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消化吸收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生本互动,在体验中深化认识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对话,表面上看是读者和文本的单向交流,但实际上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思想交流,灵魂的交流。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发自内心地去感悟和体验的。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人生经历去和作者共鸣。这也是学生自主阅读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学生阅读可能就是浅尝辄止,甚至是“水过地皮也不湿”。而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需要有效进行的。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注意放权,相信学生,同时要耐心等待,因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升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切实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角色。这种主导并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要结合学生学习需要,特别是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具体来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有效的辅助,如:如何去寻找相关信息,重视重点段落和中心句、关键词的作用,并且注意要多动笔,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给学生做示范,把自己的一些方法上的建议及时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才会有参照、有目标;再有就是学生之间及时的沟通和互助。学生个体之间是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的,但是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有比较接近,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甚至是争辩,能够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小学生争强好胜之心都很重,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给学生营造互学竞争的氛围,这无疑能够深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既能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在品味中找方法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只是简单的结果,而另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从现实来看,学生自主阅读所能够达到的层次,与学生掌握的方法密切相关,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正确的过程,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自然会提升。因此,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
具体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首先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特别是学生阅读的有些文章,意境较为深邃,学生难以深入其中。这种情况下,教师声情并重的朗读示范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也一定会尝试自己去模仿,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进而领悟所学内容的主旨所在。
当然,在此过程中,鉴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学生对于有效阅读技巧掌握还不够,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予以适当、及时的必要指导,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实效性。例如学生在进行《三顾茅庐》这一课的自主阅读时,教师结合阅读要求,可以给学生提供每一步的任务要求,用任务来驱动学生阅读,第一步找关于刘备诚心诚意的关键语句,第二步小组阅读,第三步小组内部阅读感受交流,最后总结分析。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通过自由读悟、小组演读等朗读形式,掌握了课文内容,把握了人物形象,体会了感情色彩。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抓关键词与关键句理解文本、感悟形象的方法。
实际上,很多人在阅读教学特别是自主阅读教学中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首先是对于阅读的不够重视,在阅读要求上就是停留在表面,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教师的讲解上,这样的阅读学习过程,学生自己体验生成的知识很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会更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其次,少数教师对于教师角色把握不够准确,认为既然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就完全把阅读交给了学生,没有必要的指导,缺乏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这不符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特别是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自主阅读、深入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提升。
四、生生互动,在评价中提升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我们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寻找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进而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中也需要学习评价。这里的学习评价既涵盖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
因此,我们常说决定课堂阅读教学成效的,除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利用“生生互读,生生互评,生生互教”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其中,“互评”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比如,在教学
《师恩难忘》一课时,一名学生朗读了第五小节(田老师根据小诗编的故事),有个学生评价道:“你在读到妈妈阻止孩子折花时,还要更语重心长些,可以这样读……”“后边大花园部分读得很好,让我仿佛看到了许多的鲜花,很美。”“讲故事还要更慢一些,因为你是讲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的……”这样的评读练习,不仅能以评促读、以读促讲,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学生也在评价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致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课堂也会因此充满活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空间,应该要提倡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活动。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证实在“教学互动”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通过生本互动,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和感悟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知识,总结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忠远.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
[2]贾卉.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4).
[3]王苓环.刍议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1).
[4]琼妹.有关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上),2015(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