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汉字是按照一定的笔顺规则、由不同形体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和笔顺是帮助学生识字的必由之路。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笔一画教起,教学生认识基本的笔画名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熟记笔顺规则,掌握这些构字的部件和规则,打好识字、写字、用字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只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教学;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从一年级开始,就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进行识字教学。这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而学习的绝大多数生字是由已学过的偏旁和独体字合成的。所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生字,提高识字能力,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搞好识字教学,阅读和写作才是有本之源。理解句子,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识字教学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中低年段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识字量应达到2500个字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多个常用汉字中有1800多个要在低年段教学中解决识记、理解运用。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50%,识字任务相当繁重。如果完成好了这个识字任务,小学生就能培养起阅读识字的兴趣,便于提前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既要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识字任务,又要让学生快乐主动地识字,就需要使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在课内课外,利用语言环境主动、高效地识字。
二、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能力阶段
怎样才算具备了识字能力呢?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够自己掌握字形结构,能掌握汉字的一些特点和识字规律,具有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能力,有养成利用工具书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能主动识字。要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记忆、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后,就开始大量地识字。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兴趣地识字,教师可根据儿童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循序渐进,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适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一般来说,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同时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以下探索研究。
1.教学中采用学生乐于参与的识字活动。(1)制作识字卡片。在识字初期,学生接触的是一两百个独体字及简单的合体字,所以首先就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可制作一套笔画卡片、部首卡片、生字卡片,并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制作每天的卡片。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画面,制作出来的卡片,还要在课堂上选出最佳卡片在投影仪上展示。教学中,有时教师读字,学生选字卡、组词;有时是同桌互相读、选;有时“找朋友”,学生将字卡中的两个生字组成词并练习说话。这一系列的识字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乐趣,活跃了识字课堂的气氛。(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活动,使抽象化为具体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化了思维过程,降低了记忆难度。多媒体的声光影像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利用游戏形式。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中加入游戏活动,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采用“走迷宫”“找朋友”“编故事”“摘苹果”“猜字谜”等游戏来调动学生识字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2.掌握多样实用的识字方法。在学生具备了一些识字基础之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尽快掌握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方法的引导最初是教师示范讲解,渐渐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加减法”“数笔画”“比较法”“拆分法”“加(换、去)偏旁”“猜字谜”“想象编故事”等等,不同的生字可以由学生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记,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掌握并使用这些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做好了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的第一步。
3.结合生活主动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学会了哪些字?你是在哪儿学会这个字的?你是怎样学会的?并开展一些如“小小商店”生活情境识字活动,为学生营造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氛围,将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去。其次,培养学生课外读书的习惯,让学生读古诗、儿歌、谜语、故事等,在读书中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进行语言的积累及语感的培养。
三、学生自主、合作识字阶段
在学生认识几百个汉字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让识字与阅读相结合,以识字促进阅读,通过阅读巩固识字并能理解字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课前预习与课内识字相结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从一接触课本开始就要预习。教师先要使学生掌握预习的要领,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原则,第一步学生要读通课文,能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第二步勾画出生字词语,初步认读;第三步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这样上新课前,学生已读熟课文,遇到生字词进行勾画、标注,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将疑难问题标记下来,留到课堂上去解决。预习的过程也是主动、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识字的形式。合作学习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将“学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对每一个学生的激励,激发学生的相互竞争、自我完善,分享成功的快乐。小组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形式来解决生字字音,纠正读错的字,能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踏踏实实地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在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后,将生字词语用卡片、课件动画等凸显出来进行集中识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再次接触生字。随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识字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再集体交流,让学生们都有机会识记生字,并能及时吸纳、总结识字方法。由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生到熟的过程,也是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刚开始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选择由小组成员推荐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识记字形的方法,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个生字能用七八种方法识记的局面,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很高。
3.实际教学问题。这种小组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体验成功。但也出现了问题:一是识记字形时间长(如果不让学生说完,又怕压制了他们表达的积极性)。二是出现了弱势识字个体,小组里个别学生成为了长久的听众,在小组里、集体汇报交流中不发一言。识字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广大教师的困惑。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新一轮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小组合作识字前,指定小组里一名弱势学生代表全组当发言人,根据这名学生的表现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一来,出现了小组里的成员都争着把自己的识字方法讲给这名发言学生听,再由他在全班代表小组发言;还有采用组员轮流制,一人说一种记字方法,看哪一组的方法多。这就解决了识字教学中个体差异的问题,给这类学生提供了发展语言的机会。后来,小组合作识字又慢慢过渡成学生在小组里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难写、难记字,先在小组中解决,无法解决的梳理出来后再由全体小组成员一块在全班学习交流时提出,寻求其他小组或老师的帮助。就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已解决了部分生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又解决了各自的疑难,最后在全班交流时又解决了小组共同梳理出来的疑难问题。
四、识写结合,学生的培养习惯阶段
学生识字后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才可以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索,掌握写字技巧,同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不是不动脑筋的机械活动,而是边写边思、记忆的活动,写字是对识字的延伸和巩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情趣。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写字展示,开展评议;及时表扬、展示学生作业;传阅书写不断进步的作业本;举行写字比赛等等。布置写字作业讲究行款和格式,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识字教学中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1.教师在分析字形结构时,要启发学生利用汉字形、声特点,主动进行分析,提高识字技能。根据汉字结构,采用启发性揭示,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教师不可包办代替。
2.教学字形复杂的字时,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加深记忆。有些字笔画较多,字形复杂,不易掌握,但这些字往往是已学过的旧字为部件构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字时,一般要启发学生从分析字形入手,根据学生常见的景物、现象或生活经验,自己动脑编成简单的口诀来加强记忆。用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分析字形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辨别字形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识字效率。总之,只要挖掘汉字的特点,突出字形分析,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彦荣.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8).
[2]王剑伟.浅谈小学生识字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058.html